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沁园春·长沙》2022年同步练习卷(3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过关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嘉兴方面表示:此次他们将______引进的各类优秀人才“零门槛”“先落户后就业”“发放工资外津贴”等优厚待遇。
    ②云南著名山水画家张向彤,坚持以传统笔墨写意丹青,他以儒、释、道文化抒写心胸,妙造山水文人______。
    ③《江帆楼阁图》的整个画面山势起伏,江天______,很有气势。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画树交叉取势,变化多姿。

    组卷:4引用:1难度:0.6
  •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6
  • 3.将下列各句重新排列成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诗词雄视千古、包蕴天地,撼五岳、荡四海。
    ②毛泽东诗词的魅力,首先来自作品的思想性和他的人格魅力。
    ③但凡品读过毛泽东诗词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为其诗词那“横空出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所感染。
    ④由此,在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家的深邃、革命家的气魄、政治家的雄才、军事家的胆略,以及真挚的激情与横溢的才气。
    ⑤同时也来自其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架构起的诗词意象的新颖与独到。

    组卷:14引用:2难度:0.7
  •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34引用:4难度:0.7
  • 5.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组卷:48引用:3难度:0.7

三、高考点兵(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1小题,11分)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
     
    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
     
    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
     
    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组卷:305引用:25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 ①
     
    。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
     
    ;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③
     
    。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组卷:261引用:2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