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8 20:0:2
一、基础运用
-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4难度:0.8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3难度:0.8 -
4.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向。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一用声远的诗歌。组卷:34引用:3难度:0.6
二、阅读
-
12.阅读课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
③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制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④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道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⑤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⑥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棒。
……
⑦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⑧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⑨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⑩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⑪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⑫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⑬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作者在写与牧羊人多次见面的情形时,既写了高原的面貌,也写了自己每次见到高原时的心情、感受,请根据选文内容,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写下面表格。
A生机勃勃
B荒芜
C敬佩
D吃惊(填字母)三访牧羊人 高原面貌特点 我的心情、感受 一访牧羊人 ① 恐惧 二访牧羊人 林木茂盛 ② 三访牧羊人 ③ ④ A.细节 通过其洁净的室内环境,侧面烘托牧羊人勤劳能干,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 B.动作 写出室内卫生洁净,条件非常好,适宜居住。 C.动作 通过其洁净的室内环境,侧面烘托牧羊人勤劳能干,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 C.细节 写出室内卫生洁净,条件非常好,适宜居住。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将人物的活动放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B.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C.文中的“1913年”“1920年”“1945年”表明前后长达30多年,而对牧羊人30多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荒原变为绿洲的艰难过程的担忧。
D.“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着他将用自己的行动滋润这个荒凉的地方。组卷:8引用:1难度:0.5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夫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尊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的。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到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⑪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2)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的赏析哪个是正确的
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___描写,写出了父亲___。
A.神态 没料到儿子会情绪激动地指责自己时的惊讶,想说出委屈但又怕引起儿子不快只能将委屈憋在心里的无奈。
B.神态 写出面对儿子的指责,父亲内心的崩溃。
C.外貌 没料到儿子会情绪激动地指责自己时的惊讶,想说出委屈但又怕引起儿子不快只能将委屈憋在心里的无奈。
D.外貌 写出面对儿子的指责,父亲内心的崩溃。
(3)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符合“我”这一人物形象的选项。
A.孝顺
B.不孝
C.勤奋
D.没担当
E.有责任感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