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2课 石钟山记》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12/9 17:30:3
一、基础运用层
-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1引用:3难度:0.8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8引用:9难度:0.9
一、基础运用层
-
8.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
(1)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
(2)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组卷:1引用:5难度:0.7
二、阅读提升层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嶻嶪③蓊郁,时有佳气,如海蜃然。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台,盖屯戍旧址也。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④,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⑤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节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守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嶻嶪(jié yè):山高峻的样子。④浮白引满:斟满酒一口气喝完。⑤武:半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
B.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
C.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
D.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蜃即海市蜃楼,简称蜃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故称。
B.丁亥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的纪年方式。
C.屯戍的意思是屯田和驻防。明代军事制度,卫所的军士大部分屯田以备军饷,小部分驻防。
D.子厚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他先被贬到柳州,后又被贬到永州,曾写过介绍柳州和永州山水的文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势高峻,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取道辽阳上山。
B.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
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
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②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
(5)文中的“千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组卷:4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