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新闻两篇》2018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题
-
1.字词注音。
芜 当 歼 瞩 崭 穆 镶嵌 徽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成语填字。
(1)
(2)
(3)
(4)
(5)
(6)组卷:2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分析题
-
5.(新华社长江前线 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日可以渡完。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第②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能否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
(2)一篇新闻,主要包括
(3)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
(6)文中加粗的“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
(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句中,“不料”应怎样理解?组卷:0引用:4难度:0.9 -
6.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
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接着,江泽民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江泽民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
(1)“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句中“肃穆”一词换成“静寂”好不好?为什么?
(2)从护旗手出场到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升起,前后不过4分钟,却有三处表示时间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的作用。
(3)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政府除了于1997年7月1日成功地解决香港问题外,还于何年何月何日成功地解决了什么问题?
(4)“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如果你也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现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5)你知道中国政府为了解决香港问题做过哪些努力吗?组卷: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