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功过格,是记录并度量“功”“过”的格册簿子,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功与过、善与恶,本为主观抽象的概念,很难进行度量,功过格则通过一定形式将其量化,使之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的道德实践需求。这既是中国人的创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用价值理性”的一种体现。
功过格在实践层面,以具体的行动指南直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属于操作性、针对性很强的善书。从具体操作来看,它不仅构建了“以过除功”“以功折过”的运行机制,而且对年终进行功过核算(“比”)作了精巧的设计,从目标群体来看,为方便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乃至不同性别的人接受、奉行,功过格发展出种种内容极具针对性的条目,如“过律”中的“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那些充溢其中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特色。也因此,任何功过格都离不开功过善恶的计算与度量。有学者指出:“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并有这种指导书的国家,除中国外大概再也没有其他国家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善书的功过格一方面宣扬传统道德规范,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一方面呈现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体现了伦理价值与道德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是功过格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也是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而判别功过厘定善恶的价值标准就是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主的传统伦理道德。值得一提的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过格条目能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世情风貌。
儒家的思想理念是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民间价值观念的影响深远至今。功过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传播与道德实践工具,恰恰可以为儒家道德教化所用。例如,一旦某人的善行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就要在功过格里给他“记上一功”。需要指出的是,功过格之所以称“功过格”而不称“善恶格”,应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有关。倘若将人的行为直接以“善”“恶”断之,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与尖锐;如以“功”“过”代之,则其表达便趋于委婉含蓄。
作为一种善书,功过格的思想根源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观念和功德积累(功过相抵)传统。事实上,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观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易经》里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鼓励和告诫。汉代衍生出天地神灵监督人们的善恶行为并予以报应的理论,这种思想在后世的道教经典中多有体现。佛教大行于中国后,其“因果报应”观念在民间社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价值理念。功过格之所以被中国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是因为有善恶报应观念为其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
功过格虽然源于道教,但得以盛行并产生广泛影响则得益于儒释道三家注重教化的价值导向及合力推动,它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取材于林志鹏《功过格的伦理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价值理性”,因此中国人创建了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道德实践需求的功过格。
B.“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条目,往往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色彩。
C.“功过格”比“善恶格”的称谓更易于被感受和理解,这促使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颇为盛行。
D.先秦时期就形成的善恶报应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为功过格被中国社会奉行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提出了核心概念,既交代了“功过格”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点,又使接下来的论述有了明确的起点。
B.文章通过对“功过格”和“善恶格”两种善书的名称的对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
C.文章引用了与“功过格”内容或评价有关的词句,论述了“功过格”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
D.文章关于“功过格”的论述涉及儒释道三家有关情况,显示了取材有针对性的特点和倡导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与过善与恶量化后,就能与“以过除功”“以功折过”的运行机制、“比”的核算设计结合起来。
B.《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鼓励和告诫,体现了对善恶报应的认可。
C.功过格里被“记上一功”,会鼓励入们多有善行;若被“记了一过”,也会告诫人们迟早必遭报应。
D.体现儒释道注重教化价值导向的功过格,对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仍有积极意义。组卷:9引用:7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计划,绕月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并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嫦娥工程”按计划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探测器,都属于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又分为“绕”“落”“回”三步。
其中“绕”为第一期。首先实现卫星绕月飞行探测。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在于研制和发射能够探测月球的卫星,为后续工作铺路。绕月时可利用很多仪器对月球拍照、观测。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便圆满完成了第一期“绕月”使命。
“落”为第二期。目标是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这也是我国航天器首次降落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
“回”为第三期。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嫦娥五号”任务就是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以“嫦娥工程”为代表的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实现了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7月26日)材料二: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11月24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25日“嫦娥五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28日“嫦娥五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29日“嫦娥五号”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30日“嫦娥五号”合体顺利分离。12月1日“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2日4时,“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2日22时,“嫦娥五号”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6日5时,“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6日“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8日6时59分,“嫦娥五号”上升器受控离轨,7时30分左右降落在预定落点。“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12月11日)材料三: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指出,“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做出贡献,“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嫦娥五号”任务的完成对于中国开启月球与深空探测新征程、建设航天强国有着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7日)【相关链接】
我国探月计划“绕”“落”“回”三步对应设计的3颗卫星一、三、五号,分别具有备份卫星二、四、六号,用来预防因突发事件而可能导致的计划拖延。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完成了“落”的任务,它的备份卫星“嫦娥四号”便无需重复相同任务,而需要承担其他任务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是“嫦娥工程”的第一颗绕月卫星,2007年它圆满地完成了第一期的“绕月”使命。
B.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我国航天器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的首次降落。
C.在先后完成发射、人轨落月、采样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环节后,嫦娥五号才带样返回地球。
D.“嫦娥五号”的任务是在月球进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工程迄今为止最复杂、技术跨度最大的一次任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又分为“绕”“落”“回”三步。
B.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上月球,标志着中国“无人月球探测”第三步的收官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C.“嫦娥五号”探月,既是一场地月往返的漫长马拉松,也是一场从地面发射、月球着陆到采样封装、载人返回的接力赛。
D.“嫦娥五号”“回”的完成,意味着未来“嫦娥”将不再是只带着仪器,而是直接带着人与月亮再次相逢。
(3)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嫦娥五号”任务完成有哪些方面的意义。组卷:5引用:6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疯头
邓刚
我一直盯着老疯头的身影消失、胜利的信心油然而生。但我实在是累得不行,更不行的是我感觉要冻死了。深秋的气候,海水还是保持着夏天的余温,但一浮出水面,就感到比水里冷多了。我坐在礁尖上,不知哆嗦了多长时间,等我不哆嗦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半个身子已经浸到水里,也就是说潮水涨上来,将礁石彻底盖住了。我的气力也有些恢复了,于是我再次下水,突然就发现海水暗淡无光,这才吃了一惊,原来太阳滑到西边天上了。这么说我已在水里和礁石上拼了大半天了,怪不得老疯头打熬不住,这老东西一大早就扯着嗓门跑出来与我拼命,肯定一整天没吃一口饭。
当我弄明白自己在水里泡了这么长时间时,精神就有点儿垮了,头昏眼花肚子空,简直要死在海里,岸边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看来老疯头回去吃饭了。当看到几只海鸟欢叫着在岸边飞来蹦去我的心才真正放稳--有人的岸边,海鸟是决不靠前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岸边游,游到水浅处,装海参的网兜显出沉重来,弄得我几乎站立不起来。不过,我很兴奋,终于战胜这个可恨的老疯头,把海参保住了!等明天到海碰子队伍中,我能光彩万分地吹牛了!
出了水,失去浮力的身子干脆就散了架。我吭哧吭哧地拖着一网兜海参,在海滩上蹒跚。这海参实在是太多太重,海碰子从来没有这么多的收获。猛地,我前面的一块礁石活动起来,并唰地立起--天哪,老疯头!我做梦也想不到这老东西还有如此狡猾的鬼点子,只见他面目狰狞地朝我扑来,那两只浑浊的老眼竟然闪出光亮,像见到猎物的饿鹰。
此时,我不知哪来的力气,一手提着鸭蹼,一手拽着网兜,掉头就往海里跑。我完全不顾一切,发了疯似的奔命。谁知老疯头比我还发疯,他那野猪蹄子般的脚掌呱唧呱唧地跺着水花,你都能清楚地听到牡蛎壳被他踩折的咔嚓声。有一阵子,老疯头几乎碰到了我的脊背。
情况非常危急,离深水还差一段距离时,我实在跑不动了。但愤怒使我暴涨出一股蛮力,我陡地把一网兜海参举过头顶。大喝一声抛出去,那沉甸甸的海参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扑通一声跌进浪涛里。
当我再次浸泡到水里时,老疯头不叫骂了,他只是惊愕地望着我,这老东西大概认定我能死在水里。我连看也不看他,坚定地抱着装满海参的网兜,心下咬定,就是死在水里也不再上当。
再一次泡进冰冷的海水里,不是原来的滋味儿了,我老觉得自己迷迷糊糊地要睡觉,也许我睡过去一会儿--因为我睁开眼睛时,四周漆黑一片,原来天黑了。我想活动一下四肢,却突然不会动弹,怎么使劲也动不了。一阵恐惧涌进我的脑海,我大概要死了,可能我已经死了。四周实在是太黑太黑,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黑的海、这么黑的夜,看来我这次是死定了。
我的姿势肯定很滑稽,四肢死死地缠抱着网兜,像一只章鱼。但我无论怎样也改变不了姿势,手脚就像用胶水粘在网兜上面,与肉乎乎的海参融合在一起。我的喉咙突地一阵痉挛。原来我的嘴碰到了网兜里面的海参,肉乎乎的海参透过网孔摩挲着我的嘴唇,让我产生了强烈的食欲,连喉头也迫不及待地动弹。看样子我现在还活着,因为我强烈地想要吃什么。我就势咬了一口海参,差点儿把网兜线咬断。那滋味就像嚼又苦又咸又腥的硬胶皮,而且怎么嚼也嚼不烂。几口海参下肚,我有了些活气,手脚四肢有些松动。与此同时我想起了老疯头,不知这个可恨的老东西还在不在岸边。我扫视着黑乎乎的岸,静听着浪花撞击礁石的响声,判断自己离岸边的距离。可是我的耳朵不那么灵了,四面八方都轰响着模模糊糊的涛声。我越听越茫然,竟弄不清岸在哪边。
就在这时,岸边的礁石丛里亮起一束火光,金红色的火舌在暗夜里格外耀眼。我浑身僵滞的血液被火光猛地点燃了,开始热乎乎地流动。不用说,这是老疯头点燃的柴火,不是他还能是谁呢?但此时不但我的骨架松垮下来,连我的精神也散了架。因为我强烈地感到那火堆在向我招手,就像沙漠中即将渴死的人看见清泉,即使清泉中有一条毒蛇,也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最终,我绝对像狗那样四腿爬动,不知为什么仍没扔掉装满海参的网兜,但上岸时没爬两步就瘫倒在泥水里。老疯头走过来,把我扶到火堆旁,然后他又回去拖那包海参。
一挨近火堆,我就浑身颤抖不止,冰冷的凉气从全身的汗毛孔里往外钻,我恨不得钻进火里去烧自己的肉。那火堆烧得正旺,火苗欢快地舞动跳跃,我的血脉烤得真正串通了。
我恢复了元气,像个俘虏那样,等着老疯头发配。因为此时我不但没有反抗的力气,连反抗的想法也没有了。
万万想不到,这老东西看也不看我,更没看我那装满海参的网兜,只是给火堆加了一把柴枝,竟然像朗诵诗歌那样感叹道--我活了快一辈子,没见过你这么犟的人!
老疯头把最后的“人”字咬得格外狠。然后,便转身走了一绝对地走了。
我就这么一直坐在火堆旁,一直坐到最后一束火星熄灭。
注:节选自《老疯头》,有删改。在文化大革命时,“我”本想趁管理混乱去偷捕水产公司的海货,可是在海湾我遇到了水产公司的看管员老疯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刻画了一个尽职尽责的老疯头,但对他的直接描写并不多,大量笔墨都在描写环境和“我”的心理状态。
B.小说语言富有个性,并有韵味,比如“那火堆烧得正旺,火苗欢快地舞动跳跃,我的血脉烤得真正串通了”。
C.当“我”再次浸泡到水里时,老疯头“惊愕”地望着“我”,因为他本以为能抓到“我”,却没想到“我”奔跑得如此之快。
D.小说心理描写突出,“我”由充满胜利的信心到愤怒到恐惧到精神散了架和完全缴械,心态起伏与情节发展基本一致。
(2)小说结尾写老疯头没有拿走“我”的海参,而是“转身走了”,你认为这样的结尾合理吗?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有人评价邓刚的小说为“海味”小说,“浓郁的地域文化风貌和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形象”是邓刚小说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看法。组卷:21引用:4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阅读下面的内容,给“凡尔赛文学”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洁、连贯,不超过60个字。
最近一段时间,凡尔赛文学很火。被称为“凡尔赛大师”的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回忆起自己的十八岁时说“没什么值得回忆的,也就是保送北大了吧……”在被问到“你二十多岁时,最令你发愁的事情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最发愁的就是我怎么才能平庸一点呢?”用主持人何炅的话总结,就是“用最低调的话做最高调的炫耀”。一般来说,凡尔赛文学具备以下特征:
①凡尔赛文学通常采用第三人称或自问自答的方式;
②凡尔赛文学采用先抑后扬、明贬暗褒的技巧;
③凡尔赛文学是社交网络流行语;
④凡尔赛文学的实质是不经意地向外界透露出自身强烈的优越感。组卷:10引用:1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今年新春最时髦的祝福语是:2020,“鼠”实不易;2021,“牛”转乾坤。人们用诙谐的语气表达了对农历鼠年的感慨,对农历牛年的期盼。
材料二:
中国古今吟咏牛的诗文有很多。比如,“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比如,“勿言老牛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比如,“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其实,牛生启人生,人生亦牛生。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依据材料,自定立意,给你的好友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思考。
要求:格式规范,书信中不得出现校名和人名,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9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