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弹幕尽管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相对地说,弹幕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
          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置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有删改)材料二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形式的流行,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来临。有的学者称这个时代为“群体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群体之间的传播为非制度化、去中心化的、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从定义上来讲,弹幕的发布就是非制度化的、非中心化的、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弹幕的传播特性也具有自发性、平等性和交互性。以前的影视剧往往只是被动观看的文本,而现在,它更多地成为大家主动诠释和分享的话题,这其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心态的改变。
          学者谢梅通过研究“弹幕视频”发现,观看以及发布“弹幕”这一行为,能给使用者带来心理的满足以及孤独感的消除,与此同时,还能为观众营造一种“共同观看”的感觉。弹幕随着视频一边播放一边滚动,用户可以获得与他人即时交流的“错觉”,观看视频的同时就像在和成千上万的网友进行闲聊一样。这种实时交流的感觉,有利于观众孤独感的消除。其实,与电视那种“家庭共享型”媒介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私人专享型”媒介意味着同时实地观看同一内容的人数变少。“小屏”的诞生与普及直接导致了用户观看视频时孤独感的增加、并且急切地渴望与他人分享观看感受的心情。
          当代网民群体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追求标新立异、拒绝循规蹈矩,希望通过打破规则,以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刻板观念、保守思想,以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弹幕和许多网络流行语受到追捧的原因一样,其乐趣来自于“挣脱语言法则的创造力,以及对传统既有模式的破坏”。弹幕其实就是一种评论的形式,但它突破了以往的评论形式,以“覆盖视频”“转瞬即逝”的特点,使得用户体验到了打破传统、重构评论规则的快感。以前用户要想对视频内容进行评论,用户则需退出“全屏模式”,跳换到视频播放器下面的评论栏中填写评论。这种传统的评论模式,无论对用户操作的简易性、还是用户参与评论的积极性或是用户之间的互动性都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的始祖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由原始的欲望组成,它是最有力量的人格特征的组成部分。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汇聚于此。“本我”的唯一目标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追求快乐。现如今,年轻人大多没有“温饱”的问题,但却面临升学、就业、婚恋等诸多压力,将情绪诉诸虚拟的媒介,以游戏、玩乐的心态对待事物,能够有效释放精神上的紧张。从弹幕视频的内容来看,网友对弹幕形式的关注大于其对内容的关注。弹幕本身并没有带给观众多少信息,或者可以说,弹幕中充斥的大都是一些情绪的发泄、无聊的戏谑等,但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几乎都在于弹幕的形式层面。这种对于形式的看重以及内容的忽略,恰好说明了弹幕用户的心理。
          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呈现“碎片化”趋势。碎片化的时间产生了碎片化的传播结构,这些碎片化媒介带给用户的,是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用户体验,即碎片化的选择、理解和记忆信息。弹幕“转瞬即逝”的特点,就是对“碎片化”时代最好的理解。用户对视频内容的专注,也是评论碎片化的必然要求。一条条在屏幕上方迅速飞过的言论,一段段密密麻麻、不断涌现的观影感想,与所播放的视频一起,构成了年轻人观看视频的乐趣。弹幕的“只言片语”迎合了碎片化传播社会的整体趋势。
          弹幕是时下最受年轻人喜爱的交流方式之一,探究发布弹幕、观看弹幕的心理因素,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这无疑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代年轻人的现状,也可以使人们更清晰的把握当下信息传播的机制,理解当前的媒介环境。
    (摘编自肖玮颉《从弹幕看群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心理特征》,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评点式文学批评必不可少的是对作品进行细读、品鉴、沉吟、揣摩等,以求整体观照,解读细致,阐释深刻。
    B.弹幕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即时评论,制造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联结虚拟空间,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C.弹幕是时下最受年轻人喜爱的交流方式之一,弹幕的发布是非制度化的、非中心化的、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
    D.用户观看视频的同时,弹幕也随视频的播放而滚动,这样用户可以消除“小屏”导致视频观看产生的孤独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印刷文化节奏相对缓慢,思想交换受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所以印刷文化下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
    B.观看和发布“弹幕”这一行为,能给使用者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弹幕的滚动,用户能进行即时交流,和成千上万网友进行闲聊。
    C.人们关注的重点几乎都在弹幕的形式层面,因为弹幕充斥的大都是一些情绪的发泄、无聊的戏谑等,本身并没有带给观众信息。
    D.两则材料都做到了从社会现象出发,以观察、思考社会现象的视角去看待分析“弹幕文化”,体现了作者较为审慎和理性的态度。
    (3)材料二说,弹幕和许多网络流行语受到追捧的原因一样,其乐趣来自“挣脱语言法则的创造力,以及对传统既有模式的破坏”。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在面对老鼠精的时候,叫她“女菩萨”。弹幕:长得漂亮的叫女菩萨,长得丑的叫女施主。
    B.《红楼梦》中,薛姨妈满脸堆笑地走到贾母跟前下拜:“老太太,多年不见,还这么健朗,越发象老寿星了。”贾母伸手扶住薛姨妈笑着:“托福,托福。”弹幕:还雅思雅思呢,这一家都是要出国了。
    C.《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时,关羽并没有喝下曹操的热酒,而是说:“酒且放下,我去去就来。”说罢飞身上马。弹幕:上阵不喝酒,喝酒不上阵。
    D.《水浒传》中,《杨志卖刀》这集,刚刚开始,弹幕:本集又叫“杠精作死记”。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5)两则材料都在谈论弹幕文化,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茶馆(节选)
    老舍
          (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的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侯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三: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哼!
          王淑芬: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叫:李三!李三!)
          李三: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的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有删改)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表明李三懒惰、爱抱怨。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这句话指出了即使社会制度改革,人们依旧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B.选文中两次出现“后面又叫:‘李三!李三!’”,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茶馆事务多,与前文李三的抱怨相照应。
    C.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画外音。文中“远处隐隐有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D.“裕泰”的生存,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
    (3)在《茶馆》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4)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概括说明。

    组卷:4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早餐应该怎么吃?①        ?有学者认为,早餐不能喝粥,要喝牛奶。早餐作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顿饭,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建议,早餐应提供全天25%一30%的能量。粥里缺乏优质蛋白和植物中的维生素,让孩子喝一大碗粥,肚子就没有空间再装下鸡蛋、蔬菜、牛奶、肉类了。控制喝粥的量,多留点空间吃肉、蛋、奶、蔬菜这些营养更丰富的食物。
          一份合格的早餐应该是这样的:1.富含蛋白质,牛奶和鸡蛋这类食物富含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日常早餐可以是一个鸡蛋,200-250mL牛奶;2.②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实碳水化合物种类很多,如包子、面条、红薯等,日常注意粗粮和细粮相结合,主食控制在80一100g;3.有新鲜蔬果,③        ,蔬菜水果不仅能为机体提供维生素,还可提供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新鲜蔬菜至少二选一,摄入150-200g比较适宜。
          清晨,一顿富含营养而味道清淡的早餐,是你我健康的选择。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泥腿子专家”袁隆平走进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C.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
    D.一位企业家说:“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组卷:3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②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孟子》)      ③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宋•程颢)      上述三则材料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你综合材料的意思,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文体明确,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