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0 16: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邻毛乌素,北接乌兰布和,西濒腾格里——宁夏三面环沙,是中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早在几十年前,宁夏就展开了与沙漠艰苦卓绝的较量。上世纪50年代,宁夏创造性使用草方格国定沙丘法,避免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沙漠段被流沙掩埋,确保该段铁路几十年来安然无恙。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通过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逐步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型。
          进入新时代,宁夏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后编制下发了一批重点工程规划,在深入推进防沙治沙示范的同时,致力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科学发展沙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如今,宁夏正通过“借光”发展、生态修复、拓展产业链等途径,努力探索防止沙之害、用好沙之利的新前景。
    (摘编自新华社《沙海里有“蓝海”———宁夏从“治沙”到“用沙”蹬新路》)材料二:
          银东直流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直流输电工程。“在宁夏境内,有45座铁塔处于沙漠地带。沙丘常常没过塔腿,刮起风来,塔基又会裸露在外。”国网宁夏电力超高压公司无人机班班长白陆说。
          近年来,当地通过扎算方格把流动沙丘改造成固定、半固定沙地,再在草方格中栽植白柠条,撒播沙蒿等混合种子,逐步恢复塔下的植被……生物固沙模式有效解决了风沙侵害塔基、线路的问题,为电力安全输送提供了保障。
          光伏板有遮阳作用,可有效降低地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地面土壤蓄水,植被长势也会越来越好。从平整沙丘,到扎草方格固沙,再到运用螺旋桩工艺安装光伏板……2013年,中卫沙漠光伏产业园的第一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如今,俯瞰毛乌素沙地西南缘,25公里长的“银色长龙”和“绿色长龙”上下平行蜿蜒穿越沙漠,壮观景象直入眼帘。穿沙铁塔不再“风动塔摇”,为宁夏越来越多的“绿电”外送扎下坚实根基。
    (摘编自中国绿色时报《生态宁夏绿意浓》)材料三:
    “农光互补”发展模式不仅让沙地大变样,还大大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
          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枸杞产业,延长枸杞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如今,宁夏已成为全国枸杞产业基础最好、生产要素最全、品牌优势最突出的核心产区,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仅枸杞除草、修剪、采摘及清洁光伏组件等工作,就可提供用工需求约10万人次,为每户家庭增收4万多元。”宁夏宝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文志学说。
          观念一变天地宽。随着人们对沙漠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入,采用先进的生态循环模式,一些沙漠边缘地区拥有了像草原一样良好的养殖环境。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中卫市沐沙牧场,日产330多吨高品质鲜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8个乡镇、54个村的2万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沙漠干燥、通风好、病害少,在沙漠里养奶牛能有效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鲜奶品质高。”
          此外,经过持续努力,如今宁夏中卫市境内绝大部分沙漠得到有效治理,剩余的原始沙漠风貌则成了宝贵的旅游观光资源。“大漠牌”知名景点已是宁夏的文旅标识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开发沙漠旅游,不是向环境索取资源,而是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让现有的环境发挥更大效益。“宁夏中卫大漠星河度假区运营总监刘惠玲说。
          一头承载着艰苦卓绝的治理努力,一头延伸出人类与沙漠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茫茫沙海中正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更多可能。
    (摘编自《塞上江南展新颜 创造美好新生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夏坚持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
    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推动
    发展模式转型
    B.宁夏第一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得益于
    使用光伏电板
    保健
    宁夏“绿电”外送
    C.采用先进生态循环模式
    促使
    部分地区拥有良好养殖环境
    有助于
    提升鲜奶品质
    D.宁夏开发沙漠观光旅游
    依托
    沙漠原生态资源
    符合
    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省份,宁夏使用了草方格固定沙丘法,确保包兰铁路沙漠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
    B.宁夏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借光”发展、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途径,积极谋求解决沙害的新前景。
    C.从平整沙丘,到扎草方格固沙,再到安装光伏板……现在,宁夏政府有效解决了铁塔“风动塔摇”的问题。
    D.得益于“农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宁夏枸杞如今产业优势突出,产品销往国内外,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宁夏当地采取的生物固沙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风沙侵害塔基、线路等安全问题,并确保电力输送万无一失。
    B.光伏板具有遮阳作用,所以能够帮助地面土壤蓄水,保护植被生长,对沙漠地区的发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经过努力,宁夏中卫市境内沙漠得到有效治理,并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观光资源,成为了宁夏的文旅标识之一。
    D.宁夏从“治沙”到“用沙”的举措,符合二十大提出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
    (4)以上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宁夏地区的沙化治理,各自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5)宁夏地区的沙化治理举措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笨花(节选)
    铁凝
          又是一个月亮先升起的黄昏。日本人来兆州后,笨花人不再注意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黄昏了。黄昏里只剩下了一个鸡蛋换葱的,有消息说日本人进村先杀鸡,笨花人就觉着,把鸡让给日本人,就不如自己先吃了。那个鸡蛋换葱的换不来鸡蛋,吆喝一阵,也走了。月光里只剩下几个牲口在街里咣当咣当地打滚儿,显得格外寂寥。
          在寂寥的黄昏中,有人敲向家的门。走动儿来了,带着一个背粪筐的红脸大汉。来人不用走动儿介绍,倒自己介绍了自己:他叫尹率真。他先分析了目前的抗日形势,说:“日本人现在按兵不动,只让各村建立适应他们的政权称作‘维持会’。可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把这个维持会利用起来,这就要有合适的人出面和日本人周旋,主动权要掌握在我们手里。”
          向文成说:“有了。正有一个人等着这个差事哩。”
          少时,走动儿领来了瞎话。瞎话叼着短烟袋站在众人面前,他看见眼前站着熟人向文成,还站着个生人,他不惊奇,也不寒暄。
          还是尹率真先说了话,他口气温和地对瞎话说:“这一定就是……”“这就是我瞎话叔。”向文成说。
          这时瞎话突然发话了:“你们找谁?”他问众人,眼里故意闪烁着几分疑惑。“找瞎话叔呀。”向文成说。
    “你们可找错了。”瞎话说,脸上是一本正经和严肃。
          一时间众人对瞎话的话不解其意,不免互相对望起来。只有向文成笑了,说:“这就对了。”
          尹率真问道:“‘对了’该作何解释?”
          向文成说:“你们想,瞎话叔要是说咱们找对了,不就变成实话了吗?只有说找错了才是瞎话。也算是出口成章吧。”
          接着向文成才把尹率真正式介绍给瞎话,瞎话才一扫刚才的“严肃”,露出一脸惊喜。于是瞎话就支应起了日本人。
          一天,笨花人又接到日本人来笨花的消息,这次是为突袭后方医院而来。笨花人跟随后方医院转移时,瞎话要求留下。向文成对瞎话说:“这次日本人进村不同往常,是冲着后方医院来的,况且还收留了一个日本兵,所以我看这次日本人是来者不善。”瞎话说:“要不就说我得留下呢。村里有个人支应,总比没有人支应强。”向文成想了想,认为瞎话留下虽有风险,但拖住日本人,对转移出村的笨花人总会有好处。日本人进了村子,在空荡的笨花村里挨家搜索。
          瞎话突然出现在街上。他两手抄在袖管里,轻声咳嗽着,若无其事地从东往西走。几个日本兵发现了他,端着带刺刀的三八枪向他走过去。瞎话站下,对日本兵笑着说:“你们来了,怎么不早说一声儿,维持会正等着支应大日本皇军呢。”日本人就愿意听见“大日本皇军”这几个字,他们放下了枪,有人还认出了瞎话,知道他是这村维持会的人,就带他去见仓本。
          仓本正在向家大西屋寻找后方医院的痕迹。瞎话知道医院已经暴露,再瞒也瞒不过仓本的眼睛,就抢先站到仓本身后说:“你是在找医院吧?昨天还在哩,就在这大西屋。现在走了,唉!”瞎话说完,还惋惜地叹了口气。
          仓本转过身问瞎话医院去了哪里。瞎话说去了东边。仓本知道东边是指什么地方,再看看空荡荡的大西屋,也不再向瞎话多问什么,当即命令日本兵点火烧大西屋,谷草垛也连带着起了火,烟火笼罩了半个村子。
    “那个日本兵呢?”
    “走了。”
    “到哪里去了?”
    “往西去了。”
    “西边是什么意思?”
    “西边有个火车站叫元氏。那个日本兵说,他要从元氏上火车回家。”
          仓本听出了瞎话的瞎话。近来,八路军的“破路”运动开始后,京汉线早已断了交通,元氏车站早就不通火车了。
          仓本冷笑着,就去摸腰里的战刀。
          瞎话看见仓本摸刀并不意外,今天也许他等的就是这一刀。他面向仓本站定,竭力把自己那弯曲的脊背直起来,还自己动手扒开了自己的衣服领子。瞎话这带有挑衅性的动作更激怒了仓本,仓本举起刀来高喊着:“瞎话的干活!”
          瞎话对着仓本笑了笑,心想,就是瞎话的干活。现在不说,还待何时?他将衣服领子扒得更开,不知怎么的,这时他突然想起了向文成讲过的一个聊斋故事,那故事叫《好快刀》,说的是一个蒙冤的人在被官府砍头时,当他那被砍下的头滚出好远后,那头竟又回过脸向刽子手高喊一声“好快刀!”瞎话不知自己的头被砍下后,能不能滚好远,能不能喊一声“好快刀”。他盼着他的头能够喊出来……
          日本人把空空的笨花村糟践够了,走了。笨花人又回到笨花。他们在茂盛店看见瞎话的尸体,他的头离开身子很远,短胡子被血染成紫红。他大睁着眼,张着嘴。向文成看着瞎话的头,也想起了那个聊斋故事。他只觉得瞎话是开口喊过“好快刀”的,那喊便是对日本人最大的蔑视。
          有村人把瞎话的头抱过来,在脖腔上对接好。茂盛从店里卷出一领炕席,他们给瞎话入了殓。向文成和甘子明商量要为瞎话立碑,碑上总不能写“向瞎话之慕”吧。“瞎话”是他的绰号,只是人们早已忘记了他的大名。甘子明就对向文成说:“来,咱俩也借此考验一下各自对瞎话人品的评价。咱们每个人在手心里写一个字”。两人的字都写出来了,互相一亮,两人写的都是个“实”字。向瞎话,号老实。
    (有删改)注:笨花是本土棉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瞎话第一次出场时,反客为主,问道“你们找谁?”,引得众人不解其意,一时间不知所措,只有向文成懂其是何用意。
    B.前文交代日本人来笨花村的目的,从“来者不善”,可以看出形势的紧张,为瞎话的不幸结局埋下伏笔。
    C.向文成留下瞎话支应日本人,是决定牺牲瞎话保全村民,体现出向文成的大局意识和果断决绝的性格特征。
    D.作者没有对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进行描写,而是另辟蹊径,描写了敌后战场中普通百姓与敌人的周旋,但同样震撼人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作者以简朴、温润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图景,以小见大,反映了当时农村真实的生活状态。
    B.小说以“笨花”为标题,一语双关。既指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笨花村,也暗指村民们身上呈现的善良、纯朴的乡土人情。
    C.小说完整地讲述了瞎话从被选任维持会长到与日本人周旋最后被杀死的故事,情节安排详略得当,波澜起伏,故事引人入胜。
    D.小说主人公说瞎话已成自然,没有任何斧凿之痕,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与敌人周旋,这也是瞎话被选为维持会长的重要原因。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瞎话这一人物形象的。
    (4)小说在结尾处两次提及聊斋故事《好快刀》有何作用?

    组卷:15引用:4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不仅会对自身身心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①       。对于国家民族来说,高中生是未来的希望,是未来的生力军,他们体现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在砥砺前行;他们也代表着蓬勃的社会力量,不断向前进步。因此,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不容忽视。那到底什么是体质健康呢?对很多人来说,体质健康局限于身体好,不生病,体质很好就是健康。实际上,②       ,体质即人体的质量,健康包含着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程度这三方面都达到良好的状态,所以体质健康是指人在遗传的基础上获得的人体的心理、生理、社会适应方面达到的一种稳固的状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升高。但是人们对体质健康的关注度逐渐下降,甚至没有正确认识它的确切含义,以至于人们的体质健康有所下降,③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对此加以重视,仔细分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学生真实水平出现差异的原因。据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真正提升高中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4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卦•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先秦时期,孔子一生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北宋时期,王安石谋求政治上革故鼎新,强调“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清朝末期,康有为等人面对内外交弊,认为只有自强才能改变中国的衰弱局面;当今,自强不息的精神助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
          结合以上材料,以“自强不息”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