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道德与法治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19 22:0:1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
1.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九年聚焦“三农”工作说明( )
组卷:15引用:2难度:0.8 -
2.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生效。这一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
组卷:38引用:4难度:0.7 -
3.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会议指出,编制《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专项规划。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说明( )
组卷:7引用:6难度:0.5 -
4.排序法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掌握名词概念,厘清各名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范围大小角度来说,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公民基本权利>政治权利>监督权>言论自由
②公民基本权利>文化权利>受教育权利>知识产权
③公民基本权利>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名誉权
④公民基本权利>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收益权组卷:283引用:33难度:0.6 -
5.细读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的话语温暖又给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
①党和政府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兑现承诺的决心
②同步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组卷:22引用:16难度:0.7 -
6.2021年10月1日,河南省正式实施《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防治土壤污染,打好净土保卫战。该条例实施的作用有( )
①我省的土壤污染成为民生之患
②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④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卷:9引用:3难度:0.5 -
7.网络流行语“躺平”,描述的是不想努力奋斗,自愿放弃拼搏,主动降低欲望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躺平”不等于平稳,“躺平”更容易滑向放弃竞争、逃避社会、自我消沉的恶性循环中。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学会理智看待生活,得过且过
②拒绝平庸,用奋斗谱写新时代幸福人生
③放弃个人理想,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组卷:47引用:6难度:0.8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36分)
-
20.近日,某校团委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意识,决定组织各年级学生开展以“文明礼仪”为内容的课堂情景剧的表演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2)作为编剧,你想选取生活中的哪一个片段?怎样塑造和表现人物形象?
(3)课堂情景剧表演时,你认为如何做一个文明观众?组卷:3引用:4难度:0.3 -
21.践行初心使命
【聚焦“双减”】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双减”工作目标。这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1)实行“双减”政策有什么意义?
(2)国务院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它的宗旨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3)“双减”政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类似的保护?
【法治助力】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4)上述材料体现的法律特征:
(5)我国为什么要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组卷:6引用:4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