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24分,1~6题各1分,7~15题各2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4引用:1难度:0.7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9引用:1难度:0.7
  • 3.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4.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70引用:1难度:0.8
  • 5.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3引用:1难度:0.7
  • 6.下列每组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46引用:1难度:0.7
  • 7.下列加点的词句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组卷:47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理解(25分)

  • 22.阅读。清塘荷韵(节选)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       ”,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的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⑥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选自《季羡林散文精选》,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事与愿违:
     

    赋予:
     

    (2)短文第③段横线上可以填的诗句是
     

    (3)短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种荷--
     
    --
     
    的经历,并由此引发对生命的感叹。
    (4)从短文第③段“盈”一字可以体会到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一句表达了
     

    (5)如果将短文的③④两段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6)短文第⑥段划线句子提到了“一种极其惊人的力量”,你认为这种力量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组卷:5引用:1难度:0.1

三、习作表达(30+4卷面分)

  • 23.习作。
    季羡林先生说:“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在生活中,当我们用心观察时,可能会从一种普通的植物或一件寻常的物件中想到一个人。
    要求:(1)题目自拟;(2)通过一件事来写人;(3)如果能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方面的描写就更好了;(4)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5)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组卷:38引用:1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