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0 5:30:4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废名在强调旧体诗与新诗的区别时说:旧体诗因为形式是新的,怎么写都可以,都是诗;而新诗,因为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必须有一个诗意,再将文字组织串联起来。
那么,什么是诗意?按《现代汉语词典》的阐述,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其实,诗的表达,就是一种修辞技巧。《现代汉语大词典》又补充解释:诗意,就是诗的内容和意境。诗,说到底,就是以修辞手段建构的诗意。
中国古典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诗意呈现方式,那就是对“情境”的强调。以情造境是古代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所谓“寓情于景”。学者朱良志说王维的诗歌短短几句,看似内容单调,实则是以情造出了一个“境”,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都独自构成了一个个清静自足但内里蕴含生意的世界,是一个个完整又鲜活的“境”。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更是非常普遍的诗歌技巧。境,可以理解为古代常说的“景”,也可理解为现代诗学中的“现场感”,即具体场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湎于安闲适意之境,心中惬意溢于言表;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耶景耶,难以细分,情景皆哀,浓郁而深沉。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现代诗对情的理解,与古典诗歌有所不同,除了情感,还有情绪。现代诗里的情绪有时是故意渲染、夸大和铺张的,铺张到甚至铺天盖地。情绪不同于情感,情绪更加个人化,是对当下现时的行为过程的具体体验。现代诗多侧重写情绪,写个体情绪的即时发散、渗透和蔓延,因此修辞也呈现出个人独特性。比如,同是写现代人的孤寂之静,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所阿的写法是:“世界上所有人迹罕至的寂静,此刻都跑来跟我坐在了一起”,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则如此写,飞机在降落时,“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很有现代感,突出飞机降落时的轰鸣与人内心渴望回到安稳大地以求安心的对比……这些诗,都将各自感受到的情绪渲染到极致,突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这是一种现代诗的诗意。
无论是情感还是情绪,都有情的要素与元素,“情境”这一概念完全可以借用于当代诗歌创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时空急速运转变化的时代,截取诗意和保存诗意更显必要。当代生活由于移动区域扩大,空间感和时间感都改变了,细节,具体场景、瞬间感受,都可以作为一个个情境单元,成为诗的主题和关照对象。以诗的方式保存情感、感受和意义,截取一个个“境”,以诗的方式做现实的切片,来储存一切,并使之永远保留。诗的方式,就是修辞方式。
(摘编自李少君《以修辞建构诗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以强调“情境”的方式呈现自己独到的诗意,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B.文中列举的陶渊明和杜甫的诗句,虽然情感意蕴不同,但都是借助造“境”来表达的。
C.与古典诗歌不同,现代诗侧重描写个人化的情绪,甚至有时故意渲染、夸大和铺张。
D.在时空迅速变化的当下,截取不同的“境”,可用诗的方式存储现实,并永久保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作家废名强调旧体诗和新诗的区别开篇,引出下文对“诗意”的论述。
B.文章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阐释“诗意”的概念,增强文章的权威性。
C.文章列举了两位外国诗人的作品,目的是展现现代诗对孤独情绪的极致渲染。
D.文章多处引用中外诗句,旁征博引,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是否有一个诗意,是否以诗意组织串联文字是旧体诗和新诗的区别。
B.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与文中王夫之对“情景”关系的看法相近。
C.现代诗歌创作必须侧重个体情绪的渲染乃至夸大,这样的作品才具有诗意。
D.“情境”概念可以借用于当代诗歌创作,使情感和情绪具有了相通之处。组卷:9引用:2难度:0.3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注】同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去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下一步,要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数据加快增长成为一季度数据一大亮点。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长4.2%,超出市场预期。3月份当月餐饮收入首次高于2019年同期,表明餐饮业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谈及如何进一步促进消费市场的稳定复苏,刘爱华表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压力仍然比较大,对居民消费信心仍有一定影响。要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城乡流通体系,为消费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稳就业、增收入,落实落细相关政策。
(摘编自《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全年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新华社”2021年4月17日)材料三:
从一季度经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恢复的势头不断巩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快速成长。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1.2%,两年平均增长12.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9%,两年平均增长9.7%。从产品产量上看,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3.1倍、1.1倍、73.6%,两年平均增速都超过两位数。
“生产不只是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而且在向高技术这个方向去集中。”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一季度数据一方面反映出整体经济形势是非常不错的,另一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的明显改善。“相对于去年中国经济恢复较大程度受到政策的支撑,今年以来这种恢复的内生动力在改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表示,“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在向潜在的增长水平回归。”
(摘编自《一季度中国经济“开门红”》“光明网”2021年4月19日)材料四:
英国广播公司称,18.3%的超高增速展现出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即便对于高速增长30年的中国经济而言,这个数字也高得异乎寻常。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最快的五年是从2003年到2007年,维持在10%到14.5%之间,连续五年增速维持在两位数。增速最高的纪录则是1984年的15.19%。
路透社分析说,从两年平均看,中国仍达到5%的GDP增速,单月工业,投资,消费延续了恢复势头,显示中国经济已摆脱疫情影响,步入正轨。
“一年前,为控制疫情蔓延,整个国家的城市关闭,航班停飞,高速公路被封;如今,由于人们在家工作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的召唤,全球对中国制造的电脑屏幕和游戏机的需求正在飙升。”《纽约时报》称,中国的增长数据“令人瞠目”,它既反映了中国去年第一季度的过去,也反映了如今的状况。
英国《金融时报》16日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中国部负责人埃斯瓦尔•普拉萨德的话说,即使考虑到与去年较低基数比较的“幻觉效应”,一季度数据也“清楚地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动力”。
据《华盛顿邮报》报告,经济学家们预测,美国经济今年也将恢复到疫前水平,但速度要比中国慢,而欧洲、日本等很难在今年实现全面恢复。
(摘编自《中国GDP增速“令人瞠目”》,《环球日报》2021年4月1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稳定在6%及以上,但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骤降,这与疫情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B.2020年的后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呈正增长态势,稳中有升,能看出我国在这期间虽然仍面临疫情防控压力,但经济正稳步恢复。
C.2021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3%的增速,建立在2020年一季度同比下降6.8%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要冷静看待这一数据,不可盲目乐观。
D.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在两位数,但并未突破1984年15.19%的增速纪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市场的稳定复苏,就要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同时稳就业、增收入,为消费创造良好条件。
B.2021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去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倍速增长。
C.2021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8.3%的同比增长率,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动力,令多家外媒惊叹。
D.经济学家们预测,疫情后美国经济的恢复速度要慢于中国,其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要小于中国,内生动力不足。
(3)请结合材料,概述我国2021年经济总体态势向好的表现与面临的挑战。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抉择
张爱国 客栈的门被轻轻地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儿。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
“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
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
“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
“不,不……”
“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
“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
“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
“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捂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
“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
“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
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
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
“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
“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处用极简练的文字对环境进行了描写,在交代当时的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老范坚持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掌心,他希望“我爷爷”能收下这些钱,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
C.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而是写“我爷爷”见老范和魏鸣之的场景并分开叙事,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前文相互印证,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标题“抉择”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我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组卷:2引用:1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靠人情不易维持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①
在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我常看见隔壁邻舍老远地走上十多里在街集上交换清楚后,又老远地背回来。他们何必到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可以交换么?这一趟是有作用的,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组卷:1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李大钊 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都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是一个无愧于祖国和民族的人。
--于敏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习近平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复兴中学将向全校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你愿意将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作为宣传标语?请你向校团委写一封推荐信,阐明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4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