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三(上)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0 8:0:3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如果说“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献给世界的一份珍贵礼物,那么《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一书就是中国学者献给世界学术界关于中国道路研究的一份珍贵礼物。
          近几年,研究中国道路的中国学者不少,但大多立足于国内来总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一书则站在世界潮流的高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道路及其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两个重要主张,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而热烈的好评,西方各大媒体认为中国引领世界的“中国奇迹”时代已经开始。
          本书从人类的生存、发展、制度、文化、和平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道路对世界的独特贡献。比如,中国道路为世界各国社会制度的安排提供了借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制度的本质就是制度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以及思想文化结构。本书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认为中国道路能够成功的原因,在于它有一套科学的制度结构,这也是“中国奇迹”的秘密所在。
          在经济结构上,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优势结合起来,让“两只手”即市场和政府都发挥作用,因为单靠市场必然发生经济危机,单靠政府又会把经济控制太死,经济没有活力。现实已经证明,中国道路既能避免经济危机,又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高效。
          在政治结构上,我们实行的是一党领导、多党参与的政治协商制度。这既继承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领导,又避免了苏联的一党集权;既有多党参与的民主性优势,又避免了西方多党制的混乱状态。
          在文化结构上,我们也是“一元指导,多样并存”,即在党和国家发展方向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在一般的文化发展上,允许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包括允许宗教的发展。这既保证了国家文化发展的稳定,又保证了各家各派思想发展的自由。
          中国学术界有人认为,我们要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勇气和视野,而该书不仅充分体现了这样的勇气和视野,还正面回答了如何为世界提供“中国理论”甚至“中国思想”方面的问题,并深刻揭示了“中国奇迹”的秘密所在,可称作世界学术界全面了解中国道路的重要参考书。
    (摘自杨金海《献给世界学术界的一份珍贵礼物》,有删改)(1)下列有关《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该书与“中国道路”一样,都是中国学者奉献给全世界以供学术界研究的珍贵礼物。
    B.该书对“中国道路”的系统阐释,在立足点的高度上与“中国方案”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C.该书阐述了中国道路的独特贡献,并指出一套科学的制度结构给中国道路带来了成功。
    D.该书凭借自身的勇气和视野,以揭示了“中国奇迹”的秘密所在而成为一本重要参考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以介绍两个重要主张及其影响突出了中国方案的重要性。
    B.本文将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相并列,从横向角度分析了中国制度结构的优势。
    C.本文在论述“中国奇迹”秘密时,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从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三方面切入。
    D.本文既表现了受评书籍学术方面的价值,也表现了书评作者相应的学术水平与思辨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奇迹”及其影响是建立在“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理论”和“中国思想”基础上的。
    B.“中国道路”在经济结构上给我们的启示是,自身发展既要务实又要在发展中利用好自身优势。
    C.“一元指导,多样并存”使中国国家文化发展的稳定和各家各派思想发展的自由都得到了保证。
    D.“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的观点带动了学术界的思考,也表明中国引领世界仍然任重道远。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2.(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东过渭河,田堰层迭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缦,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确切地说,早在几天之前朋友相约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已经在踊跃着期待着了。
          ③我是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初读被称为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关雎》的,一诵成记,也就终生难忘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它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丰饶秀美的河洲。这是令人一瞅便感到心灵震颤的一方绿洲,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左望不见边际,右眺也不见边际,那一派青葱所蕴聚的气象,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这一片黄河道里的滩地洽川,就是千百年来让初恋男女梦幻情迷的在河之洲。我站在坡坎上,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那方自少年时代就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我便暗自好笑少年时期自己的无知与轻狂,好逑的君子可是西周的文王啊,那里还有比他更能称得起君子的君子呢!一个君王向一个锄地割麦采桑养蚕的民间女子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年轻人居多,也有头发稀落皮肉松弛上了年岁的人。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冬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有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我便庆幸,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选自《陈忠实散文选集》)(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在河之洲”的踊跃期待,并想去看看它,这是早在少年时期就已潜藏在“我”内心深处的秘密。
    B.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排比、比拟、想象等手法,表达了“我”对眼前芦苇的纯净、窈窕壮健的喜爱与赞美。
    C.文章最后三段写芦苇荡里的温泉,不论从叙事角度,还是从表现主题角度来看,都可谓匠心独运,绝非赘余之笔。
    D.本文在叙事中表现思想感情,运用虚实相生的笔法,表现丰厚的内涵,语言朴实、形象,感情充沛,富有韵味。
    (2)文章第③段叙述作者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读到《关雎》时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3)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

    组卷:10引用:3难度:0.7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摘编自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材料二:
          自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以来,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已有18个国家级新区。各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为三类(见下表)。
    类型 政府型(2个) 政区合一型(3个) 管委会型(13个)
    新区 浦东新区 滨海新区 南沙新区 舟山群岛新区 青岛西海岸新区 两江新区、兰州新区、贵安新区、金普新区、天府新区等
    管理机构 一级行政区,社区委、政府、人大、政协 与南沙区行政范围重合,区政府、管委会合署办公 与舟山市行政辖区重合,管委与舟山政府“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与黄岛区政府合署办公 地方政府派出机构,成立管委会
    (摘编自朱江涛、卢向虎《国家级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研究》)材料三:
          截至201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已经有了24个。(这里的“新区”泛指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两大类。)“新区”建设的大干快上,所可能造成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是,制度成本越来越大。机构、干部越改越多,职务越兼越多,机构设置叠床架屋,越摞越高。
          其次,改革试验的性质越来越淡化,不具有全局意义。过去深圳和上海的改革,可以形成指标意义,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均可全国推广。现在这种八仙过海式的“新区”建设热潮,有效的经验总结少,很难在全国推广产生社会效益。
          第三,加大了社会成本。新区的设立,难以避免的情况之一就是房地产开发造成的整体社会成本增加。
          最后就是这种“新区”建设热潮,实际还扩大了中西部与沿海地区本来就已经很大的差异。在各种“新区”中,实际真正在西部的只有1个。新区的政策优惠会导致资源的集聚,现在这样的资源集聚都在沿海,更加扩大了差距。
    (摘编自陈功《地方为何热衷“新区”》)材料四: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其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
          2014年,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一特点使得2014年以后增设的国家级新区承担了更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创新转型的责任,也使得国家级新区在地域分布上,清晰地呈现出了从东部向西部、中部、东北部扩散的趋势。
    (摘编自李贞《辐射区域引领创新:国家级新区25年成果非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浦东新区、滨海新区
    重新划定区域
    —级独立行政区
    套马车一块牌子
    政府型
    B.舟山群岛新区
    与现有区域重合
    舟山政府与新区管委会
    一套马车两块牌子
    政区合一型
    C.南沙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
    与现有区域重合
    新区管委会,从属地方
    两套马车两块牌子
    政区合一型
    D.两江新区等13个新区
    重新划定区域
    新区管委会,从属地方
    套马车一块牌子
    管委会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雄安新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的第19个国家级新区,其重要性超过之前设立的其他 18个新区。
    B.国家级新区的政府类型是由新区自身特点决定的,并且从最初设立到真正运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C.材料三表明,“新区”建设大干快上会造成的问题就是加大了建设的相关成本。
    D.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使得国家对2014年后增设新区的功能转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E.根据材料四可知,材料三所提的问题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认识,并且有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3)有人认为:雄安新区之“新”,在于“以新破局”。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雄安新区在哪些方面可能实现创新。

    组卷:0引用:1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4.文言文阅读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归。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修省,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后更赦,复官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盛应期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B.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C.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D.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宫中;贵,地位显贵。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帝王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宦官、内侍等。
    B.擢,提拔,是古代升任官职的常用词语。“擢右副都御史”意思是“提拔为右副都御史”,本文中与“擢”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起、进、迁等。
    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居丧应遵循相应的礼仪,官员在家守丧期间,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之情。
    D.致仕意为辞官退休。致,交还;仕,官职。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还有致事、致政等词,与乞骸骨、乞归等意思较为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应期颇有政名。李广的家人贩私盐,怕盛应期知晓,扔掉私盐后跳入水中离开;在盛应期只身来武定时,知府凤应的妻儿吓得惶恐不安。
    B.盛应期关爱黎庶。为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奏免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申请了数以万计的救灾钱粮,并安排各府积极储备粮食以备荒年。
    C.盛应期仕途坎坷。得罪了太监李广,遭诬陷被贬为云南驿丞;开罪了抚宁侯朱麒,招来他们的流言;御史郑洛书还弹劾他以钱物结交权贵。
    D.盛应期治河未竟。盛应期接替章拯治水,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却遇旱灾,皇帝采纳大臣们的建议下令停工,最后还免去了他的治水权。
    (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②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

    组卷:8引用:7难度:0.5

  • 11.在各种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这种推理形式是通过两个前提(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一个结论,而且两个前提包含共同的词项。仿照下面的示例,进行“三段论”形式的推理。要求: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推理: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
    他已经年满18岁了,拥有选举权了。
    推理:                                                           

    组卷:3引用:5难度:0.4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连续5年,每到新年前夕,人们总会如期收到习近平主席的新年祝福。
    “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
          今年新年贺词刚刚发布,脍炙人口的金句就在网上走红,引发无数人的共鸣。
          读到上述材料,你有哪些联想和感触?请以“金句里的中国”为副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义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