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联盟体高考语文联考试卷(4月份)
发布:2024/7/4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一种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文体,故事性、娱乐性乃至抒情性是其作为“纯文学”的本质特征。然而,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却存在着显著的“非文学化”倾向。最早将小说视为一种文体并对其加以评论的是东汉的班固,其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将小说与儒、道、阴阳等十家相提并论,认为小说作为“街谈巷语”乃“刍菟狂夫之议”,其价值“小道可观”。班固强调小说与子部诸家一样重在说理而非叙事,显然是将小说纳入了传统知识范畴,并未关注其文学性。与班固同时代的桓谭同样强调小说以说理为宗,而非以叙事见长。他们都推崇小说的实用价值,二者小说批评的“非文学化”倾向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然而,唐人魏徵等所撰的《隋书•经籍志》仍将小说置于子部,与儒、道并列,强调其“可以兴化致治”的政教功能,对志怪尤其传奇小说的文学性视而不见。唐人韩愈作《毛颖传》,张籍以《上韩昌黎书》责其“多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此有以累于令德”,对该小说“以为欢”的娱情功能持否定态度。其后,《旧唐书•经籍志从新唐书•艺文志》也将小说置于子部或史部,显然,直至宋代,正统文人仍未将小说视为“纯文学”。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高度繁荣,但小说批评中的“非文学化”倾向更为明显。明人瞿佑的《剪灯新话》因“风情丽逸”而致“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该小说集在韩、日等东亚文化圈深受欢迎,可它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被官方明令禁毁的小说,这在本质上是对其文学性的否定。此外,作为国家总书目的《四库全书总目》沿袭史志传统,仍把小说放在子部,纪昀在《子部•小说家类》中,将小说的功能概括为“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依旧强调小说的教化及学术功能。纪昀尤其反对小说的虚构艺术,并因此批评《聊斋志异》所叙故事凭空无据。
即便到了近代,梁启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小说界革命”,仍遵循“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将小说视为启发民智的工具,其功利性小说观与文学的审美价值背道而驰。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将革新“道德”“宗教”“政治”“风俗”“人心”的任务赋予小说,过分强调小说的实用性。晚近“西学东渐”之风并未彻底改变国人的传统小说观,许多人仍旧认为小说应承担起《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政教功能。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肇始,作为国文教习的林传甲仿照日人签川种郎的《支那文学史》撰写了“京师大学堂国文讲义”,并以“中国文学史”为题印行。然而,这部出于国人之手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却将小说排除在外,并对签川种郎高度赞赏《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的做法予以斥责。显然,林传甲承袭的是正统小说观,对作为“纯文学”的白话小说仍然是非常排斥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非文学化”倾向可谓源远流长。究其根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数小说批评家乃至小说家在道统文学观的支配下,从未将小说视为“纯文学”,反而过分强调其经世致用功能,否定其娱乐性、故事性或抒情性等审美特征。
(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非文学化”倾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对古代小说常常忽略其文学性,强调其经世致用的功能。
B.魏徵等人未承认古代小说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非常认可小说的政教功能。
C.明清时期,对小说的批评否定更为明显,甚至出现官方明令禁毁某部小说的现象。
D.林传甲并未全盘接受《支那文学史》而撰写中国文学史,他仍旧承袭正统小说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古代小说的文学性和说理性,有助于论证中国古代小说批评“非文学化”倾向的弊端。
B.文章第三段以《剪灯新话》为例,论证小说批评中的“非文学化”倾向有碍于小说创作的繁荣。
C.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大量使用了引用论证,让文艺理论领域的观点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后提出观点,然后以历史年代先后为线逐层分析,纵向展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桓谭和后代许多学者深受汉代班固的影响,强调小说与子部诸家一样重在说理而非叙事,将小说纳入传统知识范畴。
B.宋代及宋代之前的文人未将小说视为“纯文学”,他们很多人都对小说的娱情功能持否定态度,强化小说的政教功能。
C.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忽视文学的审美价值,过分强调小说的实用性,因而难以对小说创作发展起到真正作用。
D.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开始阶段对小说的评价并不客观准确,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道统文学观思想对后世影响之大。组卷:6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当时,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而后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摘编自“星座网”《哈雷彗星命名源于:纪念发现者的贡献》)材料二: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彗星不再存有许多困惑乃至恐惧,无论其形态,运动方式,物理特性还是运行轨道,都逐渐为人们所掌握。首先,彗星既不是灾星,也不是什么燃烧现象,而是一种轨道较扁的星体,其中一些在椭圆轨道上按一定周期绕太阳运行。
远离太阳时,彗星看上去只是一个朦胧的星状亮斑,这个亮斑被称为彗头。彗头是由中心部分较亮的彗核和外围的云雾状包层组成,这一包层则被称之为彗发。而随着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近,彗头的形状也在逐渐改变,彗发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当彗星来到火星轨道附近时,由于受到更强的太阳辐射,从彗核蒸发出的物质逾加增多,这些蒸发物在太阳的辐射压力和太阳风的作用之下,被“吹”向背着太阳的方向,形成肉眼可见的著名的“彗尾”现象。彗星越走近太阳,彗尾就越长。过了近日点后,彗星渐渐远离太阳,其形态的改变则与接近太阳时相反。
(摘编自“新浪网”《灿烂而光芒短暂的彗星》)材料三:
彗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答案也许藏于生命之源——水之中。4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于一大团尘埃气体云中。引力的束缚使得较大的尘埃不断聚拢堆积形成了行星,但还有不少不幸的碎片,因“发育不良”无法成长为行星。彗星属于“营养不良”者。在太阳系形成初期,碰撞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儿,地球也无法幸免。多数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外来的水源补充,地球上原有的水分早就被太阳的热量蒸发殆尽了。所以,可能因为大量彗星的撞击,地球上的水才能不断获得补充。
(摘编自许文韬《说说彗星的那些事》)(1)下列彗星形态的图解,最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682年8月的那颗用肉眼就能看到的亮彗星,拖着一条清晰的,弯弯的尾巴,可以说,这是人类发现的最早的彗星。
B.1758年底,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被预报回归的彗星,哈雷的预言终于得到证实,由此,这颗彗星的名字产生。
C.以前,人类对彗星存有困惑与恐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才明白彗星就是在椭圆轨道上按周期绕太阳运行的星体。
D.有研究认为,彗星就属于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初期“营养不良”的行星碎片,因受到的引力较弱,它们经常碰撞地球。
(3)关于彗星的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组卷:4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车事故
[德国]托马斯•曼 讲个故事吗?但我没什么可讲的。好,就讲一个吧。
有一次,大约在两年前,我经历过一场火车事故——这次事故至今还历历在目。
这并不是一次什么了不起的事故,车厢没有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也没有“血肉模糊的大堆尸体”等等,这些都是没有的。但毕竟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真正火车事故,况且还是在深更半夜发生的呢。不是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我就尽我的能力讲给大家听吧。
那次我应文学爱好者的邀请,乘火车到德累斯顿去。我喜欢舒适地旅行,特别是当别人替我付旅费时。这次乘卧铺车厢,头等包厢前一天就预订了,当一切都安稳妥当后,我抽着晚上的雪茄,站在卧铺车厢过道的窗前,观看月台上的忙乱景象。
一位穿裹腿靴和黄色秋大衣的绅士,牵着一条狗在月台上悠然自得地散步。他觉得时间到了,便上了车。从我背后穿过过道,撞了我一下,却连声“对不起”都不说。多么神气的老爷!但这算不了什么,接着发生的事更为稀奇:这位绅士连睫毛都不眨一眨,就把小狗带进卧车!毫无疑问,这是被禁止的。倘若是我,哪敢带狗进卧车呢!但他凭老爷在社会上的特权,把狗带进去,随手关上门。
吹哨子了,火车头应了一声,列车平稳地开动了。我还在窗旁留恋了一会儿,看见留在后面挥手告别的人们,看见铁桥,看见晃动着的灯光……随后就回到车厢里面去了。
卧车里乘客不十分多,我抽着烟,看起书来了。
卧车列车员走进来执行任务,要我把车票交给他保管一夜,于是我就把车票递到他发黑的手中。他说话很客气,但纯粹是办公事的口吻,连人们通常所打的招呼“晚安”都省去了,便径自去敲邻室的门。还是不敲它为妙,可要知道穿裹腿靴的老爷睡在那里啊。也许这位老爷不要别人瞧见小狗,也可能他已经躺下睡了,一句话,因为竟有人敢打搅,他就大发起脾气来。是啊,虽然火车轰隆轰隆地奔驰,我还是透过薄薄的墙壁听见他那骤然爆发的粗野咆哮。“怎么啦?!”他嚷着,“别打搅我……兔崽子!”他用了“兔崽子”这词儿,这是老爷,骑士和贵人们用的字眼儿,听起来真够痛快。但卧车列车员采取协商的态度,看样子确是需要拿到那位老爷的车票。为了便于详细观察起见,我进了过道,看见老爷的门终于急骤地打开了一条缝,车票朝着列车员迎面飞出来,飞得又急又猛,正好打中了脸。列车员双手捉住车票,虽然它的一角刺进眼眶,弄得眼泪直滚,还是收拢了两条腿,一只手举到帽檐上,并道了声谢。我胆战心惊地回去看书。
于是,在火车的隆隆响声中,一面看书,一面抽起烟来,感到十分惬意,思想也随着活跃起来。时间慢慢消逝,卧车的乘客全都睡了,我终于决定也躺下去睡。
我站起来,回到卧车室。这是个真正的、奢华的小卧车室,躺在这床上,就好比在家里一样,夜里虽有点震动,但结果早上就到了德累斯顿。我去拿网架上的手提包,打算梳洗一番,正伸出两只胳膊,把手提包举在头上。
就在这一瞬间火车事故发生了。我记得清清楚楚,这事好像今天发生的一样。
撞了一下——不过这一“撞”却非同小可。它发出的声响异常恐怖,弄得手提包从我手中飞出去,不知去向,我自己也跌了一跤,肩膀狠狠地撞在墙上。这时简直没有思考的余地。接着,车厢可怕地摇晃起来。我们都知道,转辙和急转弯时,车厢不免也要摇晃的。但这次摇晃却使人站不住脚,从一边跌到另一边去,心里只等待着翻车。我当时思想很简单,但非常集中,别的什么都不想,只想:“糟糕啦,糟糕啦,糟糕极啦!”一字也不差。此外我还想:“停!停!停!”我知道,只要火车停下来,就比较好办。果然,在我诚恳的无声嘱咐下,火车停了下来。
卧车里一直是死一般的沉寂。现在,恐惧爆发出来。女士们的尖叫同男人们沉浊的惊呼交杂在一起。我听见旁边有人喊:“救命!”毫无疑问,那是方才运用了“兔崽子”这个字眼儿的声音,也就是穿裹腿靴的那位绅士因为恐惧而变调的声音。“救命!”他嘶叫着。我刚跑进乘客拥聚的过道,就看见他穿着丝睡衣,从卧车室里冲出来,站在过道上,惊惶失措地东张西望。“伟大的上帝!”他说,“万能的上帝!为了表示彻头彻尾的谦逊自卑,或许因而能避免自己的毁灭,他还用乞怜哀求的声音说:“亲爱的上帝……”但突然他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依靠自己,冲向有急救用的斧头和锯子的小墙柜,一拳打碎了玻璃,但看到无法立刻取出来,便置之不顾,疯狂地乱推乱踢,从聚集的乘客当中挤过去,弄得女士们重新尖叫起来,他终于跳出车厢。
这都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现在我才开始感到恐惧:背上有一种发软的感觉,片刻中口沫咽不下去。两手发黑的卧车列车员,红着眼睛,也跑了进来,马上就被众人围住……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语言简洁,多用短句,但内在的跳跃性极强,和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中“写一点东西”前后的表述有类似的精妙之处。
B.小说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在增强真实性的同时注重详略得当,略写“火车事故”的过程,详写事故前后人物的表现,别有意味。
C.“糟糕啦”“停”反复出现,渲染了火车事故发生时紧张的气氛,凸显了人物惊慌的心理,为下文写绅士的表现埋下伏笔。
D.小说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富有张力,前半部分紧张激烈,后半部分自由舒缓,在前后的对比之中使小说的叙事更有戏剧性和吸引力。
(2)小说中那个绅士形象十分突出,文章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作者是怎样使小说的结构紧凑的?请简要概括分析。组卷:8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鳄鱼爬”“熊爬”,你以为是在搞怪,① 。事实上,此前就有一些健身博主在社交平台推荐,而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加持下,这种锻炼方式因其另类、怪异的画面感,被不少人知晓并模仿。
② ?首先是因为它确实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如一些专业人士提到,爬行训练可以增强腰背部及膝关节等处的核心肌群力量,改善腰痛症状等等。尤其疫情期间,大家户外运动时间减少,锻炼身体的意愿更强烈。而爬行锻炼没有时间和场地依赖,③ ,随时随地空着手就可以进行,锻炼的门槛低,因此受到欢迎。
另一方面,爬行姿势的另类,赋予这种锻炼方式一种解压效果——当你可以不顾周围异样的眼光时,爬行本身就有了解放天性、放飞自我的乐趣,仿佛一种娱乐活动、一种发泄方式,这也正是它能在部分年轻人中流行的重要原因。
爬行锻炼要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之上,如果锻炼时倘若没有掌握正确的方式,这种旨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调动全身的运动就不可能伤害身体。所以最好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不要为了解压而盲目跟风,更不应该将这种锻炼吹嘘成“包治百病”。
(1)“鳄鱼爬”“熊爬”因爬行动作与“鳄鱼”“熊”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鸟兽散”源自“鸟兽”。请简述“鸟兽散”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2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跑出新时代“加速度”?
两会代表们各抒己见。
有人说:人才类型应逐步实现由追随型、追赶型向领先型、夺标型转变。
有人说:要高度重视潜在人才,对那些有潜力但一时业绩尚不突出的人要舍得“投资”,防止人才资源的变相浪费。
有人说:加大领军人才的自主培养力度,争取涌现更多能够自主提出重大原创科学问题,建立理论体系,形成学派的高端科学家。
求实中学要举办演讲比赛,你作为参赛选手要面向评委、观众发言,请结合一个代表或几个代表的见解,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