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九大名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3月份)
发布:2024/12/4 22: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越来越满足于知识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调用,却忽视了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学习知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速成不得。
知识无价,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带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如何评价某部热门影视作品?中国传统颜色怎样应用到设计实践中?朗读技巧怎么练?网络平台上的知识问答区、内容打赏区及付费社群内,贴满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解答。世界著名古典音乐赏析、职场心理成长20课,诸如此类的音视频课程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制作。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今天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在数字时代呈现出新的面貌。
而今,知识付费作为一个话题被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免费知识已经铺天盖地,为何还要付费获取知识?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跟不上科技步伐,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共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
知识付费带来的首要改变,就是让随时随地学习和个性化知识需求得到满足。互联网上的知识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主打碎片化时间学习,所学内容更是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调查显示,目前最热门的知识付费品类是职业技能类,尤其是和时间管理、互联网技能相关的产品。除此以外,投资理财类、生活兴趣类、专业知识类也是用户购买较多的品类。对知识付费所代表的碎片化学习以及碎片化知识,有些人表示质疑。然而,科技的发展、媒介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日常的信息接受和知识学习难免碎片化。哪怕是碎片化的知识,对于我们提高知识更新频率、拓宽认知边界都有帮助。
目前知识付费平台普遍存在复购率低、完课率低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与平台的内容提供有关——畅销的知识付费产品不少都是功能性甚至是功利性的,存在将知识狭隘化、内容同质化的弊端;还折射出知识付费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究竟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为了获得一种关于知识的“体验”,抑或只是为了缓解知识焦虑而付费?知识付费,购买不等于获得,躺在收藏夹里的知识离内化为个人收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越来越满足于知识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调用,却忽视了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速成不得。“学而时习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的这些为学之道,今天品味起来,像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善意提醒。
知识付费是未来知识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知识创新源源不竭的动力。因此,面对开放性的时代,正确引导人们接受知识付费是未来知识发展的必然途径,相信在未来,知识付费将成为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人们也更加乐于接受知识付费。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催生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知识付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但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言,知识付费其中还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这是发展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国家的不断正确引导,知识付费是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也是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人民日报•知识付费成为知识服务新潮流》,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化时代,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呈现出新面貌。
B.让随时随地学习和个性化知识需求得到满足是知识付费带来的首要改变。
C.哪怕是碎片化的知识,对于我们提高知识更新频率、拓宽认知边界都有帮助,但仍有些人质疑知识付费所代表的碎片化学习以及碎片化知识。
D.知识付费已成为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人们也更加乐于接受知识付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潮流时,采用例证法,举出网络平台各种知识付费现象。
B.文章在论述知识付费带来的改变时,注重以调查结果和具体事例为依据,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C.文章引用“学而时习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在强调知识付费的不可行性。
D.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论述了知识付费兴盛及兴盛的原因,知识付费的利弊及发展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带来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
B.目前知识付费平台普遍存在复购率低、完课率低的问题主要是与平台的内容提供有关。
C.数字化时代,只要在知识付费平台付费就可以获得知识,将躺在收藏夹里的知识内化为个人收获。
D.虽然知识付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作者仍然肯定了其积极意义。组卷:10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1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火炬“飞扬”揭开了面纱。从表面看,火炬“飞扬”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在设计上,为了衬托北京即将成为奥运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飞扬”的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它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逐渐过渡到雪花图案,最后在顶端化身为飞扬的火焰。
不仅有漂亮的外观,“飞扬”的外壳也蕴含着“黑科技”。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副总经理黄翔宇说,火炬的点火系统全部包在外壳里面,从外面是看不到的。火炬的外壳采用了碳纤维材料,手感非常轻。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创新研究院总经理林生兵介绍说,碳纤维的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强度是钢的7至9倍。这次,研发团队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来做奥运火炬,堪称世界首创。
“冬奥组委给它的第一个评价就是轻,而且很牢固,随便怎么摔也摔不坏。另外一个就是,冬季火炬传递的时候天气很冷,传统金属材料手感不太好,复合材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避免这种很冰凉的感觉。”黄翔宇说。
由于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将在冬季低温环境中进行,“飞扬”采用氢作燃料,除了氢具有环保的特点,还因为氢燃料的特性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但氢气作燃料,燃烧温度就会高于800℃。因此,“飞扬”火炬外壳的研制,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摘编自新华社《冬奥火炬“飞扬”的科技“外衣”》2022年2月10日)材料二:
2月9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的北京冬奥场馆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林航说,在科技支撑冬奥方面,聚焦科技防疫、智慧服务、超高清显示等多个领域,强化前沿技术和科技产品运用,启用智慧场馆运营中心、设计科技冬奥应用场景,利用空间计算操作系统、导引服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科技项目,支撑赛事运行保障工作更精细、更高效、更便捷,凸显海淀冬奥服务保障“科技范”。
在北京冬奥会上,各类“黑科技”成为精准防疫的“利器”,助力做好疫情防控。林航说,围绕疫情防护,依托空间计算操作系统在海淀两个竞赛馆内构建感知网络,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社交距离进行实时计算分析,助力智能防疫排查;配发多体征感知设备,以高精度测温芯片感知佩戴者细微体温变化,对连续体征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预判是否存在疫情风险;部署大通量测温系统,实现快速无感测温与健康核验功能,用AI技术筑起科技抗“疫”的防线;对于潜在的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场所,应用公共空间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技术,快速实现新冠病毒的高灵敏检测,验证环境可靠性。
(摘编自科技日报《北京冬奥服务保障凸显“科技范”》2022年2月10日)
材料三:
开幕式上,冰立方缓缓被激光“雕刻”成晶莹璀璨的冰五环这一幕,让人直呼“神奇”。而这背后,其实是激光与3D视效的结合。流光溢彩的舞台与演员表演交相辉映,实时互动,也成了关注的焦点。而这来源于京东方集团(BOE)的8K超高清显示技术。据了解,此次开幕式的舞台地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整体面积达10393平方米,采用多个8K+级分辨率的画面融合技术,超大规模的光学校正算法可对每个显示画面进行像素点级的光学校正,可显示100000比1超高对比度、3840Hz超高刷新率、29900×15096超高分辨率的绚丽画面。
开幕式当晚最受瞩目的一幕,是巨型“雪花”形主火炬台闪耀着晶莹剔透的光芒缓缓升空,伴随圣火点亮,将整个开幕式气氛推向高潮。这一雪花形态主火炬台,其整体硬件支撑和软件系统,也都由京东方集团研发设计。据了解,主火炬台直径达14.89米,由96块小雪花形态和6块橄榄枝形态的LED双面屏创意组成,采用双面镂空设计,嵌有55万余颗LED灯珠,每一颗灯珠都由驱动芯片的单一信道独立控制。
8K是当前视频显示技术的最高标准。本次冬奥会期间,北京使用了8K技术直播开幕式及重要体育赛事,这是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8K技术进行赛事报道。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城市级8K播放体系,包括20块8K超高清大屏和200台大尺寸8K电视机,8K电视机分75英寸、110英寸两种。
(摘编自中国科学报《盘点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黑科技”2022年2月9日)(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衬托北京即将成为奥运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火炬“飞扬”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
B.研发团队主要考虑到氢燃料可以使火炬在极寒天气中使用的特性,因此最终确定“飞扬”采用氢作燃料。
C.经过研发团队的反复研究和实践,最终确定奥运火炬的制作材料使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堪称世界首创。
D.“飞扬”不仅有漂亮的外观,而且其外壳还蕴含着“黑科技”,外壳手感非常轻,而且能耐高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服务保障凸显“科技范”,覆盖防疫、服务、显示等多个领域。
B.各类“黑科技”成为精准防疫的“利器”,无疑为此次冬奥增添一抹亮色。
C.具有8K超高清显示技术的舞台成为此次冬奥会开幕式的主要关注点。
D.巨型“雪花”形主火炬台升空、点火,是开幕式当晚最受瞩目的一幕。
(3)三则材料都谈到北京冬奥会使用“黑科技”,但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组卷:3引用:1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花园茶会
[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这真是个让人称心如意的好天气,晴朗的天空没有一片云朵。清晨,花匠早早地起来修剪草坪,把草坪打扫干净。就像得到了天使的帮助,一夜之间,花园里上百朵玫瑰绽开了花苞,压得绿色的花枝弯曲下来。
“我们去花园看看吧,从后门出去,”劳拉对姐姐琼斯说,“我想知道凉棚搭好了没有。”
但是后门不能通过了,厨子和送蛋糕的人挡在那里。
“怎么了?”
“小姐,对面的斜坡下面有一些简陋的小房子,你知道吗?有个赶马车的小伙子住在那儿,他姓斯各特。今天早晨,牵引车把他的马吓着了,受了惊的马把他摔下来,他的头撞到了地上,没命了。”送蛋糕的人饶有兴致地讲着。
“他死了?”劳拉瞪大了眼睛。
“被抬起来的时候就死了,我到这里送蛋糕时,看见他们家的人正把他抬回去。他家里还有老婆和五个孩子。”
劳拉抓住琼斯的手臂,神色惊慌地说:“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给取消了呢?现在我就到楼上去和妈妈谈谈。”
希恩太太正在试她的新帽子。劳拉气喘吁吁地告诉了母亲那个不幸的消息。
“我们的茶会必须取消了,是吗?客人和乐队一来,就会被他们家听到,他们离我们太近了。”
劳拉没有想到母亲并不同意。“我的孩子,你应该合情合理地想一想。我们是在无意中知道这件事的。你回答我,如果那些小房子里有人生病死掉,我们不是也要照常过我们的生活吗?”
“妈妈,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太冷酷了?”
“宝贝儿!”希恩太太拿着那顶帽子走过来,劳拉还来不及阻止,她就把手里的帽子戴在劳拉头上了,“好孩子,这顶帽子你戴正合适,简直是给你做的。我戴着有些太年轻了。你自己好好看一看,你有多漂亮!”她把小镜子举到劳拉面前。
“不,妈妈!”劳拉没有妥协的意思,她把脸转到一边。
“劳拉,你这样就太让人失望了。”希恩太太冷冷地说。
“我实在不明白。”劳拉站起来走了,她回到自己的卧室。一进门,就在镜子里看到一个漂亮迷人的姑娘,头上那顶装饰着金色野菊花的黑色帽子上,有一条长长的黑丝绒带子垂下来。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这样好看。她疑惑了,难道母亲说的没错?可是她又好像看见那个带着一群小孩,把丈夫的尸体抬回家的不幸女人。她决定等园会结束后再去考虑这件事。
随后受到邀请的客人们都先后到来了。乐队开始演奏。仆人都从房子里出来,走到凉棚下。草坪上有很多的客人在悠闲地漫步,一群朋友欢聚在一起,相互拉手、亲吻,开心地笑,真是太愉快了!
“姑娘,这帽子可真合适!”
“劳拉,你今天怎么格外漂亮啊?简直像个西班牙女郎。”
这个美好的下午像鲜花一样,怒放之后又慢慢合上花瓣。
所有的客人都告辞了,希恩太太看见桌子上还有许多吃剩的蛋糕、点心和三明治,不吃掉都会变质的。她又有了一个出色的念头。“我们装个篮子,把这些完全是好好的食物送给那可怜人。不管怎样,孩子们可以大吃一顿了。你们同意吗?而且一定会有邻居去看她,这么多的现成的点心该多好。劳拉!”她高兴地要跳起来,“到贮藏室把那个最大的篮子拿来。”
“妈妈,我们这样做恐怕不太合适吧?”劳拉说。她想,那个女人会愿意接受这些吃剩的东西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到底怎么回事?”劳拉赶紧把篮子拿来。母亲把东西都塞到篮子里。“你给她送过去吧,就这样去,不必换衣服了。”
这时候天色已经发暗了,在一个喧闹的下午过后,傍晚变得一片寂静。
她横穿过街道,走进狭窄的小巷。她低着头加快了脚步,头上那顶有丝绒带子的大帽子真是引人注意,实在不该戴来!算了,既然已经来了。就是这里,到了,没错。
劳拉感到异常紧张,真希望马上离开这儿!她走过去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个穿着丧服的小个子女人出现在门口。女人说:“请进,小姐。”
“噢,不,”劳拉说,“我是来送东西的……”那个小个女人好像对她的话充耳不闻。“请走这边,小姐。”
劳拉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破旧、狭小、低矮的厨房,里面点着一盏冒烟的灯。火炉旁坐着一个女人。她的脸浮肿而红胀,眼睛和嘴唇都肿着,看上去很可怕。劳拉只盼望尽快离开这里。她又走到走廊里,推开门就向前走,没想到走进了卧室,尸体就放在这里。
一个年轻男人躺在那里,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他的头沉沉地陷在枕头里,眼睛安静地闭着,这双闭着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了。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些茶会,篮子,装饰着花边的裙子,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眼泪总是忍不住要流。她是不能一言不发就走开的,于是她大声地哭了一声,像一个小孩子。
“请原谅我这顶帽子。”她说。
她没有等小个子女人给她带路,自己摸索到门,走出去了。走到小巷口的时候她看到了劳瑞。
“你没事吧?妈妈很着急。”
“我没事。哦,劳瑞,我的哥哥!”她一下抓住他的手臂,紧紧地靠住他。“哥哥……”她抬头看着劳瑞,“你说,人生是不是——”她又说,“人生是不是——”可是,她又说不出来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希恩太太的一位穷苦的近邻由于偶然的事故不幸身亡,遗属悲恸欲绝,而她却在园中奏乐娱乐,大宴宾客,反映了希恩太太的自私和冷漠。
B.送蛋糕的人向劳拉姐妹饶有兴致地讲述斯各特的死,表现了他对斯各特死亡的深切同情。
C.故事以园会的准备工作开始,以劳拉对死者的探视结束。结尾处劳拉与哥哥劳瑞断断续续的对话,表明了斯各特之死对她内心的强烈冲击。
D.小说以一次花园茶会为中心展开情节,并不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借助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呈现主人公认识的变化过程。
(2)文中多次写到劳拉的帽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象征手法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很多短篇小说的一个突出的特色,请分析其在本文中的表现。组卷:12引用:1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①_____,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②_____。
遗憾的是,如今,③_____。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结合二、三段,说说现代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护萤火虫,使用一个条件关系复句。组卷:5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2021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说了这样的话:“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四者”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三者”或高度认同或争议不大,对于后“一者”却众说纷纭。
材料二:古人教育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倡导君子应有八雅,即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陶冶情操。这些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
教育目的之一是培养“优雅生活者”,读了以上材料,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认知?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体验及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5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