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苏北四市高三(上)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

发布:2025/1/2 17:3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细化。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文艺生态与产业经济协同效应,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进入新境界。
          文艺创造、文化传承常常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如果没有元明清市民社会的繁盛,我们今天很可能看不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等文学经典。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使我们更有能力、更加自觉地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借助现代传播力量,诗词雅韵融入中国人时尚生活。越来越多蕴含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派的文艺新作问世,以文字、声音、影像、多媒体全息等方式生动呈现并广泛传播。
          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能量,文化产业已经发展为许多发达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日益凸显,文艺经典不断被重新品牌化和产权化。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各类改编再创作层出不穷。亿万“用户”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与文艺创造的主体,其作用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日益凸显。亲情孝道、田园风光、中华美食、文房四宝等通过喜闻乐见的网络短视频深入人心。
          当前,在做好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的公共保障基础上,我国正积极发挥文化与经济协同效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同时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建立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行稳致远的长效机制。
          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市场效能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强大动能。这些年,市场机制在激活文化创造活力方面成效显著。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经过创新转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赢得人们青睐。《典籍里的中国》打通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一开播便好评如潮。《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传统神话及其改编作品的故事和人物基础上,运用当代电影叙事手法与科技手段,创造性地传达成长与亲情主题,收获40多亿元票房,为传统文化题材开发打开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在开放竞争环境下,只有充分释放市场效能,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的种子才能大面积落地生根,进而牢牢占据文化阵地。
          在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过程中,锤炼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足以影响世界的文化艺术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样的理念对于我们的文化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具有深厚民族传统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在国际上更受欢迎,由“西游”题材、“三国”故事等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是中国文化内容在国际上最有市场价值的品类之一。从产业角度来讲,在本国具有良好市场效益的产业往往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文化产品充分满足人民需求才能赢得更多受众,经过国内市场充分检验进而获得国际市场青睐。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整合国内国际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提升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将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摘编自魏鹏举《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材料二: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十大报告为中国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时代特征鲜明。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发挥引导民众思想和价值的重要作用,让人们通过文化产品消费,体悟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和积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精神力量。以更加丰富多样高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厚文化基础。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在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造出更多既反映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又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内涵,同时也为广大民众带去更多新的审美体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我们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定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坚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黄永林《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等元明清的文学经典的创作常常与当时市民社会的繁盛、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伴而行。
    B.由“西游”“三国”等文学经典改编的文化产品,成为中国文化内容在国际上最有市场价值的品类的事实,充分体现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理念。
    C.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具有发挥引导民众思想和价值的重要作用,民众如果能体悟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社会就可以获得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和精神力量。
    D.我们只要坚持以创意为能量,坚定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就可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以此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前者论证手法更丰富,除了运用引用论证,还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B.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虽然都涉及理论阐述,但前者的论证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句式更加灵活多变。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后者更侧重于论述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化创新,但后者更侧重于对文化创新主体、内涵及路径的理论阐释。
    (3)下列案例中,不属于“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激活文化创造活力”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3.0》通过挖掘原作的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等多种高科技互动艺术,构筑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体验。
    B.近期“长江口二号”古船被使用“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完整打捞出水,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C.山东泗水举办的“胜日寻芳”赏花季活动,融合清明踏青郊游的传统习俗和当地地域特色,展现乡村旅游“乡土风情”与现代生活“国潮时尚”的融合共生。
    D.《唐宫夜宴》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审美风姿的同时,感受中华历史和文化。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材料一提及《典籍里的中国》一播出便好评如潮,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组卷:14引用:7难度:0.5
  • 2.阅读,回答问题。
    文本一:
    小菜一碟
    赵文辉
          今天又是一个重霾天气,压得人喘不上气来。他们在等一个人,给饭馆供应木耳的那个东北人。
          俩人都没有吃早餐,大伟给丽菊冲了一碗鸡蛋水,丽菊根本没有心情碰它,水慢慢地变凉,变凉。饭馆里空空荡荡,明天,这里的一切就不属于他们了。
          俩人是从农村来的八零后,能在城里安个家,成了他们朴素而热烈的愿望。他俩在同一个饭店打工,非常优秀。大伟英气逼人又舍得吃苦,从配菜工干到厨师长,丽菊从收银员到大堂经理,付出了常人无法付出的辛苦。三十岁那年,他俩用全部积蓄和借款开了一家小店,主营私房菜和鸡汁面,还起了一个特别亲切的店名“小菜一碟”。大伟的拿手菜——百年老汤鱼锁住了很多客人的胃,加上丽菊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人脉,“小菜一碟”开业后出奇地火爆。他们像编制绳索般严谨地还清了最后一分钱,并在开店的第三个年头分期付款买下一个一百一十八平的单元房。
          就在他们计划购买一辆哈弗小型越野车时,丽菊一个在秦皇岛发展的闺蜜找上门来,执意带她去见识一下自己的事业。丽菊去了一趟秦皇岛,立即被那种热血沸腾的赚钱方式迷住了。先是说服大伟把节余全部拿出来,后来又动用了材料款,再后来就身不由己地借了高利贷。秦皇岛半年,她收获了两件事:一次小型车祸造成的挥鞭式头疼,另外就是刷新了对闺蜜的认识——所谓闺蜜,就是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倾家荡产的人。最后,他们不得不把住了不到一年的房子卖掉,同时把“小菜一碟”转让给了一个“觊觎已久”的同行。这个同行没有趁火打劫,出了一个不菲的价格,交接期限也很宽容。
          签过转让合同,他们开始退还客人寄存的酒水和发放出去的充值卡,供货商的欠款更是头等大事。他们不打算逃避,转让费根本不够支付这些欠款,剩余的他们重新打了欠条,然后认真地摁下自己的指头印。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木耳商去东北订购木耳,他在微信里回复今天一定来,还说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告诉他们。虽然囊中空空,还是决定等到最后。他们非常留恋这里的一切,转让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再踏进“小菜一碟”。
          一整天俩人都在打扫收拾饭馆,终于结束了,大伟摘下裹在头上的毛巾,俩人坐下来喝水,丽菊额头冒着细密的汗珠,她把脖子上那条货真价实的千足金项链摘下来。大伟一阵惊慌:“不,不!”他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丽菊装着没看见:“等将来有钱了,你再给我买。”接下来丽菊迅速转移了话题,谈起了那个木耳商。
          木耳商是一个完全不像东北人的东北人,清瘦单薄,双眸明亮,每次来送货,过完秤拿到收条就走,他活得不声不响。即便是那一次月结,他把几张欠条都丢了也没着急。那是饭店给供货商的唯一凭证。不像那个粮油供货商,长了一副亵渎神明的模样,丢过一张欠条仿佛天塌了一样跑来找他们。这一回又是第一个跑来要账,一分钱的欠条都不让打。那次丽菊和大伟翻看存根后就把木耳商的账结了,从此后他们就成了朋友。
          暮色一点点加重,整个城市街道开始变幻,准备融入黑夜之中。丽菊头又开始疼了,好像有根铁丝在脑袋里搅动一样。她把十根手指头插进头发里,使劲揪拽。她让大伟去药店买复方羊角颗粒,她决定加大剂量。大伟出门时差点跟一个人撞上,木耳商一脸倦容地站在他们面前。
          木耳商端起桌子上的水就喝,水珠顺着下巴滴下来。放下水杯掏出香烟,抽出一根递向大伟,又抽出一根,捏一下海绵嘴,往嘴里送。鼻孔冒出第一批烟雾后,他开始说话了:“我刚从老家回来,今年木耳丰收了,品相好价格也不贵,我订购的数量是往年的双倍。”也许这就是他在微信里说的重要消息了。丽菊给他续上水,请他坐下来。木耳商又开了口:“我需要帮手,要是你们不嫌弃的话……”这时,木耳商抬起低垂的眼睛,面孔大大张开了,现出了一个男人的全部诚意。丽菊面对这个木讷、诚实、不善于花言巧语的东北人感到很踏实,她轻轻叹了一口气。大伟愣在那里,点燃的火柴燃疼了他的手指。
          木耳商等待着他们的答复。“小菜一碟”出现了从来没有的寂静,只有门帘被风掀动的声音。
          最后,大伟和丽菊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他们决定还去干老本行,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那个傍晚却因木耳商的到来突然明媚起来。头突然不疼了,丽菊的手指从头发里抽了出来,她的头发很黑,像是上过漆似的。她去洗了洗手,开始张罗“小菜一碟”的最后一场酒宴。
          一瓶“牛二”被木耳商拧开口,咕嘟咕嘟倒进了两只酒碗里。
    (有删改)文本二:
          赵文辉以平实的文字以及沉稳的叙事,描写豫北乡镇的人物世情,表现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百态,展现小人物的善美情怀,文笔细腻传神,真实而有意蕴。生活面广阔,叙事能力强,现实中的人情世故跃然纸上。作品场景丰富,生动亲切,文风朴素,用独特的视野,地域性的语言表达和塑造人物个性。
    ——第九届小小说金麻雀奖颁奖词(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丽菊没有喝大伟冲的鸡蛋水,主要是小店易主的变故使她内心充满了悲凉和沉重。
    B.丽菊收获了对闺蜜的新认识,小说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表达了对诈骗行径的控诉。
    C.木耳商丢欠条而不着急,既表现了他对大伟夫妇的信任,也衬托了大伟夫妇的厚道。
    D.丽菊的头突然不疼了,既是对前文情节的呼应,也象征了丽菊与命运抗争的最终胜利。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重霾天气”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暗示了夫妻俩生活处境艰难。
    B.小说中大伟的勤俭持家、老实本分与丽菊的贪图利益、急功近利形成鲜明的对比。
    C.“点燃的火柴燃疼了他的手指”这一细节写出大伟听到木耳商建议时的惊讶和感动。
    D.小说采用留白式的结尾,耐人寻味,激发读者想象,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小说主题。
    (3)小说的标题“小菜一碟”有多层意蕴,请简要说明。
    (4)文本二中用“展现小人物的善美情怀”“叙事能力强”来评价赵文辉的小说创作,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

    组卷:21引用:8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回答问题。
          通常人们认为食品添加剂是近现代的产物,是舶来品,其实。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中国人就开始用酵母中的转化酶酿酒;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卤水”点豆腐,卤水实质上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属于食品凝固剂。
          那么,?简而言之,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丰富了食品种类,还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食品多元化的需求。
          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零添加”,但他们不知道,。比如中国人的膳食铁摄入量常常不足,尤其是孕产妇和发育中的青少年,缺铁现象比较普遍,可以适当吃一些铁强化酱油。其实,无论用不用、用哪种、用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就不会危害健康,在安全性上也没有差异。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个粮食出口国禁止粮食出口,联合国表示疫情可能引发“粮食危机”。
    B.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组卷:26引用:9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城市证明了人类具有恢宏的想象力,证实了人类具有以最深远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能力;有人却认为,乡村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头,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人类对乡村拥有特殊的感情。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