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 凸透镜成像规律》2020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组卷:7503引用:88难度:0.9 -
2.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组卷:7285引用:110难度:0.9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组卷:160引用:26难度:0.9 -
4.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组卷:3326引用:67难度:0.7 -
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35cm处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
组卷:47引用:3难度:0.9 -
6.一个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时,发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比28厘米小一些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总成放大的像;距离大于28厘米时,屏上总成缩小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
组卷:99引用:12难度:0.7 -
7.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组卷:514引用:33难度:0.9
三、实验探究题
-
2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可供选择的凸透镜有:A(焦距10cm)和B(焦距50cm),该实验应选择;
(2)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这种程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写一种名称即可),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则所成的像变。
(3)实验中,蜡烛逐渐变短,为了使像能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透镜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4)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光屏时,像。
A.剩下半部分
B.剩下半部分
C.完整,亮度变暗
D.完整,亮度不变组卷:38引用:5难度:0.5 -
23.五一期间小红随父亲到宜昌市磨基山公园游玩,小红父亲用照相机拍摄了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小红发现相机中桥的像有点小,提议能否把桥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她父亲便更换相机镜头后在原地又拍摄了一张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如图甲所示,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猜想可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返校后,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一支蜡烛,焦距分别为5cm和10cm的两个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如图乙所示,她先将f=5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
(2)接下来她换用f=10cm的凸透镜,仍然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保持不变,移动,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3)对比两次实验中像的大小,发现第二次成的像比第一次稍大,据此小红得出的结论是。
(4)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成的像更大,除了更换相机镜头外,还可以。组卷:505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