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联考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45分)
-
1.地幔柱是炙热地幔岩石的狭窄柱状体,能在地球表面形成火山活动的热点,有些地幔柱是从大洋板块中央的下面而不是板块交会带升上来的。图1为夏威夷岛下面的一个从太平洋板块中部升起来的地幔柱,当板块在地幔柱上面运动时,就形成了火山带。随着板块的运动,每一座火山就被从热点搬移开。图2为不同岛屿形成的时间,据此,完成1~2题。
下列关于夏威夷群岛叙述正确的是( )组卷:9引用:0难度:0.60 -
2.地幔柱是炙热地幔岩石的狭窄柱状体,能在地球表面形成火山活动的热点,有些地幔柱是从大洋板块中央的下面而不是板块交会带升上来的。图1为夏威夷岛下面的一个从太平洋板块中部升起来的地幔柱,当板块在地幔柱上面运动时,就形成了火山带。随着板块的运动,每一座火山就被从热点搬移开。图2为不同岛屿形成的时间,据此,完成1~2题。
根据图上信息可以推断太平洋板块向方向运动( )组卷:8引用:0难度:0.50 -
3.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空间上表现为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围与之联系紧密的外围区域的结合,反映城市功能区覆盖到的空间范围。其大小可作为判定城市大小的主要依据。如表为2010年东、中、西部各级都市区数量及人口比重变化表。据此,完成3~4题。
地区 都市区数量(个) 都市区人口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合计 较2000年增减 占全国都市区总人口比重(%) 与2000年变化(百分点) 占全国Ⅰ级
都市区人口比重(%)与2000年变化(百分点) 东部 13 11 22 20 66 +6 64.6 +3.7 84.7 -6.1 中部 1 7 12 22 42 +5 19.9 -3.6 4.4 -4.8 西部 2 7 5 6 20 0 15.5 -0.1 10.9 +10.9
下列关于我国都市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市区数量,呈现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态势
②都市区沿海、沿江、沿边密集分布的格局明显
③与2000年相比,都市区人口向东部的集聚正在强化
④与2000年相比,中部都市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组卷:7引用:0难度:0.60 -
4.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空间上表现为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围与之联系紧密的外围区域的结合,反映城市功能区覆盖到的空间范围。其大小可作为判定城市大小的主要依据。如表为2010年东、中、西部各级都市区数量及人口比重变化表。据此,完成3~4题。
地区 都市区数量(个) 都市区人口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合计 较2000年增减 占全国都市区总人口比重(%) 与2000年变化(百分点) 占全国Ⅰ级
都市区人口比重(%)与2000年变化(百分点) 东部 13 11 22 20 66 +6 64.6 +3.7 84.7 -6.1 中部 1 7 12 22 42 +5 19.9 -3.6 4.4 -4.8 西部 2 7 5 6 20 0 15.5 -0.1 10.9 +10.9
下列有关Ⅰ级都市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西部地区因为区域发展差异明显,Ⅰ级都市区更具发展优势
②东部地区有区位及城市网络化发展等优势,Ⅰ级都市区数量最多
③中部地区主要发展中小城市,导致Ⅰ级都市区数量较少
④我国应大力发展Ⅰ级都市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组卷:7引用:0难度:0.6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5分)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M国周边地理环境图。
材料二:2018年,拥有1630万人口的M国成为西非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
材料三: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图2是A、C两地6月份风频玫瑰图。
材料四:M国境内的N湿地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季节性湿地,这片巨大的绿洲是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定期洪水不仅支撑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也保证了丰水期大型轮船的通航。
材料五:图1中D处为尼日利亚的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位置。表为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的气候资料。月份 1 2 3 4 5 6 日平均最高气温(℃) 32.2 33.1 32.7 32.1 30.9 29.2 降水(mm) 14.3 42 77.1 142.4 204.8 312.2 月份 7 8 9 10 11 12 日平均最高气温(℃) 28.1 28.1 28.9 30.4 31 31.9 降水(mm) 256.9 112.4 167.1 135.8 54 19
(2)结合图文材料,从盛行风角度,分析6月份A地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简析图示位置修建水坝将对其下游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据表气候资料补充完成图3。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祁连山周边地形图以及青海湖的地理位置。
材料二: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在青海湖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1)描述河西走廊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写出影响这些城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只写一个)。
(2)依据材料二,说出两条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青海湖底层和表层水温差异在秋冬季节变小的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河西走廊地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组卷:1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