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开发区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5 7:0:9

一、寻精神之源(20分)

  • 1.编者在拟写序言的时候个别字怕写错,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忙将汉字填写上去,并注音。
    序言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dān)
     
    精竭虑,带领人民白(shǒu)
     
    起家,开启崎岖艰难的创业征程,掀起气壮山河的建设高潮,慨叹山岩在历史风雨中的高低消
     
    ,创造了人民(qiáo)
     
    首以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奇迹。

    组卷:64引用:1难度:0.5
  • 2.【读诗文,陶冶性情】
    古诗文名句默写。
          读诗,就是领略山川之美。“树树皆秋色,(1)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2)
     
    ”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3)
     
    ,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几处早莺争暖树,(4)
     
    ”是江南春天生意盎然之美。
    读诗,也是体味古人情思。面对奇山异水,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5)
     
    ,(6)
     
    ”。面对情谊深厚的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7)
     
    ,(8)
     
    ”的思乡之情。
          古诗中有很多词语,被赋予独特的意义。如“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阻碍:“长歌怀采薇”的“采薇”,比喻为(9)
     
    ;“征蓬出汉塞”的“征蓬”,比喻为(10)
     

    组卷:153引用:3难度:0.6
  • 3.民以食为天,筹备组准备将“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制作成系列展板。请从下面两个阶段中任选一个,借助资料包,以“稻穗”的口吻讲述它的成长历程。(不少于80字)

    【资料包】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火
    时间 主要事件 意义
    10000年前 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先民驯化野生稻 稻开始被人类种植,稻米成为重要食物。
    7000年一4000年前 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中发现大量碳化稻米 稻米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
    后来由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严重等原因,稻米的痕迹消失了很久。
    唐朝时期 方便好用的曲辕犁出现 使水稻在贫瘠的土地、山地都能播种,梯田也随之出现。南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水稻
    宋朝时期 优势明显的占城稻出现 一年可以种两季,稻米产量的增加供养了更多人口,使中国人口在北宋第一次超过6000万。
    20世纪50年代 我国首次培育出矮秆稻 矮秆稻抗倒、耐肥、高产。
    20世纪60年代 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我国水稻产量实现第二次大突破、多次打破世界梗稻单产纪录。技术还被推广到世界各地。
    1996年 我国正式启动“超级稻”研究工作 中国水稻产量不断翻倍。大米也是全世界人们最主要的粮食。
    21世纪 水稻研究继续发展 现在的米口感好,味道好,还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选自“人民资讯”,有删改)

    组卷:21引用:1难度:0.5

四、扣传统文化(13分)

  • 8.阅读《中秋》,完成问题。
    中秋
    王安忆
          今年在太湖边上过中秋。好多年了,我不曾记得我看见过中秋的月亮——那想来必定是又圆又大,银盘似的月亮。不晓得是秋天的云挡住了月亮,还是都市的高楼——那比人高出太多,比天又矮去太多的高楼挡住了眼睛。不记得去年还是前年的中秋,电视屏幕上,喷然跃出一轮金黄金黄的明月。人们团聚在电视机旁,吃着月饼和梨子,欣赏着中秋明月。而此时窗外正飘着蒙蒙细雨。
          今年在太湖边上过中秋。早早吃过晚饭,兴致勃勃走到湖边,踏上游艇,游艇“突突突突”地向湖心挺进。船舱里大家随意地品尝着瓜子、月饼、生梨、花生,茶杯里热烘烘的水汽充满了船舱,使空气里多了几分温度。欢声笑语,与那“突突突突”融成一片,十分热闹。天,很黑,阴沉沉的。湖水,很暗,也是阴沉沉的。那边远远的有几点灯光,是另一艘游艇,轻轻地“突突”而过。
          没有月亮。
          游艇回到了岸边,我们上岸了。时辰还很早,大家信步走到一座临水小亭中。坐的坐,睡的睡,站的站。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地吹起来了。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出来了,不声不响,悄然而出。是中秋的月,不大,不亮,似乎也不那么溜圆。它远远的,静静的,小小的,朦朦胧胧的。可它确确实实是中秋的月,确确实实是出来了。
          柳丝划着秋水,蝉鸣着夜歌。我们站的站,坐的坐,睡的睡,谈着天、地、南、北。月亮,悄悄地照耀着。它和屏幕上,情歌里的那些月亮是多么两样,它少了很多光辉。可是如果问我,要哪个月亮,我一定说,我要那个小的,暗的,姗姗来迟的月亮,因为它是一个真的月亮,尽管它不大,不亮,不圆。中秋原本不都是晴天,佳节原本不都能团圆。然而不论阴晴,中秋的月亮总是最最圆满的,不论圆缺,亲人们终是互相怀念,互相牵挂,分也分不开的。好的文学,我想,也应该像这中秋的月亮一样,有阴有晴,有圆有缺,但她是真的月亮。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哈尔滨出版社 2001 年版)(1)本文写了哪些中秋月?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天,很黑,阴沉沉的。湖水,很暗,也是阴沉沉的。
    ②柳丝划着秋水,蝉鸣着夜歌。
    (3)中秋的月应该是最圆、最明的,作者为什么“要那个小的,暗的,姗姗来迟的月亮”?
    (4)结合材料,联系本文,说说作家们是怎么写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
    【材料一】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社戏》【材料二】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灯笼》

    组卷:73引用:3难度:0.3

五、书青春华章(3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组卷:216引用:2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