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3年同步练习卷(21)
发布:2024/8/31 9:0:8
一、选择题
-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哪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
组卷:289引用:5难度:0.7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86引用:2难度:0.8
三、文言文阅读
-
7.阅读回答问题。
(甲)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乙)文原题是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薄暮冥冥 日薄西山 B.去国怀乡 相去悬殊 C.风烟俱净 万籁俱寂 D.千转不穷 理屈词穷
①春和景明
②宠辱偕忘
③猛浪若奔
④互相轩邈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甲)文出自《岳阳楼记》,题目是“岳阳楼记”,原文中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请分析作者的用意。组卷:6引用:2难度:0.5 -
8.(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B.属引凄异(延长)
C.风烟俱净(干净)
D.负势竞上(向上)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
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C.则素湍绿潭/蝉则千转不穷
D.不以疾也/静以修身
(3)对选文句子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星星和月亮。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山峦)背靠着地势争着向上,相互向高处和远处延伸。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经常忙于事务的人,看见这样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从不同季节分别着墨,构成了一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B.甲文中,作者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冬春,晴初霜旦,分别写了三峡的清幽美、奔放美、和凄婉美。
C.乙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D.乙文中,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逐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组卷:12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