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短文二篇》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10/31 6:0:2
一、填空题
-
1.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组卷:20引用:1难度:0.8 -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组卷:82引用:3难度:0.9
四、文言文阅读
-
6.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的《三峡》)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选自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清:回清倒影 清流见底 B.自: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 C.绝:绝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见:不见曦月 清流见底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一】文采用
(4)两文都提到了“猿鸣”,各有什么作用?组卷:492引用:5难度:0.6 -
7.课外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因起彷徨
人问其故
(2)翻译。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4)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组卷:6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