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20 像山那样思考 》2018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9引用:3难度:0.9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49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2引用:3难度:0.9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20引用:3难度:0.7
  •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本来是一个很丑的葫芦,经过大画家点铁成金的手腕,往往可以成为杰作。大醉大饱之后睡在床上放屁的乡下老太婆未必有什么风韵,但是我们谁不高兴看醉卧怡红院的刘姥姥?从前艺术家大半都怕用丑材料,近来艺术家才知道________,可以使美者更见其美。荷兰画家伦勃朗喜欢画老朽人物,法国文学家波德莱尔喜欢拿死尸一类的事物做诗题,雕刻家罗丹和爱朴斯丹也常用在自然中为丑的人物,都是最显著的例子。

    组卷:43引用:2难度:0.7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 15.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1)结合选文,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①“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②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2)以节选的文段为例,说说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与情感表达有什么相同之处。

    组卷:0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家庭农场,叔侄养牛、挤奶,收入高于一般人,日子过得充实惬意。但也有苦恼,他们不能出远门,不能旅行,因为牛每天要产奶。牛被人驯化、圈养,其实人也被牛束缚了。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普遍,有了汽车、手机、互联网,以为生活空间大了,其实也可能被它们掌控了;掌握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以为有助于交流,也可能又陷入一种思维定式。对这类现象,你有什么体验或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

    组卷:30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