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湖北省浙睿talk原创联盟高考生物第四次适应性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FtsZ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在细菌二分裂过程中,FtsZ蛋白先招募其他15种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再促进细菌完成二分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6难度:0.7
  • 2.细胞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这些细胞器在结构上常常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区室”,这种区室化的现象在功能乃至发生上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动态系统,因此称之为内膜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3难度:0.6
  • 3.信号肽假说认为,分泌蛋白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当多肽链延伸至8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时,一端的信号肽与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SRP通过与内质网上的SRP受体(DP)结合,将核糖体与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之后,SRP脱离,信号肽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腔中,肽链继续合成直至结束后,核糖体脱落。在无细胞的培养液中(含核糖体),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 编码信号肽的mRNA SRP DP 内质网 结果
    + - - - 产生含信号肽的完整多肽
    + + - - 合成70-100个氨基酸残基后,肽链延伸终止
    + + + - 产生含信号肽的完整多肽
    + + + + 信号肽切除,多肽链进入内质网
    “+”表示有相应的物质或结构;“-”表示没有相应的物质或结构

    组卷:42引用:5难度:0.7
  • 4.科学家把整个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同一时期的现象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昆虫产下一批卵后同时受精,会出现所有受精卵同时卵裂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同步化;通过人工选择或诱导可使受精卵细胞都停在分裂中期,这是一种人工同步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2引用:4难度:0.7
  • 5.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正常情况下与Bip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当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异常蛋白时,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21引用:4难度:0.6
  • 6.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2N=4),其1个精原细胞(DNA 全部被15N标记)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图中细胞有4条染色体的DNA含15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0引用:4难度:0.7
  • 7.某表型正常的女性个体,其断裂的5号染色体片段与8号染色体连接,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的联会现象,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88引用:5难度:0.7
  • 8.24.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某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7乙基化,该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45%,另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所占比例为(  )

    组卷:58引用:11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 23.“纳米曝气—生物膜—水生植物”一体化生态修复集成系统是当前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常用技术手段,该系统分别从水体增氧、微生物负载增殖、植物吸收降解等途径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水质净化,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对河道的生物修复。下图1是某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流程图,图2是该河道的模拟修复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鉴定河道中漂浮的一层“绿膜”是绿藻还是蓝细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确定。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使该河道对藻类的环境容纳量
     
    (增大/减小)。
    (2)纳米曝气机可产生纳米级的细小气泡,能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增强好氧生物的
     
    ,加速河道中的污染物降解。治理过程中,可以种植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还可投放草食性鱼类,这两种治理方法利用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3)水体中放养食藻虫能有效降低藻类和有机碎屑的含量,这说明食藻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能是
     
    。治理后,该河道水质得以恢复,水生植物层次分明,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迁入增多,该群落发生的演替是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组卷:46引用:5难度:0.6
  • 24.我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H)与野生稻(D)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并辅以分子检测技术,选育出了L12和L7两个水稻新品系。L12 的12号染色体上带有D的染色体片段(含有耐缺氮基因TD),L7的7号染色体上带有D的染色体片段(含有基因SD),两个品系的其他染色体均来自于H (图1)。H的12号和7号染色体相应片段上分别含有基因TH和SH。现将两个品系分别与H杂交,利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实验一亲本及部分F2的TD/TH基因进行检测,对实验二亲本及部分F2的SD/SH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带型表示(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建立水稻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完成了水稻
     
    条染色体的DNA测序。
    (2)实验一F2中基因型TDTD对应的是带型
     
    。理论上,F2中产生带型Ⅰ、Ⅱ和Ⅲ的个体数量比为
     

    (3)实验二F2中产生带型α、β和γ的个体数量分别为12、120和108,表明F2群体的基因型比例偏离
     
    定律。进一步研究发现,F1的雌配子均正常,但部分花粉无活性。已知只有一种基因型的花粉异常,推测无活性的花粉带有
     
    (填“SD”或“SH”)基因。
    (4)以L7和L12为材料,选育同时带有来自D的7号和12号染色体片段的纯合品系X (图3)。主要实验步骤包括:①
     
    ;②对最终获得的所有植株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具有带型
     
    的植株即为目的植株。
    (5)利用X和H杂交得到F1,若F1产生的无活性花粉所占比例与实验二结果相同,雌配子均有活性,则F2中与X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组卷:363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