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一中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8/12 0:0:0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落无声
    赵国洲
          昨天晚上,支书小伍和村主任杨再德一起离开村委会办公室的时候,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杨家桥高高洼洼地抹成了一片瓷白色。
          分手的时候,小伍说:“这雪下的,分不出哪是道,哪是沟了……要不,我送您回去?”杨再德说:“好你个小伍,是说我老了,想赶我下台,在杨家桥来个一手遮天?”
          小伍笑道:“我倒是想呀,只是刚出壳,不敢从您的羽翼下飞出去!”杨再德叹了口气说:“这人哪,要是能不老多好……”转念他又笑了:“我要是不老,你这个支书岂不是要当一辈子傀儡?小伍呀,趁我还不算老,凡事你要向前冲,不出问题很好,出了问题,有我跟在你后面收……”小伍说:“您说得是,我也想把村里大事小事揽下,让您歇会儿,只是一遇事,我怎么就拿不定主意呢?”
          杨再德笑了,说:“不是你拿不定主意,是你自己不想早早断奶……别笑,就怕有一天,我摊上事,把杨家桥一千七百多口人突然托给你,还真不放心!”小伍说:“您又没老到哪儿,别说这不吉利的话!”没想到,不吉利的话应验了。
          杨再德出事的地方并非在回家的那条路线上,而是在通往村外榆树坡的石桥口。人们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被大雪掩埋得无影无踪,是循着他的手机铃声从石桥下雪堆里把他刨出来的。
          从石桥口到榆树坡有三条岔路:一条上老围子,老围子是过去杨家桥人居住的地方,现在仅剩下些破破烂烂的老屋,住着些孤寡老人,难道他是怕刘瞎子的小屋让大雪压倒?另一条去潮河码头,码头两边的工业区有两家企业刚刚“凤还巢”落户,难道他担心白天铺设的产业大道冰冻受损?第三条岔路是通往桑林,那边有“顾问”家的养鸡厂……
          小伍说的第三种猜测,大家听了直摇头,因为杨家桥人都知道,杨再德是“顾问”的死对头。
    “顾问”叫张学问,一非党员,二非村民代表,却常常搅和村里事情,人们便送他一个名号:杨家桥顾问。
          杨再德出任村主任,第一件棘手的事就是铺设桑林致富路。乡长在图纸上给杨再德画了一个圈说:“能摆平这个水塘,你就能摆平杨家桥以后的所有事情。”杨再德说:“底线是什么?”乡长说:“不上访,不出人命。”杨再德说:“行。拿不下,我搬出杨家桥。”
          水塘主人就是张学问。他建鸡厂时,先后从自留田里取了三次土夯鸡舍基础,有意识地开出了三口呈“品”字形的水塘。致富路通过他家门口,刚好要填平“品”字上面的那个“口”字塘。张学问说,我家好好的“品”字头宅基让你们一填,成了“哭”字头,谁敢坏了我家的风水,我刨他祖坟!
          杨再德说:“问哥,给我一回面子,我也给你一些补偿:由村里供土,把你家门前三口水塘一起填平,种庄稼收五谷好不好?”
          张学问说:“杨再德,风水是能补偿的吗?你敢下令,我就敢刨你祖坟!”杨再德说:“我生下来就没见过爹娘,连祖坟在哪儿都不知道,知道就指给你让你去刨!说完,杨再德向推土机一挥手:“开机!”
          张学问无奈,伸开两臂像插在田头吓唬麻雀的草人挡在推土机的前面。机手停在那看着杨再德,杨再德说:“我数到三,他不让开,把他推下水塘喂乌鱼!一,二,三,推!”没等推土机过来,杨再德推开张学问,两人都滚到了水塘里……
          桑林致富路铺好,“顾问”不仅没有“哭”,沿路最大受益者恰恰是他张学问。原来阴雨天进饲料都靠人工背到桑林,有了水泥路,货车可直接停在鸡厂库房前卸货。
          杨再德说:“问哥,还要不要刨我家祖坟?”
    “顾问”说:“知道一定刨!”
          杨再德说:“为什么?”
    “顾问”说:“挪挪你家祖坟,也许你会把官做大。”
          听说杨再德出事,杨家桥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顶风冒雪像一行行蚂蚁寻过去,在石桥头洁白的雪地上聚集了黑压压的一大片。
    “顾问”站在人群中哽咽着说:“都怪我,要是强留下他,多好;或送他回去,我俩牵着走,跌下去,死,也好做个伴儿啊!”
          可只有漫天大雪在无声无息地飘落……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要不,我送您回去?”这句话说明小伍对杨再德的工作作风非常了解,知道他从不按时回家。
    B.通过杨再德和小伍的对话不难发现小伍经验不足缺少独立意识,难怪杨再德对小伍很不放心。
    C.杨再德修致富路,跟张学问谈条件,先礼后兵,最后和张学问一起滚下水塘,使得张学问折服。
    D.小伍根据杨再德出事的地点猜测,村主任可能去“顾问”家的养鸡厂,人们觉得这很不符合情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杨家桥高高洼洼地抹成了一片瓷白色”,小说使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雪之大以及杨家桥路途之不平坦。
    B.小说在叙述杨再德出事后,特别写到人们对他死亡原因的前两种猜测,并非闲笔,其实它对刻画杨再德关心民生、认真工作的形象是很有作用的。
    C.小说在情节的铺展中,巧妙地运用了插叙手法,既为下文“死对头”张学问因杨再德而哽咽交代了背景,又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故事,显得冷静客观,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人物的对话语言,生动且体现人物个性。
    (3)小说紧紧围绕“雪”展开,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雪”的作用。
    (4)有人说,小说中的张学问虽然对杨再德的态度前后不同,但是他的形象并没有发生改变。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组卷:36引用:6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文本二: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节选自《说苑•君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B.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大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C.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D.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已学课文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侍坐”相同。
    B.冠者,成年人,二十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二十岁的人。
    C.再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与《鸿门宴》“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中“再拜”相同。
    D.左右,指身边伺候的人,近臣,与《苏武传》“单于视左右而惊”中“左右”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认为教导百姓改穿胡服、改习骑马射箭一定会招来世人的批评,肥义指出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能洞烛先机,明确支持改穿胡服。
    B.公子成以中原是圣贤推行仁义教化的地方为由,拒穿胡服;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指出服装礼仪应力求便利,推行胡服有助雪耻,公子成于是奉行。
    C.赵文规劝赵武灵王不要违背先圣教化而变更传统服饰,应当遵循礼法规定;赵王主张应与时俱进,风俗礼法随时势变化而改变才是圣人治国之道。
    D.赵造反对变革,认为只有遵循固有的礼制,治国教民才不会出现差错;赵武灵王辩说道泥古守旧无补时政,所以天下的得失与是否承袭古制无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5)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赵武灵王体现出了怎样的“人君之道”?请结合文本二简要说明。

    组卷:2引用:3难度:0.6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寄梁先辈
    齐   己
    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
    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
    陈琳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
    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
    【注】①梁先辈,即梁震,唐末进士,始终不接受官职,自号荆台隐士。②齐己,晚唐诗僧。③陈琳,东汉文学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慈恩塔下”“曲江边”点明两人交往的地点,“梦”则突出了他们深厚的情谊。
    B.颔联中“与谁论此事”“何处觅同年”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对知音难觅的遗憾与失落。
    C.颈联化用东汉文学家陈琳文采斐然而“甘前席”的典故,高度称赞梁震的文学才能。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审视现实冷峻平和,抒怀兴感情意真挚,诗味与禅味相互渗透。
    (2)孙光宪在《白莲集序》中认为齐己的诗歌具有“平淡而意远”的特点,请结合本诗尾联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40引用:6难度:0.6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一句表现了冉有对自己治国才能的肯定,但对于礼乐教化,就只能“
     
    ”,这表现了冉有的谦虚谨慎。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
     
     
    ”两句描绘了一幅沐浴清流、临风高台的快乐景象。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重视教育百姓知孝悌之义,具体句子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五、《红楼梦》(6分)

  • 11.简答题: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的“停机德”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女子?其命运如何?请简要分析。

    组卷:8引用:5难度:0.8

六、作文(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出自《孝经》,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价值观。立身即安身立命,进可做出可立于世间的事业,退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归宿;行道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扬名,不过是立身、行道后自然的结果罢了;更强调扬名于“后世”而非“当世”,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立身和行道的分量。
          无数历史名人正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了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并践行一生,才被世代所铭记;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立身、行道和扬名”为主题,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8引用:1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