2022-2023学年上海市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 6:0:1
一、积累应用(20分)
-
1.按要求填空。
(1)诵明月之诗,
(2)
(3)思厥先祖父,
(4)千乘之国,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流连山景、不知不觉已是暮色四合的两句是“组卷:3引用:2难度:0.8 -
2.加点字解释。
(1)冀君实或见恕也
(2)度义而后动
(3)永保无疆之休
(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5)刑人如恐不胜组卷:4引用:2难度:0.8 -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组卷:5引用:2难度:0.8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论〔宋〕王安石 ①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何也?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又或以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此三蔽者,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②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然后知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③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况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④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1)可填入第一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则
B.而
C.盖
D.然
(2)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上本无人才,只要出现特定的历史契机,人才就会出现。
B.世上本无人才,只有出现特定的历史契机,人才才会出现。
C.人才本来就有,只要提供发挥才能的条件,就会发现人才。
D.人才本来就有,只有提供发挥才能的条件,才会发现人才。
(3)分析第②段画线处比喻论证的作用。
(4)关于人才,王安石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观点?他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梳理选文的论述思路。注意:内容概括正确,段落之间逻辑关系表述准确。组卷:2引用:2难度:0.4
三、写作70分
-
11.有人说,不能提供经验的经历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组卷:15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