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福建省龙岩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理学作为心性之学,其成熟与完善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除“祖宗尊右儒术……所以宠绥之者甚备”这个有宋以来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之外,书院讲学始终是理学发生发展、不断成熟的直接载体与动力。
          淳熙六年十月,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于知南康军任上兴复白鹿洞书院。正如吕祖谦为此而作的《白鹿洞书院记》所言:“国初……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先往往依山林及闲旷以讲授,大师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睢阳开北宋书院大师讲学风气之先,并培养出了范仲淹、富弼、晏殊、石介等重臣与学术人才,其中石介为理学之先驱;嵩阳书院为二程兄弟讲学之所;岳麓与白鹿洞在北宋时于学术、人才两个方面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到了南宋,岳麓有朱熹、张栻先后主讲,白鹿洞则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本人亲自操办。由此可看出,吕祖谦“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的标准就是大师讲学与相关学术。换句话说,从北宋睢阳、嵩阳到南宋的岳麓特别是白鹿洞,睢阳为理学之苗头,嵩阳为理学之正式登场!前面还有周敦颐之濂溪书堂,一直到白鹿洞的朱子集大成,是一条连绵不绝的历史线索。
          北宋时,借助书院讲学,“罻江之学”“荆公新学”“蜀学”“关学”“濂学”“洛学”等学派相继并起。与“洛学”矛盾最大的“荆公新学”自熙宁起便成为朝廷、学界之显学,而前者则处于在朝式微与在野艰难的境地(但未放弃传播)。但是,王荆公在朝得势时未重视通过办书院讲学这一途径传播其学,即使下野后也是如此,因此,荆公之学在建炎后便逐渐淡出了。反过来,而游酢、杨时、谢良佐这些理学家们正是抓住了书院这一传播学术与培养人才的价值,所以,其命脉不绝如缕。
          到了南宋,内忧外患交困,更需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并稳固对“庶民”的统治。这时,理学经历数十年的经验积累,以派别的形式日益顽强地发展起来。南宋各派理学与北宋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更加自觉地抓住了书院这个载体、这个传播工具。“众多学者大都十分注意广聚生徒,建立精舍、书院、书堂……两浙、江东、江西、湖南、福建、四川,书院的兴起,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朱熹应当讲是这种潮流中的佼佼者。
          朱子兴复白鹿洞书院这一举措,是理学这一学派多年流传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使朱子多年夙愿付诸实施,既符合其本人思想、行动发展逻辑,也合乎时代潮流。朱熹把“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当作白鹿洞书院的主要使命,强调书院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敬敷五教”以明“先王之道”;与此密切相关的学规的主要功能并非“禁防”,而是从大处着眼,力求将“穷理”与“笃行”紧密结合于书院生徒的日常生活当中,教之理之当然而行之必然,以期最终达到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摘编自李劲松《论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渊源及其教学改革》)材料二
          理学与书院的关系极为密切。程朱办学讲学,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书院的创办,由此播下绵延千年的书院文化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中国历代书院志》载:“书院始于唐而盛于宋。”从时代先后和地理学视域看,与二程相关的书院较早出现在北宋和北方,即如嘉祐元年“二程讲经于(开封)繁塔之左”和程颢于治平四年任晋城县令建晋城书院(又称“程颢书院”),其后二程主要创建和讲学于洛阳周边的程氏书院、嵩阳书院等六所书院。当然北宋时南方也已建有书院,如景佑年间范仲淹知严州事创建了钓台书院,与朱熹相关的瀛山书院前身“双桂书堂”亦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宋时南方书院空前繁盛,朱熹所创办的沧州精舍(后诏赐“考亭书院”)和讲学之地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鹅湖书院等更是名声赫赫。据著名史学家方彦寿《朱熹书院与门人考》,朱熹一生与67所书院有关。可以说,两宋时期,书院文化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进一步看,正是教育、学术、书院的一体化,开创了自宋以后一种独特的讲授传播途径,同时也将书院文化播撒到了社会各阶层和民间百姓之中,直接影响到各地乡俗民风的经义化育。例如晋城书院是北宋治平年间程颢所建最早讲学之所,一般被认为是“理学之源”,也是程颢早期教育实践之地。清康熙四十五年版《泽州府志》曾载:“宋治平四年,明道先生来令晋城,建乡校七十二处,社学数十所。”据后世统计,由于程颢兴教办学所产生的影响,晋城自两宋至其后的数百年间,泽州5县就有进士及第者二三百名。朱熹创办的考亭书院(位于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朱子在此讲学授徒八年,群贤毕至,包括其时已闻名的门人弟子蔡元定、黄干、叶味道、蔡沈、郑南升、郭叔云等一大批学人,某种意义上成为南宋之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并形成以朱子为代表的考亭学派。而这些人在学成返乡后也纷纷创建书院,由此将古代书院建设推向高峰,带给各地深远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侯文宜《地理学视城下的程朱理学及其书院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睢阳开北宋书院大师讲学风气之先,为理学之苗头,晋城书院是程颢早期教育实践之地,一般被认为是“理学之源”。
    B.从时代先后和地理学视域看,与二程相关的书院较早出现在北宋和北方,而与朱熹相关的书院都出现在南宋与南方。
    C.宋开创了教育、学术、书院的一体化讲授传播途径,书院文化对乡俗民风的经义化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理学完善可从两宋书院发展中找到历史脉络,只是南宋各派理学较北宋更加自觉地抓住了书院这个载体、传播工具。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发生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其直接载体与动力始终是书院,这里大师云集,生徒广聚,讲学传道。
    B.北宋时,作为朝廷、学界显学的“荆公新学”最终没落,是因为王荆公失势导致无法借助书院来加以传播。
    C.以有大师讲学与相关学术作为评判标准,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把嵩阳、岳麓、睢阳及白鹿洞列为四大书院。
    D.为了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思想问题,实现书院的最高教育目标,朱熹强调学生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出书院价值的一项是
     

    A.王夫之、魏源、曾国藩、何叔衡、蔡和森等都从岳麓书院走出。
    B.吕祖谦在鹅湖书院主持了中国思想史上首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
    C.嵩阳书院与北宋初其他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不同,建于繁华闹市。
    D.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宋代书院的发展特点。

    组卷:8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修车人老王
    苏沧桑
          要是有人说,这个城市某条街、某条巷、某处人行道的路牙是属于哪一个公民的,那肯定被人笑话。
          这城市里,怎么会有东西是属于哪个人的呢?就连空气,据说都可以拿来卖了。
          但在修车人老王的眼里,我这块人行道的路牙,就是他的。几乎每天晚上六点半后,只要天气还过得去,尤其是夏天,他都会来,把小凳子往路边一支,把工具箱一摆,脚后跟就蹬到了我身上。
          二十年了,天天如此,于是,我比路旁边的路牙都矮了一截,硬是被他深深踩进了水泥里。
          这个城市的春夏秋冬很明显,每个季节都很短,季节像走马灯似的走,人们像走马灯似的走,偏偏他不走。
          老王修自行车,免费。
          骑车人先是不相信,再是感谢,留下一个微笑,走了。
          他图什么?就是一个微笑。他有这个手艺,这是他的价值。在单位里,他算不上优秀,不好不坏。但他觉得,有他没他,一样的。
          只有修车的时候,他埋着头,什么都不想,手里只有链条、钢圈、轮胎、气门,那些不听话的零件,仿佛和他的手有缘分,三下两下,就变得乖乖的。然后,那些期待的眼神,都变成了如释重负的感激的眼神。有时,抽烟的人会递给他一支烟。他夹在耳朵上,没活时,再拿下来点上。烟雾里,他觉得,有一种异常的满足。
          不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好。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匪夷所思。每天都去免费给人修车,还搭上零件钱,疯了,可不是疯了?哪有一下班吃完晚饭就出去修车的,而且还是义务修。妻子不理解他,也曾经吵吵闹闹。有一天,小姐妹说,你老公是不是跟人家好了?妻子想,他每天忙着修车,倒是没空也没心思跟别人好,随便什么时候找,都能在那个路边找到他,也算是一种安全感吧?总比找不到好吧?由他去吧!
          下雪的时候,他不想出去。可是下雪的时候,路人最容易把自行车摔了。咬咬牙,他还是出去,冻得发抖受不了了再回家。
          那些骑车人的脸,和他一样平常,和他家里人一样平常
          慢慢地,自行车越来越高级了。
          慢慢地,自行车变成统一借的那种,自己家的越来越少了。
          然而,他也慢慢老了。
          他脚后跟蹬上我这块路牙时,我看到他分明嫌弃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无法相信,我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而我也嫌弃地看了他一眼,我只不过像他嘴里的缺牙豁口罢了。
          那天,报纸上登了一个新闻,说有一个男人,趁着夜深人静,往马路上撒黑心钉,扎人家轮胎,然后自己开了个修自行车的小摊,修补轮胎赚钱。那个男人已年过半百,都当上爷爷了,其实是丢了保安的工作,骗家里人说自己去上班了,可没收入,上有老下有小,一直腰疼也不敢去医院看,医院动不动就全套检查。日子总得过,怎么办?就去帮路人修自行车,可是,现在哪有那么多自行车好修啊。于是,他想出了这馊主意。
          报纸上详细描述了他“种钉子”的方法,吸铁石,自制锥子,502胶水,老虎钳子,把钉子都“种”到路上,朝天,轮胎一扎一个准。每当人们来他摊上修车,都会骂哪个缺德鬼干的。他默默听着,觉得他们骂的那个人很可恶,那个人不是人。修车的人没零钱,他也就不收了,碰到有孩子摔疼了在哭的,他就先帮他们修车。
          报纸上说,这个男人被抓时,哭了。不是因为被抓哭,而是委屈。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做了坏事,心里却委屈。
          派出所的人说,这个男人,是这几年来第一个因为黑心钉被拘留的。
          老王坐在路边,脚蹬在我身上,他又看了一眼报纸上这则消息,抬起头,似乎默默想了一会儿,然后收拾起摊子,推着自行车,走了。
          他的影子在路灯下忽长忽短。他似乎回过来看了我一眼,似乎又没有,然后,整个巷子只留下他那辆旧自行车链条的回声,嗒嗒,嗒嗒。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我想,老王不来了,报纸上说的那个修车人,生意大概会好一些吧。
    (选自散文集《守梦人》)文本二:
          2012年,我开始着手《守梦人》的采访、创作。创作初期,我克服着羞怯和拘谨,一次次打扰他们,通过面对面采访、查阅资料、电话聊天、亲历现场等形式,试图一次次走近他们的内心。我试图讲述我生命中遇到的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是我熟悉的亲人朋友,或者是各行各业的陌生人。写他们的困顿、纠结、迷茫、恐惧、疼痛……他们的善良、守信、宽容、仁义、担当……还有梦想。
          2014年冬,我完成了这部历时两年多的非虚构文本。我笔下的这些人,都是真的,这些人的“梦”,也是真的。
          我所理解的文学,剖析鞭挞人性恶是深刻,记录传达人性美,亦是深刻。这些美,我放大给谁看,谁就会接受暗示,他(她)的一切会因此更美——这就是我写下这些平凡人的故事的最初想法。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非虚构文学创作,写人,写故事,却运用了自己擅长的散文语言和思辨色彩,希望能最大程度地、细腻地、淋漓尽致地探视笔下人物的灵魂世界,触摸他们的脉动与心跳。
    (选自《守梦人》“序言”“后记”、葛一敏访谈苏沧桑《从一条河抵达大海》)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老王的妻子及认识他的人不理解老王坚持免费甚至贴钱修车的做法,这反衬了老王“二十年的坚守”的难能可贵。
    B.文章最后叙写“路牙”的心理“报纸上说的那个修车人,生意大概会好一些吧”,直接点明了老王不再修车的真正原因。
    C.文章虽然是散文却具有小说的意味,叙事有波澜,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丰满,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D.文章与杨绛的散文《老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善良真诚,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意。
    (2)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内涵丰富而深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脸”的平常,意在说骑车人与老王及其家人一样都是忙于生活的普通人,老王本无义务冒雪挨冻帮他们修车。
    B.由骑车人的“脸”联想到老王、老王的家人,意在表明老王把骑车人当成自家人,把他们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
    C.这句话从路牙的心理角度来写,叙述语言质朴平实,言简意丰而耐人寻味,抒情直接而浓郁,显得别致动人。
    D.这句话紧承前文内容,含蓄地解释了老王下雪天不畏严寒坚持出门修车的深层原因,表现了老王善良的人性美。
    (3)“非虚构文学创作”是近年来散文写作界掀起的新的写作潮流。请结合文本二,概括“非虚构散文”的主要特征。
    (4)文本一从“路牙”这个“物”的角度来叙述“老王”的故事,请简要谈谈这样处理的好处。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期间,福建社会各界可通过新媒体平台祭拜。在北京八宝山,寄思卡片、寄思花等水溶性纸祭祀品亮相,安全环保。河北、辽宁等地发布的文明条例中,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社区共祭、撰写悼文等具有传统文化寓意的活动形式,扩充了当代文明祭祀的内涵。四川眉山还将尝试引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技术,创新记忆保存、VR祭扫等服务,呈现新的殡葬服务面貌。
          据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由于缺乏必要规范和监管,         ;有人恶搞给活人建网墓,有些平台收费套路多,甚至借名人、烈士“吸金”。相比传统祭祀,新生的网络祭祀,无疑是一种更为绿色的祭祀方式。但          ,乃至乱象丛生,不仅          ,也难以满足人们清明慎终追远的祭祀需求,其中更有侵害个人合法权益的法律风险。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对当今“清明祭扫”出现与传统祭扫不同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写出你的观点及评论要点。

    组卷:6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1993年7月,一艘名为“银河号”的货轮因美方切断该船的GPS,导致迷失方向,无路可走,在海上漂了22天。
          2020年6月,北斗卫星完成了全球组网。从此,我国获得独立自主和快速有效的定位手段,在卫星导航技术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长汀一中1988届毕业生王飞雪,高中时期就立志从军报国,一生情系北斗不求名利,终成北斗导航事业国家队主将。
    材料二
          习近平: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及未来,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校团委书记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科技月活动中,面向全体同学,作一次国旗下讲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