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3 13:0:2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杨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杨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
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B.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鼓励守着“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躲进小楼成一统”,安静地、实实在在地改变世界。
C.材料一含蓄地批评了当今社会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批评了人们急功近利的做法,号召人们积极追求超凡品质。
D.材料二指出,我国当下的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由大到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呼吁人们追求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但不要求人人都成为工匠,体现了论证的客观性和严密性。
B.一流的技术很大程度上源于一流的心性,只有具备发自肺附的热爱、臻于至善的追求,才能获得巧夺天工的卓越。
C.工匠精神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是对超然境界的追求,暗藏着深䆳的生命哲学和执着的人生信念。
D.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但当代社会丢失了“尚巧工”的传统,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3)人人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作为一名中学生,工匠精神对你的学习要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4)两则材料都围绕工匠精神进行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组卷:2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想念地坛
史铁生 ①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②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③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④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⑤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⑥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⑦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⑧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这五个字吸引了我,契合了我的心意。零度,这个词真用得好,我愿意它不期然地有着如下两种意思:一是说生命本无意义,零嘛,本来什么都没有,二是说,可凭白无故地生命他来了,是何用意?虚位以待,来向你要求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荒诞感,正就是这样的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跳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
⑨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⑩这又让我想起我曾经写过的那个可怕的孩子。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他凭什么让人害怕?他有一种天赋的诡诈——只要把周围的孩子经常地排一排座次,他凭空地就有了权力。“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第十跟谁好”和“我不跟谁好”,于是,欢欣者欢欣地追随他,苦闷者苦闷着还是去追随他。我记得,那是我很长一段童年时光中恐惧的来源,是我的一次写作的零度。生命的恐惧或疑难,在原本干干净净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着计谋;我记得我的第一个计谋,是阿谀。但恐惧并未因此消散,疑难却因此更加疑难。我还记得我抱着那只用于阿谀的破足球,抱着我破碎的计谋,在夕阳和晚风中回家的情景…那又是一次写作的零度。零度,并不只有一次。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一次次回到那儿正如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看,你到底是要去哪儿?
⑪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⑫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
⑬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不同于《我与地坛》的精雕细琢,细腻生动,体现了史铁生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B.作者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在看似杂乱无序的字词句章中贯穿着作者的哲理感悟与伴随感悟生成的激情。
C.文章第⑥段灵活变换人称,转“我”为“他”,将自己作为观察和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直面自我,拷问灵魂的态度。
D.文中写到了“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与上文文坛排行榜现象呼应,引发后文关于写作的零度、获得生命的宁静的议论。
(2)关于文中相关语句的解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表明我们应该放弃阿谀而回归心灵的宁静,超越荣华获得心灵的自在。
B.“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中“投靠”一词写尽了一个走投无路又不甘灭亡、来地坛寻求庇护和安慰的身心无措的形象。
C.“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中“放弃”一词,表明作者面对生命的苦难时偶尔流露出消极避世思想。
D.“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指“我”的身体已经不再进入也不必进入地坛,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心中。
(3)文章反复提及“写作的零度”,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理解的“写作的零度”指什么。
(4)“地坛”在史铁生生命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与地坛》和《想念地坛》中,“地坛”对作者的意义又有不同,请比较分析。组卷:10引用:1难度:0.6
二、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1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悔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皇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数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囿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迎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B.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C.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D.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仆,第一人称代词,与“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中的“余”相同,都有自谦的意思。
B.京师,指京城,与“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中的“京师”相同,都指古时“长安”。
C.假,借助,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中的“假”相同,都强调要善于借助外力。
D.众人,指一般人,与“今之众人”(《师说》)中的“众人”相同,都指当时的士大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借用“蜀犬吠日”和“越犬吠雪”两个典故,讽刺了当时人们对拜师行为少见多怪,辱骂攻击的风气。
B.韩愈因反对“耻学于师”的时风而遭到攻击,以致被迫数次离开长安,因此柳宗元认为他是个狂人。
C.柳宗元虽然对韩愈的师道观是赞同的,但却缺乏韩愈直面对抗的勇气,无奈屈从了世俗的力量。
D.韦中立和《师说》中的李蟠都不顾流俗,不辞千里,敢于拜师,彰显了崇古慕贤、好学勇毅的优秀品格。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柳宗元拒绝韦中立拜师的理由有哪些?组卷:1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
8.如图是黄永玉先生设计的兔年邮票,2023年1月5日由中国邮政推出,在全国正式上市发售。
(1)请描述这枚邮票的画面内容。
(2)此枚邮票一经上市,即引发热议,有人认为画面兔子设计诡异,充满妖气;有人认为不落俗套,很有个性。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争议的?组卷:12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泛舟赤壁而豁然解脱;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日,姚鼐登上了泰山而心襟大开;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发现天然水稻雄性不育株而欣喜若狂。总有些日子会融入生命,总有些故事会刻入记忆,那些刻骨铭心的欣喜、忧伤、惭愧、哀痛、振奋、感动、尴尬,让本来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再平凡。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最让你难忘的日子是哪一天呢?
请以“2022年 月 日”(补充完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有细节和场景描写,有真情实感,文体明确,不抄袭,不套作,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