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1/17 10: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非遗大集上买年货,新年俗里的“老味道”绵延醇厚乡愁;世界各地春晚舞台大放异彩,解锁传统文化魅力,为中华古韵注入青春活力;北京冬奥会演绎“中国式浪漫”,八方来客领略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味道……虎年中国开篇序章澎湃的文化自信,是这个春节最耀眼的亮相、最鲜明的印记、最深长的回味。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第一顿年夜饭。
          北京稻香村“零号店”、上海“宁波汤团店”等老字号门店买年货的队伍,从腊月开始逐渐变长;小年后人挤人的菜场里,大家赶着年前买上时鲜货;年夜饭刷屏朋友圈,南北各有特色、八大菜系齐全,饕餮美味与团圆年意都在这份中华美食地图里……
          一桌年夜饭,经年沉淀为国人的亲情纽带、乡土眷恋,折射一个大时代的变与不变。随着物质日益丰富,精神逐渐充盈,中国人年夜饭再无定式,选择日趋多元。不变的是,年夜饭从不只是一顿团圆饭,而是亲情、传统、新潮抑或“舍小家为大家”的象征,讲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的朴素道理。
    另一道丰盛的文化年夜饭,就是连续举办几十年,已成年俗的“春晚”。
    《只此青绿》浓缩千里江山,还原北宋名画,一舞惊艳神州: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由海峡两岸演员共同演绎,彰显家国同脉文化一体;摩天大楼上“行云流水”的太极表演,展现中国风华底蕴悠长……家,不仅是地理的,更是精神的;不仅是故土芬芳与父母恩重、耳畔乡音和舌尖味道,更是历史与文化、血脉和根基。每到春节,无论身在何处,全体中华儿女默契开启合家欢祝福时间。炎黄子孙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铸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把春节文化带到世界各个角落,“海外春晚”传扬中国文化,慰藉游子心,一起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大年初四,立春日,奥运之火再次在鸟巢点燃,北京冬奥会拉开大幕。冬奥村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旗帜随风舞动,高高悬挂的红色灯笼“长满”枝头,春节元素与冬奥标识交相辉映,诉说着中国与世界的“美美与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老的东方大国敞开怀抱,热情迎接八方宾朋。各国运动员也入乡随俗,他们写“福”字、贴春联、看“春晚”、吃饺子,在“中国红”与“冰雪白”的色彩交织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东方神的。
          春节早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架起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沟通对话的桥梁。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际社会会更加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借鉴各国有益文化,方能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选自新华社《虎啸山河动神州满目春——从春节看文化自信》,有删改)      材料二
          2021年,泰国决定,将2月12日,即中国春节的农历大年初一列为特别假期。在越南,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国家法定休息时间最长的节日。过节时也要除夕守岁,跨年放鞭炮烟花、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走亲访友拜年、赶庙会。韩国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春节期间全国放假,人们也都在春节期间为与家人团聚而“迁徙”,并祭祀祖先,祈福新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将中国春节列为法定假日。
          很多人很好奇:美国人过春节吗?当然要过,而且过得很有特点。准确地说,是既“传承”又“发展”。早在2003年,美国纽约州便将中国农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此后年年春节,该州著名的帝国大厦都会亮起彩灯,闪耀起具有中国传统喜庆元素的红色及金色光芒,又专门为华人安排燃放鞭炮的地方,舞狮舞龙大游行还成为重要的观光项目。在欧洲、非洲,中国春节的气氛也非常浓郁。每年春节,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埃及187米高的开罗塔,都会点亮象征喜庆的中国红,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热闹非凡。俄罗斯为了庆祝中国春节,每年会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烟花爆竹,春节期间,法国街头红灯笼、中国结,以及用中文印制的祝福语随处可见,著名的老佛爷百货商场也要披红挂金,循环播放中国春节歌曲。
          据不完全统计,因包含敦亲祀祖、祭祝祈年、顺应天时、驱邪祛恶等文化内涵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中国春节如今已进入全球近200个国家或地区的主流社会,有近20个国家或地区将之定为整体或是部分辖区的法定节假日。每年春节,全球大约有20亿人击节欢庆。
          春节能成为全球性节日,不单单是中国文化受到世界人民喜爱,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处世哲学悄然改变世界的体现,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体现。因为春节不仅是欢乐的节日,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道德理念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思想精华。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1月28日13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晚《只此青绿》,浓缩千里江山,彰显了家国同脉文化一体,中国风华底蕴悠长。
    B.正因为古老东方大国散开怀抱的热情胸怀,各国运动员才入乡随俗,感受东方神韵。
    C.世界各地欢度春节,既是中国文化受到世界人民喜爱,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体现。
    D.美国“传承”且“发展”地庆祝春节,其纽约州等诸多地区甚至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B.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春节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沟通对话的桥梁。
    C.长满枝头的红色灯笼、随风舞动的各国旗帜……奥运村内,到处诉说着中国与世界的美美与共。
    D.年夜饭折射了一个大时代的变与不变,变的是年夜饭再无定式,不变的是年夜饭象征的中国文化。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毛里求斯政府会组织舞龙、舞狮、放鞭炮、踩高跷等活动庆祝中国春节。
    B.美国人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不是在一起看表演,而是在一起地动山摇地表演——蹦迪。
    C.捣糍粑,吹芦笙,杀年猪……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各民族群众一起过春节。
    D.江西全南县雅溪古村,一阵阵铿锵锣鼓、一只只传统舞龙,让观众重温儿时的年味。
    (4)请简要概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材料和现实,分析中国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世界文明新发展。

    组卷:31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梅源梯田
    曹凌云
          到云和我是想看一看梯田的,平时在获奖的照片里看过,在名家的文章里读过,实在是美而诱惑,但云和的朋友对我说:十分遗憾,你来的最不是季节,秋景已过,冬景未起,现在梯田的景色比较“惨”,不好看。我说,我还是要去看一看,毕竟来云和走读,不走梯田就像缺了什么。
          朋友见我执意,不好扫我的兴,早餐吃得迟,不等吃午饭,我们就一起出发了。汽车出县城往崇头镇梅源方向行驶,公路沿着一条溪流走,溪水干枯,溪床里都是磊磊的石头。
          朋友介绍说,云和梯田主要分布在崇头镇,梅源梯田是规模最为宏大的梯田群,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分布在海拔300一800米的山坡上。崇头镇很快就到了,远处的山坡上已有梯田的影子,这时,溪流已经不见,公路多了转弯,延伸到了山上,顺着山势而盘旋,路边的村庄一个接着一个。
          朋友告诉我,这些村落都属于崇头镇,村民外出的较多,留下来的种些香菇,可是一有诸如“文艺节”之类比较重要的活动,当地政府就下通知让菇农用稻草把黑乎乎的香菇棚盖起来,成了沿路的一道风景。说话间,又盘了几道山弯,路旁出现了一座座修得崭新的农家乐,山坡上出现了一个宽敞的停车场,梅源村到了。
          朋友引领我到了山巅高处,举目远望,梅源梯田层层叠叠地铺展在眼底,此时正值元旦时节,梯田里的庄稼早已收获,高低错落间,田地的颜色一律的灰褐。繁华褪尽,梯田裸露出本来的色彩,也是天地间的一片原色。梯田自高而低、自近而远,盘绕在山间,千百条田埂形成的线条,初看似乎有些杂乱,慢慢地,又看出了乱中的节奏,潇洒柔畅,是妩媚和谐的曲线世界,又与周边墨绿的山林,绵延的山脉融合在一起,和村舍农家连接在一起,是一个原始美丽的艺术世界。朋友说:云和梯田的特点是面积广,落差大,层次密,线条好,动感强,形状美,可惜你今天只能见个大概。这里的海拔大约800多米,而山脚处的海拔只有100多米,至上而下,梯田的层次约有四、五百级,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奇诡?梅源梯田是云和梯田的代表作。
          站在山巅高处,冷风飕飕,一阵又一阵地迎面而来,从耳际过去,似乎要把我们冻僵了才会停止。朋友见我不由自主地掖了掖围巾,提议下山到梯田间走走。我们走上了石头砌成的山道上,两边的柴草都已枯黄,却不浮一点尘土,难得的空气质量。虽将要正午,山道一旁的背阴处,还可见白霜,遗落路边的稻草上,白霜最为厚实,用手指去划,白霜就粘到了指尖上,却忽就没了,连手掌也湿了,人不免打了寒战。我们放慢了脚步,走上了田埂,却没有松软的感觉,田埂被冰冻着,踩出嘎叽嘎叽的声响。
          田里的稻桩还留着,不同程度地腐化,多呈灰暗色,一群麻雀并不惧怕寒冷,在田里跳来跳去地寻食,见我们走近,也并不飞走。阳光充沛的田地,白霜已经化成了汪汪的水,渗到泥土里,漾出泥土特有的腥味,这也是孕育春天的气味,也见一些良田被灌上了青水,结出一层厚冰,映照出天上热度不强的太阳和飞快游走的云朵。春耕尚早,为何现在就已引水入田?朋友的回答是为了旅游,满上了水,梯田就能反射出光线,是营造景观的需要。朋友说:这里农民的耕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导下进行,什么时候灌水、耕田、播种、开犁、插秧,种什么样的稻种,在一些稻田里还要种出几个字来,都要听从政府的安排,当然,按照政府的要求做了,农民种田就可以拿到补贴。我听了朋友的话不免感叹,把良田沃土培育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应该是当地政府多年努力的结果,其努力应该是成功的,因为每年游客接踵而来,对当地的旅游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这种做法适可而止,不可推广。
          我们躬腰缩脖地从田埂上走过,又上了另一条山路。朋友说:每一年,我都要来梅源梯田许多次,而这个时节,还真是第一次来,感觉眼前的梯田都在懒懒地冬眠。我见过一年四季最美的景色,清明过后,正是耙田栽秧的季节,梯田却时常躲藏在云端里。云雾轻纱曼舞一般跃动而来,又升腾而去,它的变化让你感叹都来不及,更不要说拿相机来拍照了,真是瞬息万变,一刻不停地变幻在你的眸光中。水满层畴、耕牛犁田、老农担秧,全是春的明媚。
          而到了夏天,佳禾已经吐翠,绿浪一层层一叠叠,一阵山风过来,绿浪从远处滚滚而来,或者随着山风滚滚而去,一直滚到天边。春天与夏天多雨,梯田上的雨云却像俏皮的姑娘,出没无常、行踪无定,让你盼望,也让你纠结。秋天来临,天高云淡,轻风穗浪,谷米飘香,一望金黄的波涛,此起彼伏,加上绿树青草映衬,那时候的色彩最为丰富,梯田的线条如链似带,看似粗犷,却是细腻,看似不羁,却是深情,整个画面是一种天地一体的悠远和空旷。如果下雪了,就是梯田最美的时刻,这里是白皑皑的一片,柴草树木,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
          冬天的水雾白茫茫的,飘飘悠悠,不离不弃,一路跟随,让我感到人在尘嚣之中,又在尘嚣之上。由于纬度的原因,国内其他成规模的梯田少有雪景,而梅源梯田几乎每年都有落雪,可谓是中国最美的梯田群。朋友说到这里,声音在冷风中明显地带着一丝颤抖。不是寒冷,应该是激动,我没有见到朋友描述的一年四季中的“最美”,但我同样欣赏眼前的梅源梯田,欣赏它的那一份寂寞之美,我猜想在那些“最美”的季节里,这梅源梯田,就仿佛是舞台上的明星,引得观者如鲫,人山人海,灯光镜头追随,鲜花掌声簇拥,一举一动,牵动着万千粉丝的心。
          而最光鲜的明星,也有落寞的时候,眼前的梅源梯田,它褪去了艳丽的色彩,呈现了灰褐的本色,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真实的面目。它带着清清爽爽的本真,静静地、淡淡地面对这些几乎没有观众、灯光也极其暗淡的日子,从容优雅,让人看不见它的忧伤。从容是一种气度,优雅是一种智慧,抖落红尘的牵绊,卸下靓丽的妆扮,心平气静地站在沧桑的岁月里,失去就是得到。
          生命的原生态,本应就是如此的寂寞。人生不也一样?谁都难免被寂寞所困,寄身他乡会寂寞,听风听雨会寂寞,面对青灯会寂寞,不愿趋炎会寂寞,失意失势会寂寞,人老色衰会寂寞……若能够学会面对寂寞、欣赏寂寞、享受寂寞,那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云升云降,月圆月缺,梅源梯田从唐代走来,一定是从寂寞中走来,也必定是往寂寞中走去,离开梅源梯田,我们又驱车继续往山里行进,十几分钟后,见一处山坳里,有一片村舍,很有规模。我们下车,想找一个解决午餐的地方,从村子的巷弄里走过,见山民大多安静地呆在家里,享受冬日里的人伦之乐,也有几家忙碌着,是因为开办了农家乐,客人却寥寥无几。
          我们选了一家既能避风,又能晒到太阳的农家乐,舒适而安静,午后的阳光也温暖了许多,我们就坐下来点了茶水和农家菜,大家心情舒畅,吃吃喝喝,时有话题,忘记了时间,闲谈到太阳西斜时,我抬头看到屋梁上站着一只灰鸟,正在专注地倾听。我没有打扰它,把心中的一份惊奇悄悄地隐藏下来,与朋友继续着话题。
          材料二
          从2014年春天到2015年冬天,他用了两年时间走读了瓯江干流和瓯江支流小溪、松阴溪、好溪、戍浦江等地方,一路行走,一路访问,一路学习,一路记录。他的走读笔记整理后共计40余万字,由著名作家王蒙题写书名后出版。“虽然书已经出版了,但有些地方走得并不细致,尤其是在瓯江源头丽水那边的几个地方走得还不周全。”在讲到之后有什么创作打算时,曹凌云说道:“有机会要重新走读一遍瓯江,弥补那些因匆忙而忽略掉的遗憾。”
          走读不仅是游历,更是一种可贵的经历。相比旅游中走马观花式的碎片化记录。曹凌云的“走读式散文”更是一种收获。“一些不熟悉的事物和风土人情,我本来什么都不懂,但从陌生到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也能讲出个一二三四了,最起码,我的走读笔记可以给大家当作一种资料。”曹凌云说。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作者对政府指导民众耕种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既指出了优势,也说出了一些忧虑。
    B.材料二中作者的瓯江经历可以说是梅源梯田之行的有益补充,看得出作者的一些文学态度。
    C.材料一最后说作者隐藏了心中的惊奇,间接说明他性格趋于内向,喜欢感受,不喜欢表达。
    D.材料一第一段“现在梯田的景色比较‘惨’”中“惨”字所加的引号起强调作用。
    (2)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大量使用整句,语言尤为清丽。
    B.作者擅长运用动词,“掖、粘、漾……”的运用准确生动,含义丰富,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作者对梅源梯田春夏秋冬四季的描写属于赋的手法,赋源于屈原的《离骚》,广为后人使用。
    D.材料一是一篇游记散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不急不慢,张弛有度。
    (3)理解下列语句中的词语。
    ①繁华褪尽,梯田裸露出本来的色彩。
    繁华:
     

    ②正是耙田栽秧的季节,梯田却时常躲藏在云端里。
    躲藏:
     

    (4)材料一中几次出现“最美”一词,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材料所说的“美”颇有层次。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组卷:20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2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汝昌先生温文儒雅,有大儒风范,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但在我看来他的性格其实是有很强烈和极端的一面,他有一点像我们臆想中的曹雪芹或书里的贾宝玉,①
     
    。就是《红楼梦》里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那个“痴”。这种痴其实是一种强烈的性格,是一种对于自己的所信所迷的强烈坚持。而这种痴却是和他的才气结合得格外充分的,②
     
    ,而且有磅礴的才情,才能够支撑周先生在《红楼梦》中的神游。周先生有一直让人惊叹的才气。他和钱锺书先生相似,原是学习外语的,却充满着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彻理解。周先生大才,曾经得到过胡适和钱先生的赞赏,他注杨万里诗,论书法和写诗词鉴赏都好。③
     
    :最传奇的是拟作曹雪芹诗被其他的红学家当成真的,以为就是曹雪芹所作,最后周先生承认是自己拟作,但别人就是不信。“痴”和“才”就是周先生的灵魂。
    (1)请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50字以内)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27引用:5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冰墩墩”不仅在国内引爆购买热潮,导致“一墩难求”,也打动了世界各国民众的心,成为海外朋友关注冬奥、感知中国的最新纽带。“冰墩墩”何以“征服”世界?
    “冰墩墩”以体现中国美学的造型设计赢得人心,展现的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是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整个北京冬奥会在诸多场合展现出的中国文化风采,都给海内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开幕式上诗画交融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充满中国美学意趣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场景,到冬奥会会徽、奖牌、场馆等系列设计,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拥抱时代的创新精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雅致与亲和呈现在世界面前。
          这一切引发了你对中国文化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眼中的“中国文化之美”。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2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