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吉林省白山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发布:2024/12/4 0:0:1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茫茫宇宙,我们从哪里来?宇宙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地球的星球也演化出生命?因为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探索成就,三名科学家分享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2019年10月8日发布公报说: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来自美国的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获奖。今年的获奖者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许多科学先驱都曾预言,满天繁星中,一定有许多恒星也拥有绕它们旋转的行星。然而那些行星距地球太过遥远,所反射的光又太过微弱,想要“看”到它们并不容易。
直到1995年,马约尔和奎洛兹基于恒星会因行星引力变化而产生微小摆动的理论,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行星。这颗距离我们约50光年外的行星被命名为“飞马座51b”。有人认为这颗行星的发现为人类寻找宇宙中的伙伴带来了新希望;也有人称马约尔和奎洛兹为“新世界的发现者”。
得益于各类观测技术的突飞猛进,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在银河系发现的行星数量已超过4000颗。各种各样的新天体仍在不断被发现,其大小、形状、轨道之丰富令人难以置信,它们挑战了我们对行星系统的已有认识。根据现有的数据估算,在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可能有110亿颗。这样看来,我们或许最终能够找到答案来回答那个永恒的问题--远方,是否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人类还有一个永恒命题就是“从哪里来”。大约140亿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之初是炙热而密实的。自那以后,宇宙开始不断扩张、变冷。大爆炸约40万年以后,宇宙开始变得“透明”,光线得以穿梭其中。就在这早期辐射中,记录着关于宇宙诞生和演化的秘密。为了描述宇宙从婴儿时期到成年时期的演化规律,宇宙学家们建立了一套模型,叫做标准宇宙学模型。比如:宇宙中有多少物质?每种物质的成分占多少?……这些问题,标准宇宙学模型有可能全都知道。在这个模型中,许多科学家都作出了贡献。其中,皮布尔斯是活着的人中,贡献最大的一个。
皮布尔斯不断完善他提出的理论框架,最终帮助塑造了我们对于大爆炸以来宇宙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认知。正是以皮布尔斯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奠定的基础,让宇宙学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并迎来了长达50年的“黄金时代”。
利用皮布尔斯创建的理论工具和运算方法,可以推算出,宇宙中95%都是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而我们通常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5%.如今,暗物质被认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了解暗物质才有机会深入认识浩瀚宇宙及其起源。因此,全球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暗物质,并启动了许多相关大型实验项目,如阿尔法磁谱仪、大型强子对撞机等。2015年升空的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也被寄予厚望。中国“悟空”项目团队近日公布的第二批科学成果,有助于“捕捉”暗物质。
古往今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下,因为我们试图希望通过了解宇宙,来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此次获奖,皮布尔斯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宇宙的演化历程,而马约尔和奎洛兹,通过观测的方式帮助我们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系外行星的世界,让我们在太阳系之外看到了地球的影子。感谢他们,推进了人类所能认知的疆域,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宇宙!
(摘编自新华网《寻找地球“近亲”解码宇宙“成长日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及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B.太阳系外有无数颗行星,但他们因为距离地球太过遥远,反射光又太过微弱,长久以来,无法被我们发现。
C.标准宇宙学模型是记录和描述宇宙诞生过程和演化规律的宇宙学理论模型。
D.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数量巨大,但它们很难被发现,这是现在科学家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揭晓了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并叙述了他们取得的具体成果,阐述了这些成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层叙述了“寻找地球近亲”及“解码宇宙成长日记”两部分内容。
C.文章不仅阐明了三位获奖科学家的具体研究成果,还在叙述中突显了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暗物质研究领域极其重要的地位。
D.文章以事实为论据,证明了三位获奖科学家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他们的获奖实至名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马座51b”最终宣布被发现是基于行星引力会使恒星产生微小摆动的理论。
B.全球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暗物质,并启动了许多相关大型实验项目,了解暗物质,才有机会深入认识浩瀚宇宙及其起源。
C.在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大约有110亿颗。这样看来,我们或许最终能够找到回答“远方,是否存在其他生命”这个问题的答案。
D.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这一切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组卷:14引用:4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跨越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89引用:28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绣 花
琦君
绣花,是母亲自认为最拿手、也最喜欢的一门手艺。她常常说:“眼看一朵朵的鲜花,在蓝缎子上,月白缎子上开放出来,心里真舒坦,仿佛自己脸上的皱纹都看不出来了。”
母亲说话竟是这般有文艺气息。其实她除了跟外公念过《三字经》《百家姓》,还会背有限的几首《千家诗》之外,实在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她形容起事物来,总是妙不可言。有一次,她边绣花儿边自言自语地说:“把厨房事儿忙完了,不捉点晨光绣绣花岂不可惜。”“捉”字说得多妙?她又说:“不过绣花总是愈绣愈觉得屋子里冷冷清清的,连绣花针掉在地板上的声音都听得见呢。”我顽皮地问:“妈妈,那样细的绣花针,掉在地板上,会叮当一声响吗?”母亲没有回答。坐在边上拨着念珠陪母亲的姑婆笑笑说:“你一个九岁的小东西,哪里懂?”
看母亲绣花,我也吵着要绣。姑婆就会找块彩色绸子,剪成一只鞋面,用浆糊和纸贴得硬硬的,穿了丝线教我绣。可是我一抽丝线,就会打结。姑婆总是说:“慢慢来,绣花要耐着性子。这是姑娘家第一要紧的。”母亲也不时伸过头来看我几眼说:“绣得蛮好的。把绣花学会了,将来出嫁就不会给婆婆嫌五个指头并在一起的了。”我噘起嘴说:“我才不要有个婆婆管呢。我将来要文明结婚。我不要穿平底绣花鞋,我要穿最新式的织锦缎的高跟鞋。”对于闻名已久的“杭州织锦缎”与“高跟鞋”,我真是做梦都常常梦见呢。
母亲绣花的时间,多半在吃过中饭以后,下午烧“接力”(“接力”是家乡话,烧给长工吃的点心,接一下力的意思)以前;晚上呢,都在厨房洗刷完毕以后,就着摇曳的菜油灯绣花,那时我往往已上床呼呼入梦了。
白天绣花,母亲偶而会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我就问“妈妈,五叔婆都睡午觉,您为什么不睡?”母亲说:“没听说早起三朝抵一春吗?多少事儿要做,哪里还睡午觉呢?”我又说:“看您眼皮搭拉下来,都要用灯草来撑了(这也是母亲最爱说的形容词)。睡眼朦胧的,绣出的花儿就不漂亮了。”母亲说:“你放心,我从小绣花绣到大,摸黑都会绣出朵朵鲜花来呢。”她把手里已经绣好两朵的梅花,伸得远远的,眯着眼儿横看竖看,非常满意的样子。我一看,真是好鲜活、好漂亮啊。
母亲的绣花手艺是村子里闻名的。村子里若有姑娘出嫁,都会来向母亲讨花样,请她教导她们配丝线颜色,告诉她们应该用几号的丝线等等。母亲都一一仔细地指点她们:梅花要淡、海棠花要鲜、牡丹花要艳。着针时都要从花心向外绣,里深外浅。叶子也是一样,浓浓浅浅的,看去才有远远近近,母亲不是个会画画的艺术家,可是竟然懂得现代的所谓“透视”与“立体感”呢。
后来我念中学以后,念到两句词:“换雨移花浓淡改,开心芳草浅深难。”仔细体味着,岂不正是母亲绣花时的心情?我就写信给母亲,把这两句词抄给她,并用白话详细给她解释。她自己不会写回信,是托二叔给我写的。信里说:“你抄的两句诗真好,二叔念起来,音调愈听愈好听,我真是好喜欢。可惜自己从小没好好念书,不会读诗读词。以后你若是读到像这样好的句子,捉摸着是我喜欢的,就给我抄来,细细解说一下。二叔一念出调子来,我就会记住的。”
二叔在信末附一笔说:“你母亲把这两句词翻来覆去地念,还听她边做事边哼呢。我觉得你母亲的心情,真是比‘换雨移花’还恍惚。她开心的,又岂是芳草呢?”
读着信,想起母亲低头默默绣花时的神情,想想她连绣花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的那份刻骨的寂寞,不由得心头阵阵酸楚。我究竟已长大,懂得母亲的心了。原应当时刻在母亲身边,陪她谈心解闷的,却为了求学不得不远离她而去。我只有多多给她写信,以解她的远念,但又不忍再抄那样感伤的句子,触发她的心事。
真是“人生识字忧患始”,我宁愿母亲重温她少女时代轻松的小调:“阿姐埠头洗脚纱,脚纱漂起水花花……”那样或许多少还可以使她忘忧解愁于一时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叙写母亲绣花之事,刻画了她勤劳手巧、温婉热情的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思念之情。
B.母亲说话有文艺气息,喜欢听好诗好句。不过,她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求知的束缚。
C.母亲绣花的手艺精湛,选图妙丽,布色讲究。虽然她并不懂艺术原理,但她讲究美、创造美的能力令人赞叹。
D.随着年龄增大,“我”慢慢懂得母亲的心。“我”只有多多写信,才可能稍稍宽解母亲对远方孩子的牵心挂念。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本文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15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下面五句应用文稿的片段,在语体方面都有不妥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
(1)鄙人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现随寄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文学院的垂青。(自荐信)
(2)3月18日上午8点将在文化馆举行新书签售活动,特邀请您和夫人光临,届时将惠赠新书一本。(邀请函)
(3)兹介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赵敏同学前往你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以接洽为荷。(介绍信)
(4)进入小区的车辆要按指示标志开,不要为一己之便损坏草坪和排水管道等配套设施。(物业管理委员会通告)
(5)敬请广大文艺爱好者不吝赐稿。对大家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评选,择优发表。(征稿启事)组卷:19引用:1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张潮)
②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③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⑤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朱熹)
对于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么,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请在以上句子中任选三个,以“我看读书”为中心,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8引用:1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