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京十五中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1/13 5:30:2
一.选择题(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6题每小题2分,7-16题每小题2分)
-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神十一载人飞船发射
陶器烧制
湿法炼铜
打磨磁石制司南组卷:11引用:5难度:0.9 -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组卷:56引用:2难度:0.7 -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
组卷:22引用:2难度:0.7 -
4.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十分之一。一种钢铁锈蚀原理示意图如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77引用:6难度:0.7 -
5.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 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 B 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 Si与Cl形成共价键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 组卷:101引用:6难度:0.6 -
6.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NH3的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30引用:12难度:0.8 -
7.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组卷:462引用:7难度:0.9
二.非选择题(58分)
-
20.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3
(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于H2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CH2O)x+x18O2+xH2O光能叶绿体
(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图)。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1 HCl溶液滴定,消耗y mL 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组卷:273引用:3难度:0.1 -
21.纳米Fe3O4在磁流体、催化剂、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氧化共沉淀制备纳米Fe3O4的方法如下:
1,Fe2+的氧化:将FeSO4溶液用NaOH溶液调节pH至a,再加入H2O2溶液,立即得到 FeO( OH)红棕色悬浊液。
(1)①若用NaOH溶液调节pH过高会产生灰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上述反应完成后,测得a值与FeO(OH)产率及其生成后溶液pH的关系,结果如下:a 7.0 8.0 9.0 FeO(OH)的产率 <50% 95% >95% FeO(OH)生成后pH 接近4 接近4 接近4
(2)经检验:当a=7时,产物中存在大量Fe2O3.对Fe2O3的产生提出两种假设:
i.反应过程中溶液酸性增强,导致FeO( OH)向Fe2O3的转化;
ii.溶液中存在少量Fe2+,导致FeO( OH)向Fe2O3的转化。
①分析,假设i不成立的实验依据是
②其他条件相同时,向FeO( OH)浊液中加入不同浓度Fe2+,30min后测定物质的组成,结果如表:c(Fe2+)/mol•L-1 FeO(OH)百分含量/% Fe2O3百分含量/% 0.00 100 0 0.01 40 60 0.02 0 100
(3)a=7和a=9时,FeO( OH)产率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Ⅱ.Fe2+和Fe3+共沉淀:向FeO( OH)红棕色悬浊液中同时加入FeSO4溶液和NaOH浓溶液进行共沉淀,再将此混合液加热回流、冷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纳米Fe3O4。
(4)共沉淀时的反应条件对产物纯度和产率的影响极大。
①共沉淀pH过高时,会导致FeSO4溶液被快速氧化;共沉淀pH过低时,得到的纳米Fe3O4中会混有的物质是
②已知N=n[FeO(OH)]/n(Fe2+),其他条件一定时,测得纳米Fe3O4的产率随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经理论分析,N=2共沉淀时纳米Fe3O4产率应最高,事实并非如此的可能原因是组卷:51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