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5/11/21 9:0:14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如图所示是一个便携式充电器 正在给手机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该手机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组卷:144引用:3难度:0.9 -
2.如图所示是某老师的自制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关于此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组卷:1222引用:82难度:0.7 -
3.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铁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让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把铝块与铁块再放在一起时,则( )
组卷:168引用:7难度:0.5 -
4.北京冬奥会上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
组卷:32引用:1难度:0.9 -
5.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12引用:4难度:0.8 -
6.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甲,甲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1所示,再用棒去同时接触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甲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乙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卷:233引用:5难度:0.6 -
7.礼花喷射器结构如图,气罐内有高压气体,气罐通过气阀与纸筒相连。使用时转动纸筒,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组卷:22引用:1难度:0.8 -
8.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组卷:73引用:6难度:0.6 -
9.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07引用:3难度:0.7 -
10.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027引用:6难度:0.9 -
11.“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以下一些变量,多余是( )
组卷:164引用:6难度:0.9 -
12.三个用细线悬挂的通草球,相互靠近时,发生的作用情况如图所示,试判断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 )组卷:563引用:6难度:0.9 -
13.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一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吸管两端都能与玻璃棒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卷:1792引用:18难度:0.9 -
14.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L1、L2都能发光,一会儿后,L1亮、L2熄灭,则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 )组卷:1117引用:11难度:0.5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
15.固体很难被压缩或拉伸,而且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这是因为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
;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组卷:403引用:34难度:0.9 -
16.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3:2,加热后温度变化之比是3:4,吸收的热量之比是6:5,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
组卷:175引用:8难度:0.7 -
17.物理学中的“热”可以表示温度、内能、热量等含义,以下语句:①天气炎热②物体吸热③摩擦生热,其中“热”表示“热量”的是
(选填序号)。组卷:112引用:3难度:0.9 -
18.人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体温。当小孩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降温,这是通过 的方式减少体表内能的。
组卷:8引用:2难度:0.8 -
19.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将能转换为电能,它是利用来传递信息的(选填“电磁波”或“声波”)。
组卷:60引用:23难度:0.9 -
20.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当某些分子的能量大到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时,这些能量较大的分子将会脱离物质本体跑到空气中去。如图所示为冰中的水分子,因能量过大而挣脱引力扩散到空气中的示意图,当不停地有水分子以这种方式离开冰块,其表现的宏观现象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组卷:15引用:1难度:0.8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
2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连线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组卷:807引用:4难度:0.7 -
22.为节省电能,楼道中的照明灯只有同时满足“天黑和有人路过楼道”时,才会自动亮。为满足用户要求,小强设计出了楼道照明灯的“智能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组成,在答题卡上完成电路的连接。组卷:2673引用:45难度:0.7
四、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
23.如图是建筑工人常用的钻孔机,用它在墙上钻孔时钻头会发热,要不断给钻头浇水降温以保护钻头。小张同学认为钻头发热是电流的热效应引起的,你认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从能量转化角度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请说明为什么不正确,并从能量转化角度作出正确说明。组卷:66引用:1难度:0.8
五、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
24.小明在实验室做以下两个热学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
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选填“上”或“下”)方,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乙所示,用绳子摩擦铜管使管内乙醚沸腾,蒸汽冲起软木塞,铜管口出现“白气”。这是由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降低,发生液化现象,冲起软木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的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似。组卷:110引用:3难度:0.6 -
25.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碎纸屑如图甲示,这是因为带电的玻璃棒可以 ;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组卷:5引用:1难度:0.9 -
26.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温度计等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实验时器材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 (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加热;
②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比较图乙中BC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第10分钟处于 状态,此物质的熔点是 。
③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冰熔化的时间太短,不方便记录数据,请你提供一种延长实验时间的方法:。组卷:27引用:4难度:0.5 -
27.某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你认为 是水沸腾时的情景(选填“甲”或“乙”);水中气泡内是 (填“空气”或“水蒸气”);
(3)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丙所示,温度值为 ℃,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3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5)小明和小红按图中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分别得出如图丁所示甲、乙两条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8 98 98 98 组卷:15引用:2难度:0.6 -
28.为了了解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不同的原因,物理跨学科实践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不计热损失。
(1)可以通过比较沙子和水 (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 沙子 20 25 29 34 38 水 20 21 22 23 24
(2)多次实验后得到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吸收的热量 。
(3)根据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分析出分别受到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影响的伦敦和莫斯科,一年中各月份平均气温差值较大的城市是 。组卷:64引用:1难度:0.5
六、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
29.汽车驶出高速公路后,进入某国道,如图为此国道某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距离测速仪64m处以某一速度远离测速仪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0.4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请你通过计算并说明该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组卷:232引用:2难度:0.4 -
30.“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新能源汽车靠电池提供能量,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内部的电池能量为45kW•h,电动机工作时把80%的电能转化为动能后需重新充电。(已知q汽油=4.6×107J/kg,g=10N/kg,1kW•h=3.6×106J)求:
(1)该汽车以额定功率9.6kW匀速行驶,当速度为36km/h时,所受平均阻力;
(2)该汽车电池充满电后使用,以36km/h的速度在9.6kW的额定功率下最多可以匀速行驶的路程;
(3)燃油汽车把汽油燃烧放出的能量转化为动能的效率为25%。与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内部的电池充满一次电来提供动能,燃油汽车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的汽油(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组卷:562引用:6难度:0.4 -
31.一个家用电热水器的容积为80L,装满水后开启加热功能,使水的温度从20℃升高60℃,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J/(kg•℃)]
组卷:168引用:4难度: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