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卓越中学高一(下)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互联网的出现之初,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与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预言了“the Daily Me”(我的日报)——一种完全个人化的报纸的出现。在the Daily Me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挑选他喜欢的主题和看法。对于社会普通公众中的某些人而言,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也是风险,有时会给商业和民主带来不幸的结果。
          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开篇生动地描述了“个人日报”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桑斯坦解释说,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一些国家就由于这个原因走向灾难。对于生活在信息茧房的领导人和其他人而言:这是一个温暖、友好的地方。但是,重大的错误就是舒适的代价。对于私人和公共机构而言,茧房可能变成公众一种可怕的梦魇。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在与“信息茧房”相关的常见讨论中,最常被指责的对象,是最近几年在互联网领域大热的推荐算法。推荐算法最大的卖点,就是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许多以推荐算法为核心的互联网产品,都凭着这一优势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然而,事物总有两面,这种“量身定做”常常会令人怀疑:算法的自我迭代,是否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极端而单一?与用户的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又是否会直接遭到算法的屏蔽?
          由于这些质疑,与“信息茧房”的形象正好相符,于是,许多人都认为“算法”是制造“信息茧房”的元凶。然而,结合“信息茧房”的原始定义,我们却不难发现,这口“大锅”并不能轻率甩给算法。
    “信息茧房”的概念,是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提出的。当时连互联网都尚未充分普及,推荐算法根本不存在。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为的不是警告互联网公司,而是直接提醒公众:不要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领域。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很可能将个体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算法的影响,而忽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问题本质的误读,也是对个体责任的逃避。
          对于推荐算法,曾经有人总结道:“算法没有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既对也不对。之所以说它对,是因为算法本身只是一串由逻辑组成的代码,它既不会主动思考,也无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然而,之所以说它不对,是因为算法的背后总是存在着应用算法的人,而这些应用者的价值观,很可能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受到算法的放大,进而被推向极端。推荐算法的存在,确实会让一个对信息有明显偏好的人,看到的信息越来越合其心意,但归根结底,主动作出这种选择的并不是算法,而依然是算法背后的人。
    (摘编自杨鑫宇《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信息茧房”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认知陷阱。既然是陷阱,便必然有诱饵、有伪装;而不可能直接以其险恶的真实面貌示人。在“信息茧房”这种陷阱里,起到“诱饵”作用的,便是唯有身处“信息茧房”之内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的观点与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同,不过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做到“一呼百应”的人注定凤毛麟角。“信息茧房”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一个人的信息来源完全被与其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包围”时,他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在这个看似众声喧哗。其实无异于“回音场”的环境里得到精准的呼应。
          这种人人都能“一呼百应”的快感,是各种不同立场每天都在激烈对撞的真实舆论场永远无法提供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们虽然在理智上不难理解“信息杂食”的重要性,但要直面那些和自己的立场全然对立的观点与事实,确实需要拿出一点勇气。离开“信息茧房”的好处,当事人的心里未必不清楚,但是,就像自然界里刚刚学会飞翔的雏鹰离巢时的样子一样,又有多少人能对安全、安逸的环境全无眷恋呢?
          如果说“信息茧房”给人提供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陷阱的“诱饵”的话,那么这个陷阱自然也要有相应的“伪装”。对一般人而言,“信息茧房”最有力的伪装,就是“独立思考”这一社会迷思。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会在各种各样的人口中听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果把“独立思考”理解成不随波逐流,对问题有自己的判断,那么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现实之中,却有不少人扭曲了“独立思考”的内涵,将其曲解为“完全不受(和自己主观意见不同的)外部信息影响”,以至于许多人不仅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观点,还言之凿凿地自称善于“独立思考”,甚至引以为豪。这也是许多人身处“信息茧房”之中而不自知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鑫宇《识破信息陷阱的诱饵与伪装——“信息茧房”系列谈之三》)
    (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信息茧房”现象的一项是
     

    A.因为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某老师订阅了《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小学班主任》等杂志。
    B.苏明是宠物爱好者和关注者,最近百度新闻每天都为他推荐有关宠物的图片视频和新闻。
    C.为了命制考试题目,命题老师从网上搜集了大量关于“信息茧房”的资料文献进行研读。
    D.抗战胜利日,刘文同学为班上出了一期关于长沙四次会战、衡阳会战和常德会战的手抄报。
    (2)下列不属于人们落入“信息茧房”陷阱的原因的一项是
     

    A.在信息茧房中,个人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这样茧房就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梦魇。
    B.“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自己的习惯与偏好,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
    C.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信息茧房能给人们带来认同感,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D.有人将盲目拒斥自己不愿相信的信息、屏蔽不同的观点当成不受外界影响、善于独立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综合来看“信息茧房”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社会普通公众带来机会,也可能给商业或民主带来不幸。
    B.推荐算法会使用户看到的信息越来越极端单一,会屏蔽与用户认知相异的信息,所以我们应当拒绝推荐算法。
    C.设计推荐算法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程序设计员,他们的价值观会在算法的运作过程中被放大从而影响受众。
    D.不同于每天都有不同观点激烈冲突的真实舆论场,信息茧房能让人们从观点相近的媒体或个人那里获得快感。
    (4)请结合材料分析,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摆脱“信息茧房”的束缚?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

  • 2.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玉碗金莲
    厉周吉
          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纯手工金镶玉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会这种技艺的多在宫中,乾隆皇帝甚至规定金镶玉为宫中独有。清朝末期,皇族没落,金镶玉技艺也近乎失传。
          莒东冯家是金镶玉制作世家,其技艺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多年。
          据说冯家祖上曾在宫内制作金镶玉,离开皇宫后,一直淡泊名利,低调处世,技艺也鲜为人知,至冯醇这一代,制作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对他来说,制作金镶玉只能算业余爱好,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从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
          冯淳制作金镶玉很用心,作品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当地很多名流都渴望拥有冯淳制作的金镶玉,无奈他的作品甚少,再加上其为人怪异,多数人难以如愿。冯淳这样,世人多有微词,然而他照旧我行我素。
          莒地历史悠久,民间多有老物件流传。这日,好友老孙拿来一只玉碗,这碗做工精细,造型古雅,美中不足的是里面有两处碰伤,碗口处有一半指甲盖大小的破损,下面连着一道差点到达碗底的裂纹。
          冯淳拿到玉碗后先是感慨一番,然后慢慢斟酌镶嵌方案。冯淳知道,修好了,玉碗的价值甚至会超过从前,修不好,这碗就彻底毁掉。因为自己对这种玉的硬度把握不准,在开槽与嵌入金丝等环节都可能把玉碗弄坏。
    为了修复玉碗,冯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前十多天他一直把玩琢磨,中间十多天又在思考所用图案,最后十几天,他一直在仔细镶嵌、处理。
          老孙再次见到玉碗,顿时惊呆,碗里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鱼,从碗侧生出一只莲花,花朵含苞欲放,正好盖住了玉碗的破损之处。因做工精细,图案生动逼真,一般人难以看出这碗曾是件残品。
          一年后,冯淳突然接到了获奖通知,他才知道“玉碗金莲”获市文艺奖民间艺术类唯一的一等奖。这时他才想起来,此前老孙和儿子都曾劝其报名参加评选,他却拒绝了。拿这件作品报名是老孙和儿子一起商定的。
          冯淳获奖后声名鹊起,前来求他镶嵌玉器的人与日俱增,有些人甚至故意把玉器弄坏了来找他修补。冯淳哪有这么多的精力,他只能拒绝。越拒绝,人家越求他,也有不少人打算买冯淳已经制好的物品,可是除了一些小物件,上档次的大作品他一件都不舍得卖。这日邻居笑问冯淳,面对发财机会,他何以能如此淡定。冯淳淡淡地说:“制作金镶玉,玩的是金玉,最大的忌讳就是掉进钱眼里。那样,就不是人玩金玉,而是人被金玉所玩了!”
          其后,几件难事让老冯一筹莫展。一是近30岁的儿子因为没在城里买房而一直没找到媳妇,二是岳父因冠心病住院自己却没钱帮助治疗,三是村里就要进行旧村改造,冯淳家至少需要投入20万才能购入改造的楼房……
    因为一直拒绝沾染铜臭,冯淳家有限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计,几乎没有盈余。面对困境,冯淳颇感迷茫。
          有无数人找老孙求购“玉碗金莲”,老孙一开始坚决拒绝,后来恐怕还是悄悄卖掉了,据说卖了30多万。后来冯淳得知这玉碗是老孙花2000元从古玩市场淘来的。要不是经过镶嵌,2000元怕已经是最高价位了。冯淳心里颇感不平。
          这年下半年,老冯一直深居简出。有一个多月时间,干脆闭门谢客,即便与家人也很少交流,多数时间独自待在制作间,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干什么。
          这天,冯淳突然向家人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那就是筹钱在县城繁华地点开一家金店,经营金玉制作,并同时承揽定制各种金镶玉。
    “冯家金店”开业之际,前来祝贺者络绎不绝。老孙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盒,冯淳打开顿时惊呆。
    “你不是早把这宝贝出手了吗?”冯淳惊问。
    “是有无数人打算买,可我能卖吗?即便卖,那也得你卖呀!买着碗时,我就打算送给你!至于以前为什么故意说卖掉了,那可得靠你自己琢磨!”说这话时,老孙笑得高深莫测。
          冯淳定定地看了老孙好一会后脸色大变,继而朝老孙深深地作了一个揖,老孙也急忙作揖回礼。那时,人们看见老人的眼里都有泪光闪动。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简要介绍了金镶玉技艺近乎失传的现状,既凸显了这门技艺的珍贵,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埋下伏笔。
    B.冯淳身怀绝技,却只当作业余爱好,世人也把他看作普通农民,体现出主人公为人低调,也暗含着对漠视传统手艺这一社会现状的批判。
    C.作者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的描述了玉碗的修复过程,让读者领略到民间手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D.小说以玉碗金莲为线索展开叙事,反映了民间手艺传承人的现实困境,又展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引人深思。
    (2)老孙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冯淳原本只是把金镶玉手艺作为业余爱好,后来还是决定开店营业,你是否认同他的这个决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组卷:27引用:6难度:0.9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橱,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幹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以言者落职。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寻:不久
    B.闭者配,强籴者斩 籴:买进(粮食)
    C.帝嘉之,进一 秩:次序
    D.辛弃疾善长短句 雅:一向,向来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B.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C.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D.申伤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有远见卓识。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他的建议被采纳施行。
    B.辛弃疾有主见,善斡旋。皇上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采买军马,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C.辛弃疾决事果断。修建飞虎营时,需要瓦二十万。辛弃疾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两天都齐备了。
    D.辛弃疾重情义,有胆识。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却为他写祭文来吊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②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5)辛弃疾既有政治军事才略,又关怀民生疾苦。他是如何解决江西饥荒的?

    组卷:1引用:3难度:0.6

(二)名著微写作(7分)

  • 10.名著微写作。
    《乡土中国》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请你为《乡土中国》拟写一篇介绍词,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向高一新生介绍这本书,不少于50字。

    组卷:18引用:4难度:0.7

七、写作(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下面的现象:网络大V罗昌平在新浪微博上,针对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发表侮辱性言论;知名软件金山毒霸在推送一篇名为《阴险小人被当成英雄写进课本》的文章时,居然使用邱少云的插画当配图;李某在烈士陵园内面带笑容脚踩烈士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枪”状对着烈士墓碑摆拍。
          请结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文,针对上述现象,以“致敬英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4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