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新平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它从诗中来
    李玉琴
    “玉露凋伤枫树林”,时值霜降,白露为霜。银杏、海棠,树叶金黄,叶落纷纷;梧桐、桑,树叶枯黄,叶落萧萧;槭树、枫树、乌桕树,火红、霞红,叶叶燃烧于树。
          其实乌桕是美了一生一世的。乌桕的主干初生时挺拔劲直,长到一定程度就四处铺展开去,显出遒劲沧桑的姿态,而这些枝干再生出小枝,就纤细坚韧繁多,铁线描一般。树冠极广,极尽所能地开枝散叶。
          乌桕的叶子心形,圆钝懵懂,然而末端又极细锐,使人想起《小王子》中玫瑰花的话:花儿长刺是为了保护自己。惹人爱怜又令人生分。乌桕的花开在暮春,绿色的穗状花序,是花还非似花,小米粒大小,融在碧绿的叶间,几乎看不到,走近前才能辨得出,开花时呈淡黄色,落时霰雪纷纷。结子是绿色的外壳,一颗中包着一朵果子,裂开是白色的一簇四籽,经冬不落,举在纤细的枝头。冬天里,木叶尽脱,褐色的铁线描细枝顶着晶莹剔透的珍珠粒,好似一朵朵的梅花,素净明丽,映衬着冬日的碧空。
          最被人称道的自然是秋天里的乌桕,“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各种色树叶子纷纷争奇斗艳。乌桕也不例外,积攒了一春一夏的力量喷薄而出,红遍尽染。燃尽在一秋。深秋的天空高旷、湛蓝,乌桕这一树一树的红火炬般、旗帜般闪亮在清澈的天幕上。
          同是清秋红树,同是江南风物,唐朝诗人仿佛只见枫红,比如前面杜甫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太美的句子,好似听见露水大珠小珠落下来,砸落了枫树的红叶,引得诗人伤感。那杜牧的“霜叶”也旨在丹枫:“停车坐爱枫林晚,”小杜风流俊赏,“秋尽江南草未凋”,心心念念是江南。张继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愁的那么风雅,江水,红枫,渔火,画船(不过后人认为张继诗中的枫实是乌桕)。现代人梁羽生也爱霜枫,《萍踪侠影录》的主人公——少年贵公子名曰“丹枫”,其父身在漠北,心系江南。
          宋朝诗人寄秋兴于乌桕者更多:杨万里“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辛弃疾也爱,“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陆游爱乌桕犹如苏轼之爱海棠:“梧桐已逐晨霜散,乌桕犹争夕阳红”。“今岁霜迟殊未寒,篱东乌桕叶才丹”。“乌桕迎霜已半丹,哦诗终日合凭栏”。“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我更迷醉于“风吹乌桕树”。《西洲曲》是个谜,十足的迷人。诗中所写双鬟少女窈窕清婉,从早春到深秋,苦苦痴念着情郎。三十二句诗,蝉联而下,顶真勾连,似无解的九连环,环环相扣,首尾相衔,缠绵不绝,也恰似那“无计可消除”的相思。而“风吹乌桕树”,那随风飘动的岂不是满腹的离思?那落了一地的红艳岂不就是片片凋零的心?
    文本二:
          散文的“形”和“神”须臾不可分离,一定的“形”传达一定的“神”,一定的“神”蕴含在一定的“形”之中。好散文的“神”,首先抒发的是作者的个性化情思,其次这种情思是通过“形散”传达出来的;而最关键的是,“形”与“神”均需通过语言来表现,因此散文教学的要领是“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这正说明“品味语言”的重要性。“品味语言”是通过文本细读,实现言意互转的过程,言意互转是一个因言求意、缘意释言的互动过程。“形散”也好,“神不散”也罢,总之是要求形神一体,不可偏废。散文的这种审美特点必须通过“品味语言”来彰显。只不过在当前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对“品味语言”做得还不够好,往往流于一种浅层次阅读,缺少“品味语言”的深度教学。总之,自由地表现作者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形散神不散”的应有之义。“品味语言”总的原则,是要引导学生往这篇散文语言表达的细腻处、精妙处走,让学生欣赏到作者语言表达的“形”,即“自由地表现”,同时挖掘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神”,即“作者的独特感受现”。
    (摘编自步进《对“形散神不散”教学价值的再认识》)文本三:
          现代散文不拘一格表现在散文的内容上,是“题材广泛多样”。散文的内容,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表现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取材十分广泛。
          现代散文不拘一格表现在散文的形式上,是“写法自由和体式不拘”。“散文是没有一定格式的,是最自由的”。散文无边界,可兼采诗歌、小说戏剧和实用文章的要素。散文可混合多种成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交织其中。散文的结构方式开放而无定态,无需遵循特别的章法和结构模式。
          正如有研究者所讲,散文无规范,一讲“规范”,散文就变得死板了:“纯、正、高、雅,每个字都能将散文箍死。”“对散文写法作任何规定,不管是老八股也好,洋八股也好,都会戕害散文的生命。”
    (摘编自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把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乌桕树和文学作品中的乌桕树紧密交融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上显得浑然天成。
    B.文本一不厌其详地描写自然界中乌桕树的主干、枝叶和花果,在贯穿四季的永恒时间背景下表现出树的美丽和淡淡的伤感。
    C.文本一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并且加上了颇具个人色彩的解读,传达出作者对乌桕的喜爱之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文本一开头列举的六种其他树种和第四段详细描写的枫树,是从其他树种的角度对乌桕树进行观照,拓展了文章的艺术空间。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出自杜甫的《秋兴八首》,全诗抒发了杜甫漂泊在外两年之久不能回家心系故园的伤感之情。
    B.《小王子》是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故事。
    C.梁羽生是中国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黄易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D.《西洲曲》是乐府民歌,最早著录于《玉台新咏》,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关于社会哲学,我国学界曾存在一种误识,即认为历史唯物论就是社会哲学,因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对于是否有可能和有必要在历史唯物论之外建构独立的社会哲学存有怀疑。其实,在历史唯物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哲学是可以与历史唯物论区别开来的。
          我们从马克思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社会历史理论存在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两个不同的维度。历史哲学注重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揭示人类历史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社会哲学则直接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它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切入,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这一区别构成了社会哲学存在的基础。
          社会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总体把握。社会生活的总体有着多种可能的存在样态,因为体现社会整体性的社会结构是多重的,即有多种构成类型。这就是说,社会哲学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因此,研究社会哲学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否则研究工作便无法展开。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归根到底是由研究者身处其中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当代中国正处于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推动的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迫切需要从哲学层面提供一种总体性观念,以实现对这一社会转型的观念引导;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整体性或结构性变迁,社会运动的整体性特征能更为鲜明地呈现出来,这就为具有总体性的哲学研究提供了客观基础。因此,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无疑是社会哲学研究最好的切入点。
          考诸思想史,近代西方社会哲学的兴起就是与西方国家由市场经济发展所推动的社会转型相伴随的。近几百年里,支配西方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深入人心的观念,可以说都是由社会哲学提供的。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是世界范围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西方社会哲学的积极成果,对我们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但是,中国的社会转型处在现代化的后发阶段。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即先发国家相比,它有着不同的制度前提和历史起点,并且面临完全不同的世界格局。因此,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哲学,便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依据这样的理解,在过去20年间,我们选择了我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哲学研究,推出了一套“社会哲学研究丛书”(共10种),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结构由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的变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社会转型的文化约束、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效率与公平、社会转型的代价、转型社会的控制、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等。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在起步时期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研究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观念框架。这个观念框架的确立尽管是初步的,却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转型时期,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哲学研究必须与社会转型同步,并力争有一定程度的超前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推进,社会哲学研究也会不断拓展和深化。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政治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日益凸显,政治哲学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引起人们的关注。实际上,社会哲学在广义上就包括政治哲学。这里所说的“广义上”,是指与历史哲学相区分、相对应的意义上。社会哲学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当然包括政治生活。我们可以将当下热度很高的政治哲学研究看作先前社会哲学研究的一种延续和深入。
    (摘编自陈晏清《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哲学》)材料二
          怎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贡献?我们要抓住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同时,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第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结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第三,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我们所要构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囊括传统学科、新型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生活的总体有着多种可能的存在样态,即有多种构成类型,所以体现社会整体性的社会结构是多重的。
    B.虽然我国学界存在历史唯物论就是社会哲学的误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却在著作中对他们进行了区分。
    C.西方社会哲学有积极成果,中华民族也有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可以直接拿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的一部分。
    D.自主原创和体现时代的内容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的必要因素,也是解决我们自己问题的重要因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入手进行研究是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不同之处,这为社会哲学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
    B.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哲学相伴而生,由此带来的启示是现代中国也须建立自己的社会哲学。
    C.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的专业性。
    D.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一个内容齐全、门类完整的科学体系,理应包含历史、物理、音乐、美术等学科。
    (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组卷:0引用:1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七里茶坊
    汪曾祺
          这天,我们收工特别早,下了大雪,好大的雪啊!
          这样的天,凡是爱喝酒的都应该喝两盅,可是上哪找酒呢?
          吃了莜面,看了一会书,坐了一会,想了一会心事,照例聊天。
          像往常一样,总是老乔开头。因为想喝酒,他就谈起云南的酒。市酒、开远杂果酒、杨林肥酒……
    “肥酒?酒还有肥瘦?”老刘问。
    “蒸酒的时候,上面吊着一大块肥肉,肥油一滴一滴地滴在酒里。”
    “像你们怀来的青梅煮酒?”
    “不像。那是烧酒,不是甜酒。”
          过了一会,又说:“有点……”
          接着,又谈起昆明的吃食。这老乔的记性真好,他可以从华山南路、正义路,一直到金碧路,数出一家一家大小饭馆,哪一家有什么名菜,说得非常详细。他说到金钱片腿、牛干巴、锅贴乌鱼……
          来他又谈到昆明的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土枞。
    “鸡土枞?有咱这儿的口蘑好吃吗?”
    “各是各的味儿。”
          老乔说话的时候,小王一直似听不听,躺着,张眼看着房顶。忽然,他问我:
    “老汪,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我下放的时候,曾经有人告诉我,不要告诉农民自己的工资数目,但是我跟小王认识不止一天了,我不想骗他,便老实说了。小王没有说话,还是张眼躺着。过了好一会,他看着房顶说:
    “你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为什么你就挣那么多?”他并没有要我回答,这问题也不好回答。
    沉默了一会。
          老刘说:“怨你爹没供你书。人家老汪是大学毕业!”
          老乔是个人情练达的人,他捉摸出小王为什么这两天老是发呆,为什么会提这样的问题,说:“小王,你收到一封什么信,拿来我看看。”
          前天三套大车来拉粪水的时候,给小王捎来一封寄到所里的信。
          事情是这样的:小王搞了一个对象。小王有个表姐,嫁到邻村李家。李家有个姑娘,和小王年貌相当,也是高小毕业。表姐就想给小姑子和表弟撮合撮合,写信让小王寄张照片去。照片寄到了,李家姑娘不满意。恰好李家姑娘的一个同学陈家姑娘来串门,她看了照片,对小王的表姐说:“晓得人家要俺不?”表姐跟陈家姑娘要了一张照片,寄给小王,小王满意。后来表姐带陈家姑娘到农科所来,两人当面相了一相,事情就算定了。农村的婚姻,往往就是这样简单,不像城里人有逛公园、看电影、写情书这一套。
          陈家姑娘的照片我们都见过,挺好看的,大眼睛,两条大辫子。
          小王收到的信是表姐寄来的,催他办事。说人家姑娘一天一天大了,等不起。那意思是,过了春节,再拖下去,恐怕要吹。
          小王发愁的是:春节他还办不成事!柴沟堡一带办喜事倒不尚铺张,但是一床里面三新的盖窝,一套花直贡呢的棉衣,一身灯芯绒裤袄、绒衣绒裤、皮鞋、尼龙袜子……总是要有的。陈家姑娘没有额外提什么要求,只希望要一支金星牌钢笔。这条件提得不俗,小王倒很喜欢。小王已经作了长期的储备,可是算来算去还差五六十块钱。
          老乔看完信,说:
    “就这个事吗?值得把你愁得直眉瞪眼的!叫老汪给你拿二十,我给你拿二十!”
          老刘说:“我给你拿上十块!现在就给!”说着从红布肚兜里摸出一张十圆的新票子。
          问题解决了,小王高兴了,活泼起来了。
          于是接着瞎聊。
          从云南的鸡土枞聊到内蒙的口蘑。说到口蘑,老刘可是个专家。黑片蘑、白蘑、青腿子……
          不知怎么又说到独石口。老刘说他走过的地方没有比独石口再冷的了,那是个风窝。
    “独石口我住过,冷!”老乔说,“那年我们在独石口吃了一洞子羊。”
    “一洞子羊?”小王很有兴趣了。
    “风太大了,公路边有一个涵洞,去避一会风。一看,涵洞里白糊糊的,都是羊。不知道是谁的羊,大概是被风赶到这里的,全冻死了。这倒好,这是个天然冷藏库!俺们想吃,就进去拖一只,吃了整整一个冬天!”
          老刘说:“肥羊肉炖口蘑,那叫香!四家子的莜面,比白面还白。坝上是个好地方。”
          话题转到了坝上。老乔、老刘轮流说,我和小王听着。老乔说:坝上地广人稀,只要收一季莜麦,吃不完。过去山东人到口外打把势卖艺,不收钱。散了场子,拿一个大海碗挨家要莜面,“给!”一给就是一海碗。说坝上没果子。怀来人赶一个小驴车,装一车山里红到坝上,下来时驴车换成了三套大马车,车上装着满满的莜面。坝上人吃肉不是论斤,而是放开肚子吃饱。他说坝上人看见坝下人吃肉,一小碗,都奇怪:“这吃个什么劲儿?”他说,他们要是看见江苏人、广东人炒菜:几根油菜,两三片肉,就更会奇怪了。
          老刘说:坝上地大,风大,雪大,雹子也大。
          老刘还说,坝上的山都是馒头样的山包。有一个山叫韭菜山,一山都是韭菜;还有一座芍药山,夏天满山的芍药花……老乔、老刘把坝上说得那样好,小王和我都觉得这是个奇妙的、美丽的天地。
          满山都是芍药花的山,这是一种什么景象?
    “咱们到韭菜山掐两把韭菜,拿盐腌腌,明天蘸莜面吃吧。”小王说。
    “见你的鬼!这会儿会有韭菜?满山大雪!——把钱收好了!”
          聊天虽然有趣,终有意兴阑珊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房顶上的雪已经堆了四五寸厚了,摊开被窝,我们该睡了。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这天“我们”收工特别早、雪下得特别大开篇,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下文“我们”想喝酒可又无处买酒,只好聊酒的情节,巧妙地展开了故事。
    B.小说记叙人物对话,语句都非常简短,且口语化,语意也直接明了,这既契合对话场景的语言特点,也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
    C.小说用“过了一会”“接着”“后来”“话题转到了坝上”等词句,在形式上将看似闲散的情节自然而然地联结起来,使整个小说显得紧凑。
    D.小说结尾写“天已经很黑了”,说明聊天确实有趣,而写房顶上堆积了厚厚的雪,则既照应了开头,又交代了“我们该睡了”的原因。
    (2)老乔讲坝上时,多次使用对比手法,这样可以达到什么效果?
    (3)小说主要写“我们”天南地北地闲聊,为什么要详写小王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组卷:8引用:1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12时21分,试验船完成返回制动,进入返回轨道。13时33分,服务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13时49分,试验船返回舱安全着陆。试验船于5月5日18时00分发射升空,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技术试验,验证了新一代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

    组卷:22引用:14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9.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      英雄就是遇到无法抵抗的逆境时,仍然能够找到勇气,继续奋斗,坚持到底的人。
    ——《超人》系列电影主演克里斯托弗•里夫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2021年2月19日,网民“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平安南京通报      读了上述文字,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班上计划举办一次以“崇尚英雄与承担使命”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