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2023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9/22 2:0:8
一、基础知识
-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环滁 翼然 林霏 岩穴 huì 明酒洌 山肴 野sù 阴翳 yì 饮少辄醉 宴hān gōngchóu 组卷:96引用:2难度:0.9 -
2.古今异义。
(1)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
今义:
(2)四时之景不同
古义:
今义:组卷:68引用:3难度:0.6 -
3.文言句式。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组卷:40引用:2难度:0.7
二、文言文阅读
-
8.阅读课文《醉翁亭记》2~4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临溪而渔渔:
②颓然乎其间者乎:
③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3)选文第1段描写山间的美景,先写
(4)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组卷:79引用:2难度:0.7 -
9.体裁:游记
作者:曾巩
选篇理由:同为游记,《醉翁亭记》里,欧阳修描述了琅琊山的风光,以及滁人游、太守宴等画面,展示了一幅清平盛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醒心亭记》中,曾巩描写欧阳修与宾客在丰乐亭游玩的景象,并借此分析了欧阳修的人生理想。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安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咦!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水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⑦而无为⑧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选自曾巩⑨《醒心亭记》,有删改)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径直,直接。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⑦优游:悠然自得。⑧无为:无为清静。⑨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下列选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B.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C.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D.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2)句子翻译。
①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水之间矣。
②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3)曾巩说:“公之乐,吾能言之。”请联系文本,分析“公之乐”的内涵。组卷:32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