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9 22:30:2
一、汉字
-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回望我们前三个单元的学习之旅,我们在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聆听了戛组卷:5引用:1难度:0.8 -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你所补充的这个字的含义。
A.甘之如
B.组卷:1引用:1难度:0.8 -
3.汉字的构造丰富有趣,能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观察一下“人”与“大”:“人”懂得了约束自己,也就算真正长大了。再看“上”与“下”: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那么,你能通过联想,说说“心”与“必”的关系吗?
“心”与“必”: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
-
10.名著导读。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人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2)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3)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4)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
注:国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组卷:53引用:1难度:0.3
三、写作
-
11.声音有时也是幸福的代名词。那来自大自然中的——溪流潺潺泠然作响的声音,树叶被风吹动飒飒的声音,蝉鸣夏日不知疲倦的吱吱声;也有来自生活中的——父母充满关爱的叮嘱声,祖辈慈爱的念童谣的声音,朋友到来时轻轻的叩门声,比赛胜利时吹响的哨声……在这些声音中,我们感受到了美好,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踏实而安心的温暖。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也可以用嗅觉,用触觉,用味觉,去书写那幸福的声音。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幸福有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7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