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
          首先,《狂人日记》是借鉴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写成的。它吸收俄国诸作家之长,但取法果戈理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和俄国都在封建专制之下,人民有着大致相同的命运和革命要求,而取法于果戈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表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忧愤”和反抗,尤为适合。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
          诚然,《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读者尤应看到,鲁迅不只善于“拿来”,更贵在独创。只要把两篇《狂人日记》稍加比较,便可见其一斑。
          果戈理以二十则狂人日记,写一个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看不起下等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九品文官”,由于职衔低微,没有权力去爱他的司长的女儿莎菲,因而忧郁发狂。鲁迅则是写一个备受封建桎梏折磨的“迫害狂”,他把诊脉的医生当成是化了装来摸肥瘦的刽子手,把围观的人看作是吃他的团伙。他看透了吃人的社会,识破了吃人的方法,并顽强地进行揭露和斗争,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同是日记,鲁迅却以代狂人整理日记供医家研究为序,写得煞有介事,铺厚垫实,出手不凡。尤为可贵者,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因而更适于表现风雷激荡的“五四”时代风貌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其“格式的特别”,不但为时人所欢迎,即在今天来看也是新颖脱俗的,仅此亦堪称现代文学的开山奠基之作。鲁迅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把狂人的错觉、幻觉、病态心理刻画得更显细腻、真切、合理,貌似多疑而思想敏锐,语言荒唐却多含哲理,一再预言“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道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于弥天大夜中追求光明,敢于反抗,借以塑造了一个清醒的、彻底的、英勇无畏的反封建战士的典型形象。恰如鲁迅自评:“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社会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因此,它作为“五四”反封建的第一声号炮,震撼中外文坛。取法外国而有中国式的独创,体现了鲁迅指出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
          鲁迅还同时指出:“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他正是这样实践的。考诸狂人形象,并不始于外国,其渊源却在中国。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以其狂放的歌喉,唱出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这狂人最早嘲笑的也正是礼教之鼻祖孔丘;那上下求索、感而为骚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正是一个“楚狂人”;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被称为“狂人”;而鲁迅却又是被称为狂人的章太炎的学生,狂人门下自有狂人弟子。且鲁迅自谓:“因为神经不好,所以容易说愤话。”言下大有以狂人自慰之意。就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狂人形象仿效于果戈理,毋宁说是鲁迅把中华民族历代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择取过来加以典型化的产物,进而不妨说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同时我们还可以窥见,作品所透射出的辛辣讽刺的锋芒,是对《儒林外史》笔法的发扬光大;清峻、通脱的韵致,则是对魏晋风骨的升华;那严谨的章法,酣畅的行文,洗炼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等等,也无不受益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滋养。
    (选自张宗田《从《狂人日记》看“拿来主义”》)材料二:
          日本人善于“境外学习”,是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日本人对“三国”的感情和研究并不亚于中国人,三国文化在日本有着深厚的积淀。现代日本翻译三国作品的第一人吉川英治略去冗长的战斗描写,采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进行文字修改加工,以迎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并将人物加以日本化,获得了很高评价。日本人不仅重视“三国”的学术性研究,更重其实用性研究。与中国的实用性研究多为政治服务不同,日本的三国实用性研究主要由企业界人士参与,带有鲜明的活学活用的研究色彩。许多大公司把《三国志》列为“领导者必读”,并将孔明兵法作为管理原则。
          日本的“三国迷”遍布全国,他们自发组织的“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在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消化上,不仅仅是大搞“人海战术”,更多时候是集中优势兵力,发挥后天优势。日本人对质量有着无止尽的追求,特别善于“吐故纳新”,以《三国演义》的译本、刻本和改写本为例,这当中有节译本,有全译本,有的配以绘画,有的以现代小说笔调重新改写,既有面对一般读者的,还有专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
    (选自王运涛《论《三国演义》日本传播的文化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践行“拿来主义”理论就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
    B.鲁迅取法果戈理,表明其“拿来”有眼光,有辨别,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C.鲁迅能创作《狂人日记》,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
    D.《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和果戈理笔下的“狂人”分属不同的类型,作品的现实意义完全不同。
    B.鲁迅的《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能否定其对果戈理的借鉴。
    C.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
    D.日本既有注重“三国”实用性研究的各届人士,又有许多不同层次的“三国迷”。
    (3)以下文学形象,最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狂人”特点的是
     

    A.《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
    B.《雷雨》中的繁漪
    C.《窦娥冤》中的窦娥
    D.《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4)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100字。
    (5)材料一中多次引用鲁迅的话,试分析这一写法的作用。

    组卷:7引用:5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死生契阔石锅鸡
    堵力
          一天,我突然心区剧痛,嘴唇发麻,慢慢地躺倒在家里地板上。当时脑子很清楚——答应朋友,要重走川藏线,要在鲁朗再吃石锅鸡的,完了,吃不上了。
          随着心痛缓解,我一骨碌爬起来又成了一条好汉。逃过一劫的人想到的没有别的,还是墨脱石锅鸡。
          川藏线是穿过北纬30度的神秘线、死亡线,世界上最难走的公路。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的《蜀道难》真是壮烈,但说的确是实情。经过抢修,凌晨一点通车了。我们等了一天,在露天打牌,铆足了劲开进去。山,盘盘相扣,越野车一辆一辆紧跟,大伙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在黑暗中落入峡谷。那天正是八月十五,圆月在车灯的映衬下格外苍白,我们的命,和光同尘,不知下落。进入西藏自治区界,山一下开阔了,公路一下平坦了。我家车忽然恢复了大气、静音、平稳、舒适的出厂感。我狠狠地靠在车座背上,它终于不震颤了。这时候,路上认识的四川导游给我打来电话:“去吃鲁朗石锅鸡,压压惊。”
          进了店,腿还软着呢,心也没撂下,贪生怕死的我坐在桌前发呆。
          石锅里突突地冒着热气,我的手脚渐渐暖了。不知怎么尝了一筷子,鸡肉很烫,越嚼,越有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涌出。这才注意到那口破破烂烂的石锅里面葱花伴着枸杞,真如藏南的风光。
          三魂六魄,飞荡而起又翩然而落,围着那沸腾的石锅,一圈圈地欢唱,赞美那翻滚着的美味。
          服务员是一四川大嫂,操着亲切的川音介绍:“这藏鸡完全是放养,就跟野鸡一样,爬墙上树满山跑。”她接着说,这石锅更难得,是不通公路的墨脱的皂石做成的,里面含镁、铁等17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一煮,都被鸡肉吸收了。
          嗯嗯,此时的我连耳朵眼儿里似乎都钻进了营养因子。
          大嫂顺手将一把变了形的汤勺往里面一搅,捞出了几块我不认识的东西。看,都是藏药,这是手掌参、松茸菌、青冈菌,这是牛肝菌、松蘑菌。
          她的伶牙俐齿,靠着鲜美的实力,让我眼前都是《舌尖上的中国》片头蘑菇出生的图像。从离开成都,一路向西,进入高海拔地区后,我几乎没吃到过百分百熟的东西。这石锅鸡不仅是去头去爪的鸡,还被人精细地加工过!
    “讲究”二字充斥在我的眼前。走了川藏线,谁还讲究那么多?城市生活早被奇丽的景色、艰辛的生活彻底替代。只要把小命留下来,什么我都无所谓了。
          可以不讲究,但碰到了讲究的厨子,我那潜伏的“小要求们”又悄悄复活了。生与死那时就在一念间,活下来的人,还能享受到如此高贵的犒赏,夫复何求?
          我经常把蜀道图给朋友看,告诉他们,这是我曾经走过的路。经过九曲回肠,好在最后也走出来,上了康庄大路,还吃到了墨脱石锅鸡,好庆幸也。
    (摘自《人生得意须尽餐》)(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叙写“我”和朋友相约开车通过川藏线去鲁朗吃“石锅鸡”的事情,表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和领悟。
    B.第一段开篇点题,“我”虽“心区剧痛,嘴唇发麻”,“躺倒”在地板上,但“脑子却很清楚”地记得和朋友相约去吃石锅鸡的事。
    C.经过川藏线时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命的“不知下落”,让我们觉得“八月十五”的“圆月”也“格外苍白”。
    D.文末“我经常把蜀道图给朋友看”,还“告诉他们,这是我曾经走过的路”,是想向朋友炫耀自己曾经走过艰险的川藏线。
    (2)下列对文章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言通俗自然,颇具哲理。如“生与死那时就在一念间,活下来的人,还能享受到如此高贵的犒赏,夫复何求”。
    B.适当引用,丰富文章内涵。第三段介绍川藏线之后,通过引用《蜀道难》的句子,使读者自然想到川藏线的险峻难行。
    C.巧用修辞,表述生动形象。如第九段运用比拟的手法,第十一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石锅鸡”给“我”的感受。
    D.行文简洁,详细处理得当。如第十二段不惜笔墨列举“我不认识的东西”,意在突出“石锅鸡”用料珍奇,具有养生价值。
    (3)文中写“石锅鸡”时说“石锅”“破破烂烂”,汤勺也是“变了形的”,请问这样写用意何在?
    (4)“鸡肉很烫,越嚼,越有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涌出”,请问“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能从“石锅鸡”中嚼出这种味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4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面对浩瀚天空,我们的先人认为那里除了点点星光,可能空无一物,①       。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太空其实并不空,而是充满了等离子体、宇宙射线、电磁场等物质,存在各种复杂的物理现象。随着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开始进入并利用太空,太空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越发紧密。就像人们需要根据日常天气预报安排生产生活一样,为了规避太空灾害、更好地探索和利用太空,②       ,及时监测太空环境并准确预测其变化规律。
          人们很早就发现太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源源不断地往外喷发物质和能量,时而平缓、时而猛烈。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此起彼伏,所引发的太阳风暴不断搅动着日地太阳系空间和行星周围的环境,在太空中产生各种各样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称之空间天气。太阳打个喷嚏,包括地球在内的各大行星就得“感冒”。一般而言,③       :大幅增强的X射线、紫外射线将以光速轰击地球,8分多钟后即可导致大气电离率增强,引发电离层的剧烈扰动;太阳高能粒子将在几小时之后到达地球附近,极大影响在地球周围运行的航天器安全;上百亿吨的等离子体从太阳表面以每秒上千公里的速度抛出,形成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将在几天内到达地球,引起近地空间各种环境要素的剧烈扰动。
    (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C.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D.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好像一把标尺,彰显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各处最多不超过16个字。

    组卷:5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2年热播剧《人世间》中,周秉义和郝冬梅是一对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为了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周秉义瞒着妻子向部里打了调回吉春市的报告。与此同时,郝冬梅决定牺牲自己的事业,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准备去北京找周秉义。周秉义调令下来之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郝冬梅,准备给她一个惊喜,没想到郝冬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彻底崩溃了,两人之间也因为这件事产生隔阂。
          人际交往中,此类令人遗憾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