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第二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卷
发布:2024/11/4 16:30:10
一、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各2分,共24分)
-
1.单质M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两种氧化物,而且其中一种是酸性氧化物.M是( )
组卷:24引用:1难度:0.9 -
2.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根据及理由分别是( )
主要依据:A.放出大量的热 B.看到耀眼白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 D.镁带消失
理由:a.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 b.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c.发生化学变化时要放热 d.氧气被氧化.组卷:100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9 -
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5.1克物质(1克以下使用游码),称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被称量的物质的位置颠倒了,此时该物质的实际质量应为( )
组卷:22引用:11难度:0.9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9 -
6.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点表示( )
组卷:75引用:4难度:0.5 -
7.下列各组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一组是( )
组卷:64引用:1难度:0.9 -
8.有甲、乙两组物质,其中甲组的( )能跟乙组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乙组的( )能跟甲组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A. B. C. D. 甲组 CuSO4 FeCl2 H2SO4 CO2 乙组 Fe Na2CO3 Fe(OH)3 KOH 组卷:7引用:1难度:0.7 -
9.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各放一只烧杯,两烧杯中盛有等质量分数的过量盐酸,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此时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1.2gCaO,若要使天平两边再次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CaCO3的质量是( )
组卷:131引用:7难度:0.7
四、计算题(第26题6分,27题12分,共18分)
-
26.某同学以右图所示的装置完成某化合物的组成分析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前 实验后 (铜的氧化物+玻璃管)
的质量137.8g 131.4g (氯化钙+U形管)
的质量100.8g 108.0g
(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是
(2)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3)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的质量是
(4)铜的氧化物中铜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5)该铜的氧化物中铜、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6)该铜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组卷:66引用:1难度:0.5 -
27.碳酸氢钠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
xNaHCO3yNa2CO3+uCO2↑+zH2O↑加热
试回答:
(1)上述化学方程式的系数x,y,z,u分别为多少?
(2)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3.36g充分加热后质量减少了0.62g,然后加过量盐酸反应.求:
①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②加盐酸后生成的CO2的质量.组卷:34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