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高考题单元试卷:第3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02)
发布:2024/12/18 13:0:2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
1.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44引用:62难度:0.9 -
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组卷:1638引用:105难度:0.9 -
3.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032引用:62难度:0.9 -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44引用:39难度:0.7 -
5.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98引用:47难度:0.7 -
6.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55引用:91难度:0.9 -
7.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组卷:1170引用:149难度:0.9 -
8.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组卷:806引用:125难度:0.7 -
9.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组卷:277引用:107难度:0.9 -
10.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组卷:496引用:64难度:0.9
二、填空题(共3小题)
-
29.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的差异是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
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组卷:643引用:52难度:0.5
三、解答题(共1小题)
-
3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分组
步骤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组卷:170引用:64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