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高一(上)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2 22:30:1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技术工人就能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并提升一个领域的技术水准。
          摸索出核心零部件新焊法,助力中国货车奔向世界;在1500米深海,指挥两台水下机器人进行脐带缆安装作业,让“深海一号”稳立万顷碧涛;组装神舟飞船,助力17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近日……第九季《大国工匠•匠心报国》播出,这些技能超群的大国工匠,砺匠人之心、行匠人之事,生动体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号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技能人才往往聚焦于复杂生产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他们的工作也许并不在聚光灯下,但是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提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商飞的钳工组组长胡双钱,创造了打磨零件100%合格的惊人纪录;中国中车的高级技师宁允展,在0.05毫米的研磨空间里实现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技术工人就能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实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并提升一个领域的技术水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挥技术工人队伍的聪明才智。截至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但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不到三成,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正因此,壮大技术工人队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既是当前之需,也是长远之计。
          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既要依靠技术工人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培养。“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从技术工人自身而言,无论从事什么劳动,只要具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就能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政府部门应加大制度创新、投入力度,增加政策供给,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强国建设,“匠心”铸就。从一枚螺丝钉的打磨,到精确到毫米级的工艺,小环节里有大学问,也能做出大成果。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就能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动能,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摘编自《培养更多大国工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尚工匠精神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有活力、有气质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市场环境的国家。
    B.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是把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这种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C.只有坚守工匠精神,才能增强中国制造,立根中国文化,凝聚中国力量。
    D.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阐释工匠精神,事例丰富,说理充分,给我们展现了一组大国工匠群体形象。
    B.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C.我国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不少,但总量仍不足。因此,培养更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当前之需、长远之计。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工匠精神,但二者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后者侧重论述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的作用。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李冰父子在前人的基础上组织修建了都江堰,从规则、施工到最终落成,整个过程极具科学性和创新性。
    B.大学生小李毕业后从事过十多种工作,以寻求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C.苏桦伟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但他克服残疾,坚持跑步,最终在15岁那年获得了残奥会金牌。
    D.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二十大代表曹鸿英认为传承工匠精神就是“择一事终一生”。关于“工匠精神”,千人千解,请结合材料一简要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
    (5)如何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后一课
    王明新
          这天古大夫好像与以往没什么不同,依然雍容儒雅、和蔼可亲。早晨八点半,像往常一样,古大夫说,走,我们去查房吧。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又说,今天请大家都把听诊器留下。我们两男三女五名实习生相互看了一眼,心里虽有疑惑,但谁也没作声,就把各自的听诊器放在了桌子上,跟着古大夫走出办公室。
          今天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发生呢?我感到心跳有点加快。
          不只是在这家医院,就是在全省,古大夫也是数一数二的心脏外科专家,有着首屈一指的权威。能在古大夫手下实习,自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也是我们的福分。
          查房时,根据不同的病人,询问病史,查看病情,向护士了解病人用药或用针后的变化……古大夫絮絮低语,没有半点马虎。5号病房2号床位是一位上了岁数的女患者,古大夫轻轻地对我们说,这位病人患有二尖辩狭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病例,你们可以听听她心脏跳动的声音,与正常的心跳有什么不同。
          这样说着,古大夫从白大褂的口袋里取出了一副听诊器,交给男实习生甲,甲戴上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听了一会儿,毫不犹豫地说,听到了,我听到了,声音好像……说着,甲好像感觉听诊器烫手似的,将它交给了男实习生乙。乙戴上听诊器听了一会儿,也肯定地说,我也听到了,杂音好大啊!乙的面部表情明显有点夸张,他说着把听诊器交给了女实习生丙。女实习生丙听了一会儿,迟疑地说,我也听到了,是有杂音,而且不小。然后听诊器就传到了女实习生丁手里,丁听了一会儿,马上说,听到了,我听到了……很快,这个“烫手”的听诊器就交到了我手里。
          古大夫面无表情。气氛好像不对,四位同学一个个把脸绷得像刷了一层糨糊,像是紧张,又像在掩饰什么。掩饰什么呢?
          我接过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奇怪,什么声音也没有。我把听诊头在病人胸部移动了一下,让它准确无误地贴在心脏位置,可还是听不见声音。我又把听诊器的耳塞往耳朵里按了按,但耳朵里仍然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我无奈地摘下听诊器,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烧,我知道自己肯定脸红了。我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古大夫,急忙低下了头,我说,老师,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没有。
          我膘了一眼身边的四位同学,他们正紧张不安地看着我,我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也紧张不安起来。古大夫却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像是安慰我,说没关系,真的没有听到声音?你再仔细听听。我把耳塞重新塞进耳朵,按着听诊头的手轻轻用力,屏住呼吸,仔细听,一秒,两秒,三秒……好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依然什么也没听到。我摘下听诊器,十分不好意思地说,老师,还是听不到。说完,我觉得自己眼泪都快出来了,僵硬地站在那里,像一具木乃伊。
          四位同学低着头,一言不发。空气像是凝固了。
          好在这时候古大夫及时招呼我们离开了这间病房,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尴尬下去。十五分钟后,我们回到古大夫的办公室。
          当着我们的面,古大夫旋开听诊头上的螺丝,拿掉上盖,用摄子从听诊头里捏出一小团紧实的棉花。在那一刻,我们全像被点了穴,一个个目瞪口呆,愣在当场。
          古大夫说,今天是你们实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合格的只有一个人。古大夫说着用慈爱和鼓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我的脸一下子像着了火,把头低下又急忙抬了起来,不由自主地把胸脯也挺了挺。刚才对自己的质疑、在古大夫和同学面前的羞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
          从明天起,你们就要自己做大夫了,救死扶伤,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一就是,二就是二,这是一名医生应有的精神,也是科学的精神,更是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医者仁心,半点也马虎不得呀!
          古大夫以从未有过的严肃态度,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都深深地低下了头。我也把头低了下去。我知道,我们今天向老师低头,是为了明天不向病魔低头。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说“把听诊器留下”去查房,为下文古大夫不动声色地试探实习生的职业精神做铺垫。
    B.古大夫要求实习生们留下听诊器,大家谁也没作声,因为这是专家古大夫的安排,又是实习的最后一天。
    C.实习生们轮流听诊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心跳后,古大夫“面无表情”,说明他做事严肃,要求严格。
    D.“不由自主地把胸脯也挺了挺”这一细节描写,描写“我”得到古大夫表扬后的自信。
    (2)关于几位实习生轮流用古大夫的听诊器听病人心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习生甲听了一会儿就“毫不犹豫地说”,说明他早就知道听诊器有问题,但不敢说明真相,就用“好像……”来掩饰。
    B.实习生丙的“迟疑”,说明她在听诊时内心有过犹豫、纠结,但她不想在大家面前丢脸,最终选择了撒谎。
    C.实习生丁也是“听了一会儿,马上说,听到了”,说明她不想被大家看出心思,急于交出听诊器。
    D.“我”听了两次诊,第二次仍然什么都没有听到,为此“我”感到十分难堪和愧疚,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身体僵硬得像具木乃伊。
    (3)请简要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在文本中的作用。
    (4)古大夫为测试实习生,故意往听诊器里塞棉花,在文中有多处伏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七.语言运用II(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筑牢安全屏障,人人责无旁贷。①              ,是安全出游的第一步。“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出发地及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自觉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提示,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这些提示很关键。病毒狡猾多变,旅行者当积极主动配合疫情防控,这是减少风险隐患的基础。“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并配合扫码测温,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②               ”,从自身做起,切忌麻痹大意,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体现。“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风,养成‘一米线’好习惯……”加强个人防护,养成卫生习惯,  这些事在你的生活中,已成为常态。疫情防控成效,取决于科学防治力度,③            。只有大家都重视并自律,公共健康才更有保障。
          确保平安出游,还有很多细节要做好。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乘公交不携带违禁危险物品、行驶途中系好安全带、自驾游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才会“一路顺风”。火灾事故猛于虎,住宾馆饭店不躺在沙发或床上吸烟,不在户外野草、树叶堆积的地方使用明火,才能防患于未然。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探险等高风险项目,不前往“野景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己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切实维护好人身安全这个“1”,其后诸多的“0”才有意义。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要觉得老师的苦口婆心是为了全班同学的团结与进步,就应该听取。
    B.屠呦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C.拿到考试的试卷,你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试卷上的分数,一声不吭。
    D.请你选择几名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4×100米的接力比赛。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组卷:1引用:2难度:0.5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指直、掌虚、腕平”是书法执笔的三个术语。指直是指执笔时要握实,外侧四指靠拢,密实而不松散;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腕平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求成心切,做不到指直,便会下笔漂浮,写字无力;做不到掌虚,运笔就会凝涩;做不到腕平,作书时便会死板拘谨。要想写出一手好字,由指到掌再到腕,我们在这些环环相扣的步骤上都要做到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