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三)
发布:2024/10/28 19: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播中,需要关注社会、项目本体、传承人、受教育对象等四个方面。把握好这四个方面,可以更有效促进非遗教育传播工作。
社会环境对非遗生存至关重要。大多数非遗项目都是群体拥有,因此在非遗教育和传播中,要重视对社群环境的阐释,研究非遗和生态的关系,有机整合社会文化资源。
对传承人的保护,一直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其目的在于让传承人向社会展示以民众生产生活为中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传承人积累了与项目相关的丰富知识,并具有继承和创新能力,在传承非遗方面积极性高,是非遗教育和传播领域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传承人影响力,使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教育责任,在传播过程中还能带动非遗项目保护,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具有可持续性。
受教育对象也是非遗教育中必须重点关注的维度,因为没有社会受众和群体基础,非遗就失去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兴趣维系是非遗教育的一大特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受众制定课程体系能够极大激发受众兴趣,使其乐于参与实践活动,可有效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我国非遗项目量大面广、情况多样,非遗教育常常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甚至跨机构进行。目前,我国的非遗教育在不同层面得以广泛开展,正是得益于多方良好的合作。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曾在2019年举办过一场以“国家级非遗--山西静乐剪纸”为主题的非遗教育展览,采用静态展览和剪纸教学同步进行的方式,每天安排传承人为中小学生现场教学,并配合剪纸类亲子绘本阅读,整个展期等同于一次剪纸现场培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播至关重要,而非遗教育和传播的实质就是以非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当下,推进此项工作需要更多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需要更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以传逆非遗内在价值、培养新生代传承人群和激发文化自觉意识。这是全社会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李珊珊《非遗教育该关注什么》) 材料二:
做好顶层科学设计是非遗教育突围解困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明确非遗教育在非遗保护中的关键作用。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非遗传承人推荐评选、非遗知识的宣传普及、非遗展演的组织开展、传承人进校园等环节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这与非遗教育的主要目的还存在一定差距。非遗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展示宣传、知识普及、技艺传承,使全体学生知,部分学生会,以此为专业技能的学生精。非遗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专业精通的非遗传承人。因此,非遗教育应该独立出来,并加以政策明确和制度强化。
其次,要明确非遗育主体和政策导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因此,做好非遗教育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非遗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什么?非遗教育的资金来源在哪里?这些问题不解决,非遗教育只能停留在热热闹闹的作秀,时间长了,后续传承人才匮乏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待更充分地承担非遗教育的主体责任。
最后,要调动跨界为量共同致力非遗教育。众所周知,非遗教育是跨界教育,教育、人社、文化、行业、财政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国家层面,必须秉持倾斜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宗旨,有针对性地制致策法规,让应该加盟非遗教育的各方明确各自责任义务,做到积极投入、主动服务。
(摘编自于日锦、张崇福《非遗教育:突破红火背后的困局》) 材料三: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曾采用访谈、问卷和现场考察等方法,对上海10个区的15所学校1500余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你以哪种方式参加非遗活动?”这一问题时,选择“参观场馆或者展览”的占59.22%,选择“参加体验活动”的占53.42%,选择“看电影或者电视”的占47.42%,而选择“阅读书报”和“边学边玩”的分别占38.13%、33.17%.这说明学生更多的是喜欢以互动体验式的方式参与非遗活动,这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十分吻合。而互动体验是数字技术的长项,且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更多人参与其中。00后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数字化对他们而言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们对网络、数字技术有天然的亲切感。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专业2014级学生田芳洲曾做过《剪纸在当代大学生中普及度调查分析》,其中有一个数据很能说明当代大学生是如何获取非遗信息的。该问卷通过网络发布,对国内部分大学生进行线上调查。诩查数据显示,选择“网络媒体”的占51.89%.可见,超过一半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非遗信息。网络媒体是大学生获取非遗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客户端的黏性加大,这种获取信息的习惯比例,或者说学生借助手机了解非遗的比例越来越高。
(摘编自陆建非、刘蕾《数字手段助力非遗教育进校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非遗教育和传播要重视社群环境和社会生态,有机整合社会文化资源,这是因为所有的非遗资源都具有明显的群众性。
B.开展非遗教育要使全体学生知,部分学生会,以此为专业技能的学生精,实现这一目标要靠顶层设计给予政策和制度保障。
C.中心任务不明确、资金来源无保障的非遗教育只是热热闹闹的作秀,这是非遗教育主管部门缺乏主体意识、不作为导致的后果。
D.00后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数字化对他们而言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网络媒体是他们获取非遗信息的重要渠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社会环境的研究,保护传承人的积极性,关注受教育对象的特点,设计优质的非遗项目,就能做好非遗教育和传播工作。
B.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的非遗教育主题展览,让非遗传承人与受教育对象充分互动,体现了兴趣维系,有效达到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C.非遗教育是跨界教育,学校是非遗教育主体,人社、文化、行业、财政等各界要在相关法律的指导下积极投入、主动服务。
D.互动体验最能激发中小学生参与非遗活动的热情,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也与数字技术打破时空局限的优势密切相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符合非遗教育活动要求的一项是
A.某市文化馆与市一中合作,邀请多门类的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们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并指导学生体验与操作。
B.某职业技术学校邀请国家级非遗刺绣传承人为全体学生开设非遗文化讲座,并指导刺绣专业学生练习针法技艺。
C.某市教育局举办抖空竹比赛,发动教师、学生及公众泛参与,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评委,媒体全程报道。
D.某校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要求每班出一期与京剧相关的板报,学唱一段京剧名段,并举办京剧名家图片展。
(4)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内容和论述方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非遗教育应该如何体现“以人为中心”?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组卷:11引用:7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与世隔绝
李娟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与世隔绝的角落了,连月亮之上都不再神秘。我们沙漠腹心的这个沙窝子与外界也一直保持着适当的联系。这一点从大家的日常交谈中就可看出……总有哪么多话题可聊!早也聊,晚也聊,一聊就没个完。说者声情并茂,闻者惊叹连连。肯定有外部的消息连续不断地进入这片荒野,才能维持这样的谈话嘛。
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牧羊时马上相逢的问候,其次是新什别克家那部无线座机电话。但是那个破电话几乎没啥信号,深更半夜才闪出一两格,打个电话得跟吵架一样大喊大叫:“……你能听见吗?我能听见!你说!你说!我能听见!你真的听不见吗?……”尽管如此,对这片荒野来说,已经足够了。
来到这里,一切安定下来,最重要的几项劳动也结束了。亲爱的加玛就该北上返回阿克哈拉照顾生病的奶奶了。可怎么回去呢?到哪儿找车呢?
牧场上的车统统都是三证全无的运营车,那样的车在荒野里若隐若现的沙子路上慢吞吞地,东倒西歪地爬啊爬啊,时速没法超过二十公里。只有偷偷上了乌河南岸的柏油路,才能陡然神气一下,开得飞快。可就连这样的车也是罕见的。终于有一天,居麻去北面的亲戚家帮忙挖地窝子,带回了一个消息,说有一辆车第二天将经过附近的牧场。于是加玛赶紧开始做准备。
所谓的“准备”主要是洗头。这令我很难理解。当时旱情严重,水非常珍贵,如果是为了洗给司机和其他乘客看的,这也太虚荣、太奢侈了吧?再一想,怎么能用“虚荣”这么简单的两个字来定义这件事呢。生活本来就够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而“尊严”须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哪怕就只在一名司机和两三名乘客面前体现短短几个小时的清洁和体面,也马虎不得啊。
于是加玛不但洗了头,还从头到脚整顿了一番。还打开上了锁的箱子,拆开一双新袜子换上。还坐下来打扮了整整一上午,抹了桂花头油(是的,都这年代了,牧场上的女人们仍习惯使用这种古老的化妆品),擦了粉底。光梳头发就梳了半个小时!
照我看来,有车的这个消息也未免太渺茫了些。不过是口耳相传的一则听闻,既没办法直接和司机联系、证实,也说不准会不会有啥意外和变动。但大家还是把它作为确凿的事实接受了。
这一天很冷。一大早,只有一行脚印在结满白霜的地面上踩出黑色的粪土,一线绵延,穿过整个沙窝子消失在沙丘顶端。头一天晚上就已经打包好了行李,隔壁萨依娜也过来给奶奶捎了一小包糖果。嫂子给奶奶捎了两条塞着马肋骨的马肠,一包煮熟的肉,两张冬宰时剥的羊皮。所有东西统统用一块白布包着。除此之外,嫂子还额外给了加玛几块比较贵的糖果,使她高兴得喊叫起来。
然后这姑娘又翻出一只小小的空钱包,敞开了伸向居麻--要钱。居麻立马给了一百块,更是令她大乐。她原计划是要五十块。另外居麻还给奶奶捎了五百块,是生活费和治病的钱。
戴帽子时,女儿手持两顶帽子郑重地向爸爸征求意见。居麻说雪青色那顶好看,于是她立刻端正地戴在头上,遮住额头。看着这么整齐、快乐的女儿,居麻微笑无语,卷着莫合烟耐心地等她收拾利落。比起体面的女儿,父亲非常灰暗,他还是穿着那双补丁叠补丁的大头鞋,破旧的外套皱皱巴巴。在兴奋的女儿面前,他显得失落而精神不振,却解释说昨夜没有睡好。
然后两人出门上马,居麻送她去遥远的路边(所谓“路”,只是荒野中的两道车轮印)等车。传闻中的那辆车大约会在今天中午时分经过附近的荒野。两人的马消失在北沙梁另一面的荒野深处,我站在沙丘上看了许久。
少了两个人,我和嫂子备感寂寞。我去萨依娜家帮着绣花,下午两点才回家。结果回家推门一看,父女俩正围着矮桌吃肉……他们说,在路边等了四个小时,冻得实在受不了,只好回来了。看来车要么远远未到,要么早就走过了。
晚上,给奶奶捎的钱以及给加玛的零花钱又统统收了回去。虽然说好等出发时再给,但加玛还是很不乐意。我也觉得很奇怪,干嘛要收回去呢?怕她乱花吗?问题是这荒野里到哪儿花钱去?
又过了几天,通过电话(之前一个多星期没信号……得到一个稳妥的消息:有一辆小货车会前往旱情严重的北面牧场送冰,并于当天返回乌河一带。于是父女俩决定赶去那边的亲戚家坐等车来。
于是又一轮告别开始了。隔壁又过来表达了一遍对奶奶的问候。嫂子又开始打包给奶奶捎带的物什。居麻重新给钱,重新算账,这次又多给了二十块,还额外抓了一小把零钱。加玛喜滋滋地数了又数,反复感慨:“这么多啊,这么多钱啊……”
这回还是一大早起来,长时间梳头发、抹头油、打粉底、别头花。程序一个也不能少。当父女俩骑马的身影再一次消失在沙丘背后,我还在幻想:等到傍晚,门一开,两人又笑嘻嘻地回来了。
可这一次真的走了。居麻第二天中午才回来,向我们形容了那车的样子,说他一直看着车完全消失了才转身回家。嫂子又仔细地问了一些细节。然后夫妻俩长时间陷入沉默之中。
加玛走了,像一百个人走了!我们多寂寞啊。从此夜晚更漫长寂静。
(节选自《冬牧场》,有删改)【注】2010年,李娟加入《人民文学》杂志社的“非虚构写作计划”,跟随哈萨克族牧民居麻一家在游牧民族的冬牧场里生活了3个多月,写成《冬牧场》一书。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旱情严重、水资源宝贵,加玛也要在出发前洗头,这不是奢侈和虚荣,而是为了体现清洁和体面,维护生命尊严。
B.文章详细描写加玛的行李,写出居麻一家对出行的重视、对女儿的关爱,也展现出其家庭、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
C.第一次出发返回后,居麻夫妻担心加玛乱花钱,就把给加玛的零花钱统统收了回去,这体现出居麻家生活的拮据。
D.文章写离别后“我”的幻想、居麻夫妻的沉默以及漫长寂静的夜晚等,意在表现对加玛的思念和牧场生活的寂寞。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肯定有外部的消息连续不断地进入这片荒野”运用反语,调侃冬牧场与外界沟通不畅,富有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B.文章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牧场上的车,交代冬牧场的交通不便,暗示等车的艰难,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C.文章中打扮体面、兴奋的女儿与穿着破旧、失落的父亲形成对比,传神地勾勒出人物形象,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特征。
D.文章多以细节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如居麻“卷着莫合烟”耐心等待女儿收拾利落,这一细节含蓄地写出深沉的父爱。
(3)如何理解题目“与世隔绝”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4)《冬牧场》是李娟“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作品之一,“非虚构写作”被称为小说、散文、戏剧之外的“第四类写作”,其突出特点是故事真实和叙事精彩,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组卷:25引用:6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常吃素,好养肚”其实有着科学的道理。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热衷“吃素”的现代人更多地将素食锁定为蔬菜与水果,他们相信,①______。
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方面的确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②______。
尽管大多数蔬菜所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都要优于水果,但水果中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含量和比蔬菜丰富;并且水果中的芳香物质、香豆素等植物化学物质也是蔬菜无可比拟的,而它们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再者,大多数水果是可以直接吃的,一般不需要加热,所以它的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的影响,营养素损失也少;因此,③______。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处不超过10个字。组卷:12引用:4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9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