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天津十四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阅读。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         ,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舞”活了,它用5G、AR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         ,如此突然         、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令人振奋和欣慰。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亦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         、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喜闻乐见 式微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B.耳目一新 衰败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C.耳目一新 式微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D.喜闻乐见 衰败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2)在选文括号内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B.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C.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D.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这副对联写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
    B.《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表现自清末到民国近50年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它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戏剧代表作。
    C.《老人与海》和《哈姆莱特》的作者分别是海明威和莎士比亚。
    D.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制,按时间顺序记述史实。例如《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组卷:17引用:2难度:0.7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屈原的人格美
    林庚
          一、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二、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汉以来,中国文化曾受三种力量的支配,一是儒家而近于法家的荀子,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荀子支配了汉代,庄子支配了魏晋,《楚辞》则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前二者只是固定的思想,而后者带来的却是一个真实思想的精神。只有唐代能于先秦之后,独成一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那正是《楚辞》的力量,在说明着屈原人格的启示。
          屈原的一生都在奋斗之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贵族政治。他虽生活于宫廷之中,却厌恶反对那宫廷里的一群人,这就是屈原所以永远显得如此寂寞的缘故。宫廷里的那班人都不能真正了解屈原、支持屈原。在那贵族势力掌控的宫廷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所以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贵族制度行将崩溃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那里痛骂自己所属的这一阶级。我们这样了解他的独清独醒,屈原才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正是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候。
          三、屈原生于战国纷纭之际,一般的人生观大都趋向于随机应变的巧捷机智。在那纵横离合的漩涡中,谁都只顾到当前的利害问题,谁也不肯再放眼于更远大的方面去。这便是当时思想界普遍的苦闷。孟子力竭声嘶地喊着“舍利取义”,那便是对这同一苦闷的反映与反抗。他们在这共有的苦闷上必然要统一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乃是一种任何伟大思想家必具的坚定的人格美。屈原就在这人类共同的品行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典型的集中的卓越的感情。屈原厌恶巧捷机智的情绪,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着。屈原因此对于这个时代寄予一种同情的怜悯。时俗虽然失去了自主的力量,但是那醒觉的认识仍然是人生高贵的品行。屈原的伟大,便在于带来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而诉之于一种可喜的力量。他不是一种哲理而是一种哲理的感情,他在《橘颂》里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可喜的便是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这情操在《离骚》里随处可见。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因此为那苦闷的时代,带来希望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苦闷对于屈原的磨炼。我们在这里乃获得生活上更长远的热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们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耳目。屈原用了无数华贵的诗句、纯洁的比喻,这些都流为后人辞藻的装饰。然而在屈原却不是装饰,他只是一种自然的呼唤,一种生命走向真理、走向永恒去的光明与美丽。那正是真与力的合一,美与善的交织,他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人们。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永远成为一首解释不完的最美的诗章。
    (摘编自《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1)下列《屈原列传》中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表述,不能直接印证本文中屈原“伟大的人格”的一项是
     

    A.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诗的人,他的出现标志了“诗人”这一概念的产生。
    B.屈原与孟子在理智与思想上不一定相同,但是他们性格相投,都拥有真诚的情感。
    C.屈原的《楚辞》及其伟大的人格创造了先秦之后独有的文化高潮——灿烂的盛唐文化。
    D.屈原对于污浊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诗人人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读者通过作品认识诗人,感受其人格的存在。
    B.无数的诗人都向往着伟大的人格,因为相较于作品,伟大人格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C.诗人的人格具有一种明快而无尽的力量,这力量能唤醒向往真理、追求觉醒的人们。
    D.诗人伟大的人格焕发出一种诗意的美,于是伟大的人格本身也成为一首美丽的诗。

    组卷:14引用:4难度:0.6

六.语言知识运用

  • 7.下面是一则关于“名著推介”的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蘑菇圈》(中篇小说)近日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作者阿来系我国著名作家,尤以小说创作见长。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与写作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访谈节目《大家作品欣赏》,届时由吴明老师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敬请关注!
     
     
     
     
     

    组卷:27引用:12难度:0.8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去20多年,中国的芯片处理器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北斗模式。以龙芯为代表的企业,独立构建技术体系,独立建设产业生态,通过完全自主来实现产品可控。二是高铁模式。以海思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近年来,出现了第三种模式——5G模式,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全球生态建设,通过融入国际生态,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产品。这三种模式都需要重视,都对当前中国的处理器发展有推动作用。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8引用:9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