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9 2:0:1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开展每周一次的“查缺补漏”学习分享活动,本次由语文课代表小柘和体育课代表小城一起展示,请你帮他们完善。
(1)精彩语段摘抄中,其中有些字词小柘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 ( )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奋斗途中的头破血流是生命中一面猩红的旗帜。如果我们能捂紧重创的伤口,挺起胸膛,站直腰杆去对待任何事情,那么,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qù① 的。一个有决心从废xū② 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志气从屈辱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的。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霄的擎 ( )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 ( )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
a语段中三个加点字音怎么读?请帮他判断A.lǐng qíng chà B.lǐng qín zhà C.lǐn qíng zhà D.lǐn qín chà
①
②
(2)九年级课本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诗文,小柘进行了整理,请根据语境帮他补写。
自强不息,是李白面对“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顿仍能高歌“①
(3)请帮小柘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一般而言,① ,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② 。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①
②
(4)体育课代表小城搜集到下面一则新闻材料,请你从中提取信息。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河南将健全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并将学生体育竞赛成绩计入中招考试成绩。河南明确,要完善省、市、县、校四级竞赛体系,每年举办15项以上全省性学生体育竞赛;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1次校级体育竞赛活动;将学生体育竞赛成绩计入中招考试成绩,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2项体育运动技能达标者,中招体育考试成绩计满分。
(5)本周班级举行了“要学习更要健康”的主题研讨活动,在“是什么动了我们的健康?”这个环节中,体育课代表小城巧妙地选用了下面两幅图中的一幅数据图引出了话题,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效果。假如你来选择,你认为哪幅图效果更好?要求:理由充分,语句通顺。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说着:“冷,好冷啊。”孙瑞斌已经为他压上了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啊,冷啊。
②在一旁的妹妹扳着孙瑞斌的肩膀。一连串地问:“说什么了,爸说什么了?”孙瑞斌说:“听不大清楚,好像是‘黄河,冷啊,黄河,冷啊’。”妹妹说:“什么‘黄河’,你一定听错了。”孙瑞斌无奈地望着父亲的面孔,沮丧地说:“咱爸平时对你最好了,你自己听吧。你就算听不清,也比我懂他心思。”话刚出口,孙瑞斌就有些后悔了:都五十好几的人了,怎么好像还在为旧事赌气似的?
③父亲是个老革命,战争年代当过民兵排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地区做过局长。可他这个老革命的儿子,没沾上父亲一丁点儿光。那年招干,父亲第一个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说他只有初中学历,当不得干部。每年来看望父亲的老部下接二连三,每次都问,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可父亲总是摇头,就是不开口。后来他对孙瑞斌说:“今天我们的生活这么好,还能有啥困难?跟旧社会比,日子都好到天上去了。”孙瑞斌听了,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气。
④说他妹妹贴心,还真没错。那天,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往外拿的时候,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看到这个毯子,八十八岁的父亲在卧床一年之后,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接着,父亲说起话来,言语比之前清晰许多,让孙瑞斌大为惊讶。他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
⑤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忽然天降大雨,6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冷啊,真冷啊,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站在木筏子上,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橹桨越来越不听使唤。河水起起伏伏,他感觉头晕目眩。脚下一软,终于一头栽倒……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他被放平,躺在了木筏子上。接着,一个毯子盖住了他。刺骨的冷渐渐被温暖代替,他就像是躺在火盆前,暖烘烘地睡去了。
⑥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口饭,让他好好睡一觉。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首长还说,他们忘不了乡亲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把毯子捧在怀里,埋怨妻子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你怎么不把我叫起来?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辞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妻子摇摇头:“我问人家,人家也不说。”
⑦后来父亲安详地走了。孙瑞斌想了很多,虽然父亲当初不肯“照顾”自己的工作,但要不是父亲,他也不会憋着一口气挑灯夜战,参加成人高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研究所的一名技术员。如今他已退休多年,回眸过往,从父辈的身上明白了好多道理。
⑧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沉淀着父亲气息和体温的军毯送进了一家红色博物馆,还像一个亲历者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⑨军毯被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它的故事:“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作者:马宇龙。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概括梳理“军毯”的来龙去脉。
(2)本文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给文中两处划线句作批注。
①看到这个毯子,八十八岁的父亲在卧床一年之后,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
②他把毯子捧在怀里,埋怨妻子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你怎么不把我叫起来?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辞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3)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内容,谈谈你对“这是它最好的归宿”的理解。组卷:3引用:1难度:0.5
四、名著阅读(5分)
-
6.真、善、仁、爱是人性美的重要因素。请从《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两个人物(出自不同作品),结合内容说说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一种共同的人性美。(100字左右)
组卷:61引用:6难度:0.8
五、作文(50分)
-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三毛
材料二 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歌德
材料三 欣赏他人,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心中有美景,眼里才不会有泥潭。
材料四 被别人欣赏,能使自己获得信心,愈加出色。
欣赏自己是一种自信,欣赏别人是一种姿态,被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在现实生活中,你一定有很多欣赏与被欣赏的经历,跟这种经历有关的人和事是怎样的?对于“欣赏”,你又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与“欣赏”有关的故事。
要求:①写记叙文,要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论述有理有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组卷:15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