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海南省海口市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5/2 8:0:9

一、积累•运用(44分)

  • 1.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手榴弹”和“弹弓”中的“弹”字读音相同。 
     

    (2)“弗能应”和“应答”中的“应”字意思不同。 
     

    (3)“西江月”和“浪淘沙”都是词牌名。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5)“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句子运用了静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上鲜明的颜色,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组卷:2引用:1难度:0.7

二、选择题(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每小题1分,5分)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3.瓣、湃、慷”带点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4.      下列题目中,拟题方法与其他题目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5.“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选自《伯牙鼓琴》)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26分)

  • 15.课外阅读。
    “冬眠”技术或颠覆未来太空旅行(节选)ㅤㅤ①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领航员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们可以在危机时刻休眠。这其实是全球宇航员的真实愿望,从登上飞船就倒头大睡,一觉醒来已到达目
     
    【de dì】地,这样的太空旅行岂不美
     
    【zāi  zhāi】!
    ㅤㅤ②但是,怎样才能使宇航员在健康状态下长期熟睡?日前,ESA(欧洲航天局)就提出了一个从地球一路“睡到”火星的载人探测概念。那么,宇航员冬眠究竟有什么好处?又面临哪些困难呢?
    ㅤㅤ③众所周知,深空探测飞行距离远,时间动辄数月甚至以年计,宇航员面临长期宇宙辐射、肌肉流失、旅途寂寞等身心健康问题,而飞行中的食品、饮水、氧气等大量的物资消耗也将显著增加任务成本,这些都是限制人类将足迹迈向深空的未解难题。
    ㅤㅤ④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与其研究更先进的火箭和飞船,不如通过让宇航员冬眠,使上述难题“消于无形”。
    ㅤㅤ⑤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冬眠不是冷冻,只是通过适当降低体温,使宇航员的新陈代谢变得“迟钝”,这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物资消耗减少。同时,冬眠的宇航员不需要太大的活动空间,整个航天器的体积和质量可以大幅度减小,辐射防护的技术难度显著降低,节约整个任务的能源消耗、成本投入。更重要的是,冬眠能够消除宇航员执行任务中的紧张感和孤独感,而且冬眠的宇航员几乎不会出现肌肉流失。
    ㅤㅤ⑥ESA认为“可控的冬眠是载人太空飞行中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并且成立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专题小组”,希望使其成为现实。日前,专题小组研究了将冬眠技术用于载人探测火星任务的可行方案,设计了初步的航天器冬眠居住模块草图。研究发现,通过宇航员冬眠,航天器的质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
    ㅤㅤ⑦根据 ESA 提出的方案,和有冬眠习性的动物类似,宇航员在进入冬眠前要先“增脂”以储存能量。之后通过服用一种特殊药物进入“麻木”的冬眠状态,随之舱室的亮度变暗、温度大幅度降低以将宇航员身体“冷却”。一般情况下,从地球到火星需要飞行 180 天左右,宇航员需要提前苏醒,度过至少 21 天的休养期。
    ㅤㅤ⑧根据 ESA 公布的草图,整个冬眠居住模块为圆柱形,直径仅有 5.9 米,高度仅为5.33 米,拥有生命保障、居住、储藏、工作等9个系统隔间,能够满足6 名宇航员需求。如果不使用冬眠技术,整个居住模块的直径和高度要达到8-9米,体积达到前者的 3 倍。
    ㅤㅤ⑨ESA希望能在未来 20 年实现载人冬眠火星探测。愿景虽好,但拦在路上的重重技术障碍却不可小觑。
    (有删改)
    (1)划去【】中加点字不恰当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小觑:
     

    (3)阅读第⑤自然段,你知道在太空飞行中,宇航员在健康状态下长期冬眠的好处有:
     
    。(至少写两点)
    (4)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选文第③自然段简略讲述了
     
    ,第④~⑧自然段详细介绍了
     
    。作者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是:
     

    (5)第⑧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这样写的作用是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习作(30分)

  • 16.题目:这堂课,真的不一样
          生活处处是课堂。在校园内外,你一定接触过许许多多的“课堂”它们或者引发了你对某方面的兴趣,或者增长了你的见识,或者让你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请结合自身经历,以“这堂课,真的不一样”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组卷:5引用:3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