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初物理试卷
发布:2024/11/28 16:0: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24分)
-
1.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752引用:80难度:0.9 -
2.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组卷:70引用:11难度:0.9 -
3.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组卷:1987引用:90难度:0.9 -
4.下列成语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组卷:897引用:41难度:0.9 -
5.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 )
组卷:666引用:42难度:0.9 -
6.下列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 )
组卷:275引用:40难度:0.9 -
7.下列图象中,反映非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组卷:244引用:2难度:0.9 -
8.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组卷:1658引用:68难度:0.9 -
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组卷:112引用:6难度:0.7
三.解答题(共56分)
-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
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2)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烛焰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组卷:23引用:3难度:0.3 -
2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8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
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声音就会“拐弯”了。如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在地表附近的声音传播速度较上层快,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1)声音“喜欢”在温度
(2)我国古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68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组卷:63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