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第14课 诗词三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10/3 17:0:1
一、基础知识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珍羞:
(2)直万钱:
(3)今安在:
(4)济沧海:
(5)长精神:
(6)宫阙:
(7)何似:
(8)婵娟:组卷:37引用:2难度:0.7 -
2.重点词语理解。
(1)天上宫阙: (2)又恐琼楼玉宇: (3)不胜寒: (4)转朱阁: (5)低绮户: (6)何事长向别时圆: (7)千里共婵娟: 组卷:19引用:3难度:0.8
三、古诗词赏析
-
7.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李白的《行路难》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②。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注释】①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两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李云而写成此诗。诗人从自己被放还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趋腐败,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而心情苦闷。②酣高楼:在谢朓楼上畅饮。
《行路难》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组卷:23引用:2难度:0.3
四、文言文阅读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窃秘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昔幼时师卫夫人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所秘:所珍藏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窃而读之
②不盈期月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
B.父亲见他还小,害怕他不能保守书中的机密。
C.父亲见他还小,恐怕他不能秘密地进行学习。
D.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还不能学会珍藏书籍。
(3)文末卫夫人流涕的原因
(4)王羲之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可知晓成才的条件是:①组卷:104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