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实验中学东区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①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鲁迅记忆里那蒙着皎洁月色的社戏,贺敬之心中那永不变味的 (  )子、油馍和米酒,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bó (  )、粗 (  )豪放的安塞腰鼓,吴伯箫文字里那静mù (  )的、暖融融的灯笼,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色彩浓重的一笔。②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并感受民俗的多样和价值
    (1)给文段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②磅bó
     

    ③粗
     

    ④静mù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辨析和修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缺定语,应在句首加“我们的”;②句语序不当,应把“多样”和“价值”互换。
    B.①句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尾加“民间文化”;②句语序不当,应把“理解”和“感受”互换。
    C.①句语序不当,应把“民众创造”和“世代传承”位置互换;②句语序不当,应把“理解”和“感受”互换。
    D.①句搭配不当,应把“创造”和“传承”位置互换;②句语序不当,应把“多样”和“价值”互换。

    组卷:4引用:2难度:0.5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组卷:153引用:14难度:0.9
  •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27引用:7难度:0.7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

    组卷:18引用:5难度:0.8

二、阅读理解。

  • 12.记叙文阅读。
    蚕豆
    (曾必荣)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豇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没吃呀。
          ⑦没吃——?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⑪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⑫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⑬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
    ⑭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⑮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⑯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
    ⑰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⑱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
    ⑲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低。给了好看的外表,哪能再给丰富的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⑳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
    ㉑相对其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1)请概括第④—⑰段主要写了“我”与蚕豆的哪些事情?(至少答出三点)
    (2)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②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从感官角度赏析)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选文第⑫段的作用。
    (4)回忆鲁迅先生的《社戏》,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蚕豆”这一小小的物件寄托的情怀有哪些异同?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组卷:134引用:14难度:0.3

三、作文。

  • 13.有人说: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树籽,无需指导,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请以“这就是成长”为题作文。
    题目:这就是成长
    要求:(1)写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暴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组卷:15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