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
    B.梦游天姥/吟留别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梦游天姥吟/留别
    (2)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3)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组卷:44引用:2难度:0.7

二、情景默写

  • 2.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通过赤城山和五岳侧面展现天姥山高大的句子是“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谢灵运住处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写山泉声音震耳欲聋的句子是“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又回到现实的句子:“
     
     
    。”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气急剧变化,黑云压天,仿佛要下雨的句子是“
     
    ”,写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的句子是“
     
    ”。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相似的消极情绪流露的诗句:“
     
     
    。”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逝的句子:“
     
     
    。”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的句子:“
     
     
    。”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
     
     
    。”
    (1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天姥山洞外熊吼龙鸣的恐怖景象的诗句:“
     
     
    。”
    (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
     
     
    。”

    组卷:54引用:4难度:0.9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
     
     
    ”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短暂。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
     
     
    ”两句诗揭示主旨,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

    组卷:177引用:5难度:0.9
  •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3)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极写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4)杜甫在《登高》中用“
     
     
    ”两句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今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5)《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6)《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感激作歌行”的原因,在文中被凝练成千古流传的两句诗“
     
     
    ”。

    组卷:9引用:2难度:0.9
  • 5.默写。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
    (2)杜甫《登高》一诗中,“
     
     
    ”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组卷:124引用:2难度:0.9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
     
     
    ”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
    ②杜甫《登高》中“
     
     
    ”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沉郁顿挫。
    ③《赤壁赋》中,苏轼认为,造化所为,非吾所有,不可强求,“
     
     
    ”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尽情享用。

    组卷:96引用:4难度:0.8
  • 7.理解课文与默写。
    (1)A.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
     
     
    ”。
    B.《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诗是“
     
     
    ”。
    (2)A.诗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B.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3)A.诗人用“
     
     
    ”两句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富家子弟争相打赏的情景。
    B.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4)诗中写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
     
     
     
     
    ”。
    (5)诗中借月和江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6)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本诗中的“
     
     
    ”。
    (7)A.“
     
     
    ”是全诗的主旨句,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B.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C.诗人由琵琶女生活的不幸,联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两人同病相怜,于是唱出了“
     
     
    ”的心声。
    (8)诗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9)“
     
     
    ”两句描写了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的环境。
    (10)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诗中“
     
     
    ”两句表现出诗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
    (1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人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13)写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并承诺为她谱写歌词的诗句是“
     
     
    ”。
    (14)琵琶女面对诗人的再次邀请,作出的回应是“
     
     
    ”。
    (15)在琵琶女最后一次演奏结束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9
  • 8.理解课文与默写。
    (1)A.诗中由高到低,借“猿”“鸟”等意象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B.“
     
     
    ”两句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鸣等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
    (2)A.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
     
     
    ”。
    B.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而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C.诗中用神来之笔描写秋色的凄冷和长江的气势宏大,显示了诗人出神入化之笔力的两句是“
     
     
    ”。
    (3)A.杜甫一生漂泊,晚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即“
     
     
    ”。
    B.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4)诗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组卷:30引用:3难度:0.8
  • 9.理解课文与默写。
    (1)A.诗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B.诗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2)“
     
    ”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了铺垫。
    (3)A.诗中写离别在即,惨然伤情,茫茫的江水浸着一轮冷月,迷蒙的夜景更给离别涂上一层愁色的句子是“
     
     
    ”。
    B.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借“月”这个意象抒发离别之情。
    (4)诗人第一次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诗句是“
     
     
    ”。
    (5)诗中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
    (6)诗中表现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7)诗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8)“
     
     
    ”两句概述性地描绘琵琶女借弹奏琵琶抒发自己内心“不得志”的情感。
    (9)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姿态的一句是“
     
    ”。
    (10)“
     
     
    ”两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指法和弹奏的乐曲,正面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1)诗中用比喻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其中表现乐声沉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乐声轻细特点的句子是“
     
    ”。
    (12)“
     
     
    ”两句运用声音的类比联想,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
    (13)诗人运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难”的两种音乐意境的句子是“
     
     
    ”。
    (14)A.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和《琵琶行》中“
     
     
     
     
    ”四句表达了一样的意思。
    B.诗中诗人用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乐声虽停却余韵无穷的音乐境界的句子是“
     
     
    ”。
    (15)A.诗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
    B.诗中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
     
     
    ”。
    (16)诗中描写乐声停止如撕裂绸帛的两句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9

三、句子默写

  •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2)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组卷:86引用:3难度:0.9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熊咆龙吟殷岩泉,
     
    。(《梦游天姥吟留别》)
    (4)羽扇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5)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6)
     
    ,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
    (7)师者,所以
     
    。(《师说》)
    (8)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诗经•子衿》中原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语句是:
     
    。悠悠我心。(《短歌行》)

    组卷:57引用:2难度:0.9

九、古代诗歌阅读

  • 3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实在
    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青冥浩荡不见底 青冥:清澈的湖水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之梦吴越 因:依据
    D.惊起而长嗟 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迷花倚石忽已 暝:昏暗
    (2)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所绘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大部分描绘了梦幻中自己游天姥山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意在寄托自己的一种理想。
    C.诗人借用幻想中的形象,表明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现实的官场生活格格不入,体现自己的志向高洁、清新脱俗的一面。
    D.诗人借助幻想中的形象,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的一种现实。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②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4)下列文体常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大历二年”中的“大历”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B.“迁”在古代称为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迁,如右迁。也指贬谪,放逐。
    C.《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短歌行》是一首古体诗,“歌”“行”“吟”都是古体诗。
    D.古汉语中的“明年”与现代汉语中的“明年”,古今意思是相同的,皆是指第二年。

    组卷:38引用:4难度:0.6
  • 3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颖师弹琴》起调轻柔细碎,音调缠绵婉转,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做比,让人联想到他们在切切私语、谈笑、倾诉。
    B.“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写声音舒缓、悠扬,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癫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C.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时,诗人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
    D.李诗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2)《琵琶行并序》中也描写了音乐,试比较《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并序》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组卷:76引用:4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