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立冬是入冬后第一个节气,标志着闭蓄冬藏、万物休养的开始。所谓“冬藏”,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得十分具体生动,“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民以食为天,物藏孕育着冬的到来。
古人基于长期生活实践观察,将立冬分为三候:“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野鸡等鸟类渐趋息影,但气候并不稳定,冷暖交替。民谚有言“立冬,三日寒,四日暖”,有时还有“小阳春”。过去立冬过后,北方农业活动相对较少,南方正是抢抓农事的好时节。现代农业技术和销售平台拓展了生产时序和市场渠道,农民在田间地头试验冬播谷,菜农、花农的电子订单应接不暇,冬闲也变冬忙。
“立冬补冬,补嘴空。”为了调养生息、养精蓄锐,古人在立冬前就注重进补御寒。自宋代以来,中原一带在农历十月初便开始“进暖炉炭”,“置酒作暖炉会”(《东京梦华录》)。点炉取暖,一家人围坐火炉旁,饮酒吃肉,尽享天伦。江南一带有开炉做烧饼的传统(《吴郡志》),祭祀祖先,邻里互赠,真情暖凉天。北方喜爱腌菜,将新鲜蔬菜腌制窖藏,以备冬日之需。北方大部分地区还盛行吃糕、吃饺子,天津则有吃倭瓜饺子的习俗;南方苏常一带讲究吃膏滋,将红参、桂圆、核桃等烧汤,活血补气。尽管各地美食不一,大都有补冬御寒之意,甚至有“立冬饮水也有补”的说法。
如今人们生活富足,“补冬”已成为共享记忆、追求品质的文化消费。咸肉菜饭作为苏州传统美食,将米饭拌着咸肉粒、青菜和猪油,成为今日苏州人迎冬补冬的特令食品。在浙江,立冬时节吃羊肉,既是传统习俗,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招牌”。立冬还是绍兴黄酒开酿、金华火腿开晒的最佳时节,绍兴人把从立冬到来年立春酿制的酒称为“冬酿”,同样只有经历立冬到立春的冬晒才能称之为“正冬腿”,特殊工艺叠加传统节令,进一步附加了非遗产品文化价值。以立冬开酿、开晒为主题的文化节正成为地方展示民俗文化、宣扬特色产业、拉动文旅消费的金名片。
立冬还是中华多民族共享的节令和节日。云南彝族在立冬日举办颂牛节,他们用洋芋和萝卜制作牛的模型,踏歌起舞,歌颂一年丰收与耕牛的辛劳。瑶族盘王节也在立冬后举办,他们在春天向始祖盘王许愿,再到冬天举行还愿仪式。藏族酥油花艺人每年从立冬之日开始制作酥油灯花,他们将纯净的酥油切成薄片,与冰水糅合再染上各种矿物颜料,以备藏历正月十五夜摆花节所用。
在立冬新节俗中,健身运动是最受欢迎的迎冬活动,各种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和社区轮番上演,运动迎立冬已然成为新风尚。冬泳爱好者以比赛和表演等形式健身畅游,享受冬泳乐趣,迎接冬季到来。长跑也是有益身心的冬季健身运动,近年来多地都在立冬前后举办马拉松比赛,人们在酣畅淋漓中告别秋天,跑进冬天。
秋深叶落,立冬已至,休养深藏好个冬!
(选自王文超《秋深叶落已立冬》,有删改) 材料二:
小雪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大概因为雪不易得,所以尽管小雪天寒,无论古人今人,对于这一节气,依旧是多爱而少恨的——
文人喜欢在小雪天吟诗、访友、饮酒,这并非偶然。眼下农作物大多已收获,时光变得清闲而寂寥。陆游写过一首《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可见初冬时节的凋零之美,恰是诗人的心头爱。
对于古时的农人来说,小雪下雪便是一个好兆头。“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他们千百年来经验的结晶。农学专著《氾胜之书》里也强调了冬雪的价值:“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可以说,看到下雪,农人对来年的生产就有了信心。此外,与农事相关的俗语也有许多:“小雪小雪,拾把柴火”,“到了小雪,没了农活”,“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小雪到了天气冷,晒晒太阳猫猫冬”……古人的人生哲学与幽默尽在其中!
“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刘熙在《释名》中这样解释“雪”。绥即安宁,那么小雪,就是小安宁。小雪簌簌飘落之时,天地变得沉静,时光也跟着慢了下来。在欢腾与热闹过后,冬日里熨帖的,正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气,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岁时生活的句读和标点,它让我们从这些看似惯常而颇有仪式感的习俗之中,预知季节变换,获取生活智慧。每到小雪时节,熟悉的风物又在眼前,提醒着一代代中国人:小雪至,万物藏。冬藏,并不是退避和消弭,而是积蓄和孕育。待来年春天,还天地璀璨!
(摘编自方曲韵《小雪万物藏正是积蓄时》,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用十分具体生动的记述说明:立冬,标志着闭蓄冬藏、万物休养的开始。
B.而今,立冬有了新节俗,各种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和社区轮番上演,运动迎立冬即将成为新风尚。
C.以立冬开酿、开晒为主题的文化节,因为其附加了非遗产品文化价值,正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金名片。
D.尽管小雪时节天气寒冷,可是因为雪不易得,所以无论古今,人们对于这一节气,是多爱而少恨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于过去,现代农业技术拓展了生产时序,销售平台拓宽了市场渠道,使得过去的冬闲变成了冬忙。
B.时代不断发展,如今人们生活富足,“补冬”已从“补嘴空”变成了共享记忆、追求品质的文化消费。
C.文人喜欢在小雪天吟诗、访友、饮酒,是因为初冬时节时光变得清闲而寂寥,而凋零之美恰是诗人所爱。
D.小雪飘落之时,天地沉静,时光随之变慢。厌倦了欢腾热闹,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冬日的熨帖场面。
(3)根据材料推断,下列诗意与描写“小雪”节气时令相距最远的一项是
A.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D.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4)文中提到,节气让我们“预知季节变换,获取生活智慧”,结合文本,谈谈你从“立冬”“小雪”这两个节气获取了哪些智慧?
(5)文本中对“立冬”“小雪”的“三候”作了形象的记述,请以文本中的记述为参考写出“惊蛰”的三种物候特征。组卷:5引用:4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渴望健康的人
[意大利]布扎蒂 距离城市约莫两公里的山岗上,坐落着一所庞大的城堡式麻风病院,一道坚固厚实的围墙高耸在城堡四周,兵士们在围墙,上放哨巡逻。
薄暮时分,麻风病人照例聚集在围城跟前,向态度温和的那些兵士打听消息。
“喂,加斯帕尔,”他们问道,“今儿晚上你可瞧见什么?大街上有人吗?你说有一辆马车,噢,那是什么样式的马车?……王宫掌灯了吗?灯塔的火炬点亮了吧?……公爵可已回来?”
他们一连几个钟点站在那里喋喋不休地闲扯,丝毫不觉困惫。
惟独一个年轻病人从不在这种场合露面。他入院才两个月,出身高贵门第,是个骑士,他叫姆塞利东。
“你怎么在这里独自闷坐?”同伴们打他病房前经过,问道,“加斯帕尔答应今天晚.上给我们讲焰火晚会的盛况,想必十分有趣呢!”
“朋友们,”他走近门槛,用一块白亚麻布遮掩着狮子般的丑脸,温柔地说,“我明白,哨兵讲述的趣事逸闻使你们痛楚的心灵得到莫大的慰藉,这是把你们跟外面那个大千世界,跟健康者的城市联系起来的惟一纽带。是这样吗?”
“是的,确实是这样。”
“这意味着你们已经听任命运之神摆布,永远不再希求离开这里,而我……
“你怎样?……”
“而我并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我确信会重获健康,明白吗?我渴望像往常一样健康地离开这里,重返家园。”
熙攘的人群中走来一个名叫贾柯莫的老头儿,他是麻风病院资格最老的病人,年纪至少一百一十岁,麻风病折磨他几乎已有一个世纪。他早已没有像样的四肢,脑袋、胳膊、大腿溃烂模糊,身躯就像一根细竹竿,一绺白发粘在脑门上。他和蔼慈爱,聪明睿智,博得所有病人的尊敬。听到姆塞利东的谈话,贾柯莫老头止住脚步,对他说:
“姆塞利东,可怜的孩子,我到这儿将近一百年了,走进这个大门的人,从来不曾有谁能活着走出去的。这是麻风病人的命运。不过你将亲眼看到,我们在这里一样能够生活,甚至可以生活得十分快活。”老头儿说完,摇晃了一下那长着美妙白发的脑袋。
“不过,”姆塞利东替自己辩护,“我需要恢复健康。我是百万富翁,你倘若登上围墙,就能瞧见我的府邸和它的两个闪烁着耀眼光辉的白银圆顶,我的骏马、狼犬、猎人、仆人在等待我。你应该明白,智慧的长者,我需要健康。”
“倘若仅仅凭主观的意愿便足以驱逐病魔,事情自然十分简单。”贾柯莫慈祥地微笑。
“不,我无须借助于药物,我只是向上帝祈祷。”
“祈求上帝施恩治愈你的病?我们每个人都在祈求,没有一个夜晚不向上帝表示我们的虔诚,可是谁……”
“是的,人人都在祈祷,但跟我的情况完全不同。你们每个晚上去跟哨兵山南海北地胡扯,而我却向,上帝千百次祈祷。你们干活,读小说,玩纸牌,几乎跟健康的人一般逍遥自在,而我除去吃饭,喝水和睡觉绝对必需的时间之外,始终心敛意宁地祷告,即便是吃饭的时候,甚至进入睡乡之后,我也不曾停止默祷。贾柯莫,你是富于智慧的长者,会明白这些事儿。”
贾柯莫听着这一席话,身躯不停地颤栗,滚滚热泪夺眶而出,淌在死灰色的脸皮上。
“是的,是的,”老头儿呜咽说,“像你这般年纪的时候,我也曾专心致志于祈祷上帝……谁晓得我的意念稍一松弛,中断了祈祷,全部心血换得的成果竟然统统毁于一旦……你瞧,我现在被疾病糟蹋成什么模样……”
“那么说,”姆塞利东问,“你不相信我……”
“我只能说愿上帝保佑你。”老头儿嗫嚅着踉踉跄跄地朝着聚集在围墙前面的人群走去。姆塞利东独自在厢房里打坐,全神贯注地祷告,毫不理会病友们的召唤。
两年过去了……
一天,姆塞利东走出病室,灿烂的阳光迎面照来,人们惊诧地发现,他的狮子一般丑陋的模样不见了,显现出来的是一副青春焕发的英俊脸庞。麻风病症消失了。
“他恢复健康了,健康了!”病友们欢欣雀跃,把他当做凯旋的英雄高高举起来。他获得了自由,在守卫的哨兵跟前举行了欢送仪式。随后,贾柯莫老头颠踬着陪送他出院。哨兵检验了证件,用钥匙开启大锁,打开了大门。
晨光灿烂,展现在他眼前的世界清新温柔,充满着希望。葱郁茂盛的树林,青翠如茵的草地,鸟儿清脆甜润的啁啾声。远处显现出城市、莹白的塔楼、花园凉台、招展的旗帜,外面有着纷纭扰攘的人群和变幻莫测的世界,有着女人、奢靡、宫殿、阴谋、权势、武力。这是人的王国!
贾柯莫惊羡地看到青年人喜形于色,容光焕发。姆塞利东瞧着大好世界的美景,露出欣慰的笑容。但这只是一刹那!骤然间,年轻骑士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苍白。
“你怎么啦?”老头儿觉得姆塞利东是由于过度兴奋而晕眩。
哨兵在一旁催促:“快一点儿,青年人,迈开步子走出去,我要关闭大门了。”
姆塞利东相反地倒退了一步,用双手捂住面孔:
“天哪,多么可怕呀!”
“你怎么啦?”贾柯莫重复地问,“觉得不舒服吗?”
“简直无法忍受,”姆塞利东惊呼,他眼前的景象霎时间完全变了。塔楼和宫殿的圆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见龌龊的茅屋、粪土、贫穷;屋顶上的旗帜不见了,只有黑压压的一片牛虻。
老头儿问:“告诉我,姆塞利东,你瞧见什么啦?淫秽腐朽取代了原先的辉煌灿烂,颓败肮脏的茅屋取代了原先金碧辉煌的宫殿。对吗,姆塞利东?
“是的,是的,一切都变得那么令人可怕。为什么?世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知道,”智慧的老头儿回答,“这是我们的命运,一切全得付出昂贵的代价。你获得了胜利,恢复了健康,现在该你偿付代价了。
“偿付代价?为什么?”
“你战胜了病魔,你不复是往日的你,而是脱胎换骨了。随着你逐渐恢复健康,驱使你渴望健康的种种人世间的诱惑便愈益远远地离开你,最终成为过眼云烟,使人超凡脱俗。这就是偿付的代价!你最终成了我们的人,姆塞利东!留下来吧,留在我们这些麻风病人中间……喂,哨兵,把大门关上吧,我们回去了。”
砰的一声响,哨兵关上了城堡的大门。
(有删改)[注]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严重者肢端残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姆塞利东进入麻风病院后,意志坚定,一心希望恢复健康,重返富裕的贵族生活。
B.麻风病人与看守士兵的闲聊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和命运妥协,精神生活的空虚无聊。
C.姆塞利东辛苦虔诚的祈祷,一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与其他的麻风病人形成对比。
D.姆塞利东最终回到病人们中间,是因为他的目标没有实现,遭到了命运的捉弄与唾弃。
(2)关于文中贾柯莫老人的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柯莫老人在病人中年纪最长,和蔼慈爱,聪明睿智,是麻风病院的实际领导者。
B.姆塞利东的话让老人热泪盈眶,是因为他的话让老人想起昔年与病魔苦斗的惨痛经历。
C.贾柯莫老人在小说中既是一个线索人物,也是众多麻风病人中的典型人物。
D.文末贾柯莫老人的分析,揭开了事情的真相,是小说的点睛之笔,有利于主旨的表达。
(3)“砰的一声响,哨兵关上了城堡的大门。”结合小说,合理想象姆塞利东接下去在麻风病院的所作所为,并指出这样想象的理由。
(4)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其寓意。组卷:18引用:5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一股“植物酵素”风潮席卷我国各地。有些商家声称,①_____,这引发众多爱美人士的关注。那么,植物酵素的功效究竟是商家宣传的噱头,还是真如商家所言?
②_____,具体来说,它是通过植物自身的微生物发酵而来的。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植物中的微生物乳酸菌等细菌发生代谢反应,分解植物中的蛋白质,生成氨基酸、乳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事实上,植物酵素的成分与酸菜汁或酒酿并没有本质差异。
酵素一词源于日本,在我国称之为酶,绝大多数的酶都属于蛋白质,但是,期望通过口服酵素来补充酶,以达到美容、瘦身等目的,也只能说是美好的愿望。以水果酵素为例,③_____,因为水果中的酶从植物细胞中释放出来后,很快就被微生物分解吸收,而更多的酶则来自微生物活动分泌或者微生物死亡裂解后的释放,即便如此,酶在整个发酵液中的比例也只有0.02%左右,具有活性的则更少。况且就算吃下了那少得可怜的酶,它也无法发挥作用——在加热及酸碱度改变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也就是说,即使生吃含有酵素的食物,进入胃中,在胃酸的作用下,其蛋白质才会“失活”,最终只是参与了消化道的代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3引用:4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山东省与河南省两毗邻省份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作为黄河流域的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协议甫一发布便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主要内容是水质下降一级,河南给山东6000万;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近日,这场备受关注的鲁豫对赌终于尘埃落定。河南在该份“对赌协议”中“赌”赢了,山东作为“输家”,果断兑现协议约定,向河南支付1.26亿元生态补偿资金。
在人们纷纷给山东点赞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功在河南。你如何看待这场对赌的输赢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0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