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灯笼》2020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11/25 6:30:1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组卷:114引用:2难度:0.8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034引用:5难度:0.9
  •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890引用:4难度:0.9
  • 4.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35引用:4难度:0.9

四、现代文阅读

  •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1)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结合选文第二段内容分析,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组卷:44引用:4难度:0.9
  •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
    (2)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联系全文,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与态度。

    组卷:44引用:2难度:0.9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