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广西来宾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6 3:0:1

一、积累(21分)

  • 1.阅读回答问题。
    (一)瞻大国之风范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他们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锐不可,时常把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打得如潮水般kuì (  )退,最终把抗美援朝战争打成了美国人眼中“最寒冷的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他们身上彰显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精神万古长青。
    (1)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锐不可
     

    ②kuì
     
    退
    (2)以上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二)展国人之担当      视死如归,征战关山重。弹雨枪林,疆场血花红。无欲无求,深把功名藏。殚精竭虑,终将初心守。浩瀚的苍穹绝不会忘记您们的奉献,历史的丰碑将永远镌刻您们的姓名。您们一腔为民奋斗的热血,化作五星红旗最鲜艳的底色。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殚精竭虑
     

    ②浩瀚
     

    (三)追时代之梦想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是其桥梁;目标不会自动抵达,实干才能看见远方。实干是共产党人浴血奋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精神;实干是中国人民白手起家、改造山河的行动……“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梦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选择了实干就等于选择了责任和担当。
    (4)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现要将文段(三)中画横线的句子化为对联,请你从以下句子中选出恰当的一组,按上下联顺序,将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绘百年画卷
    ②奋楫笃行逐梦想
    ③应立鸿鹄高远志
    ④脚踏实地创未来
    ⑤续千秋伟业
    ⑥先行砥砺勤苦功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您们一腔为民奋斗的热血,化作五星红旗最鲜艳的底色。
    B.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
    C.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他们身上彰显的爱国主义情怀、大无畏精神万古长青。
    D.梦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选择了实干就等于选择了责任和担当。
    (四)赏国土之绝美(6)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诗情画意。览不尽祖国的大好河山,赏不完先贤的名篇佳句。根据提示,完成古诗文积累。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王维 《使至塞上》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奇特雄浑壮美的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李白 《③
     
    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崔颢 《黄鹤楼》 对仗工整,描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答谢中书书》 从视觉角度极写山之高,水之净。
     

     

    组卷:9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3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自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华民族成功解放。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之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②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的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她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寄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③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更没被困难吓倒。母亲还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④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到: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贵的财产。
          ⑤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⑥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材料二】

    【材料三】
          陈玉蓉,55岁,是一位来自湖北武汉的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叶海滨在13岁那年被确诊患有肝豆状核变性,这种肝病可能导致死亡。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当晚她就开始了减肥之旅。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夹块肉送到嘴边又放下。她每天坚持暴走10公里,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的。”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陈玉蓉的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戒,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1)【材料一】在平凡的叙述中,也穿插着议论和抒情,以下对【材料一】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年之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是记叙,语言朴实,字里行间表达着“我”对母亲的牵挂和惦念。
    B.“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一句以总结性的叙述,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C.“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一句深沉的抒情,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哀悼之情。
    D.“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到: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贵的财产。”这是一句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2)下列选项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这一句情感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及“子欲养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B.作者反复写“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真挚的感恩、深沉的爱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C.【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讲的都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儿女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都是赞美母亲教子有方。
    D.回忆录,是一种文学体裁,要求真实可靠,不可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材料一】就是这样写作的。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谈谈母爱的伟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组卷:7引用:1难度:0.5

三、综合(10分)

  • 6.为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加强对同学们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班级召开“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拟写红色新闻】昨天,全班同学参与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实践活动,你们小组写了一篇新闻稿,还缺少一个标题,请你根据新闻内容,拟写一个20字以内的新闻标题。
    ________
          2023年9月30日是中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近日,光明中学组织全校师生前往光明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英雄坦克连连长、一等功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何思源为学生们讲课。何思源向全体学生讲述了英雄坦克连全体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故事,并嘱咐学生铭记历史,勤恳奋斗,认真学习,感恩并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在中心负责人和退役军人的带领下,全体学生走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默哀鞠躬,随后缓步绕行,瞻仰纪念碑并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2)【任务二:介绍红色人物】本学期“名著导读”推荐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红色人物。请你从下列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中与其相关的事件和性格特征,简要介绍该人物。
    人物:徐海东  彭德怀
    我向大家介绍的红色人物是
     
     

    (3)【任务三:弘扬长征精神】班主任给同学们讲述长征精神时,有的同学提出,如今生活幸福了,长征精神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了,没有必要学习长征精神。请你结合实际,对我们位同学的看法予以反驳。要求:80字以内,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组卷:7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50分)

  •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少年,我们的身边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点赞。
          请以“为他(她)点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