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尚西中学八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30 2:0:2

一、积累与运用

  •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4)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浩《游山西村》中既写景抒情又富含哲理的诗句是:
     
     

    (6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现出战胜一切困难,攀登人生顶峰的一句是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源远流长,底
     
    深厚、异彩纷呈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培育者思想的花朵,驱动者,精神的帆樯,引领着前进的航向,是我们自信的强大依托与丰
     
    源泉。

    组卷:51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03引用:3难度:0.9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忘》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刹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刹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刹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
    (2)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3)品析语言。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
    (4)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
    (6)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

    组卷:114引用:4难度:0.3

四、作文

  • 11.记忆天空群星灿烂,记忆枝头繁花似锦;记忆是陈年的老窖,记忆是经典的华章,记忆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曾经如花般灿烂的笑颜、曾经流淌温暖的画面、曾经深深忏悔的泪水……这一切都是难以磨灭的。
          请以“难以磨灭的记忆”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组卷:54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