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5月份)

发布:2024/5/5 8:0:9

一、积累运用。

  •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宛在水中央。(《蒹葭》)
    (3)鹏之背,
     
    ;怒而飞,
     
    。(《北冥有鱼》)
    (4)《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
    (6)古诗词中的意象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动物作为意象在诗词中常常出现,如李白《送友人》中的“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
     
     
    ”。

    组卷:7引用:1难度:0.5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bēi fèn
     
    痛恨。
    (2)最使我páng huáng
     
    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3)名人打扮得bù xiū biān fú
     
    ,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
    (4)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fēn bēng lí xī
     

    组卷:6引用:2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6引用:2难度:0.8
  • 4.下列各项中,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7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滚烫的土地ㅤㅤ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ㅤㅤ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ㅤㅤ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抢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娘便生了气,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么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ㅤㅤ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ㅤㅤ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ㅤㅤ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ㅤㅤ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
    ㅤㅤ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ㅤㅤ娘并没有想象中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ㅤㅤ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ㅤㅤ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
    ㅤㅤ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ㅤㅤ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山崖上一棵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ㅤㅤ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
    ㅤㅤ“娘让你回去吃饭。”
    ㅤㅤ“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ㅤㅤ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ㅤㅤ“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条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ㅤㅤ“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着这理。”
    ㅤㅤ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ㅤㅤ“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都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ㅤㅤ“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ㅤㅤ“那你就去呗。”
    ㅤㅤ“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ㅤㅤ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ㅤㅤ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
    ㅤㅤ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ㅤㅤ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ㅤㅤ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1)文中画横线处的语言镜头感强,极具表现力。学习小组想据此制作一幅宣传画。请你为画中的“父亲”形象选择合适的景别,并从景别的角度,为这幅宣传画写几句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
    景别 特点 景别与赏析
    远景 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以及开阔的场景和场面,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 我选择使用
     
    (景别)。这幅宣传画
     
    (赏析画面)
    中景 人物的形体、动作、表情、衣着等都得到清晰的展示,同时又不与周围环境脱节,适合表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
    近景 与中景相比,在近景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成为画面表达 的重点,因此这种景别特别适合刻画人物性格。
    (2)“镐头”是刨土用的工具,和“土地”不可分离。文中多次出现“镐头”,请多角度分析“镐头”在小说中的作用。
    (3)小山认为《滚烫的土地》如果改成“父亲”的视角,即以“父亲”为第一人称来写更好。你认同小山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小说主要写父亲,为什么还要写张老歪这一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组卷:4引用:1难度:0.3

三、作文。

  • 1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ㅤㅤ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如是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们追着光,披上梦的行装,凭一腔热血撼动时光!心飞扬,去远方,高举希望把天空照亮!扬帆梦想,乘风启航,追光少年勇敢闯荡!
    ㅤㅤ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我是追光少年”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用于学校“五四”青年节主题演讲比赛。
    ㅤㅤ要求:(1)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文体自选;(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